“互联网思维”?幻觉,不存在的!
发布于 2023-10-15 01:48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正是因为它复杂。既然复杂,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理论”“概念”。
2013年,在本怪盗团(注:当时还不叫怪盗团)私下开设的聊天吐槽抢红包微信群里,我提了一个有点幼稚的问题:
“现在看来小米手机已经很流行了,但是它为什么不去线下开店呢?它在线上发烧友和宅男群体里这么成功,也该占领线下渠道了吧?”
群里有一位自称很懂互联网的投资人大哥(这个人的微信我至今还没删),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你这就是没有互联网思维的结果。”我支起耳朵等着他接着说,然而他始终没告诉我“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他只是翻来覆去的强调:小米绝不应该去线下开设渠道,互联网时代的线下渠道是毫无价值的,线上粉丝最终会淹没一起,blah blah…
2015年,我又反复听到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这是A股市场最热门的名词(现在,最热门名词变成了“安全可控”“大数据”“区块链”)。当时市场一致认同的“互联网思维”双璧是乐视网、暴风集团。我曾经虚心请教一位同行:为什么乐视网代表了“互联网思维”?
对方非常自信地说:“因为乐视有粉丝。众所周知,互联网思维就是粉丝经济,对吧?”
我还是不懂:“那么,什么是粉丝经济呢?”
对方耐心地教育我:“所谓粉丝,就是愿意为你花钱的人。”
这可真是让我大惑不解。我愿意为麦当劳、肯德基花钱,于是我就成了麦当劳、肯德基的粉丝?我愿意为顺丰速递花钱,于是我就算顺丰的粉丝啦?“粉丝经济”=“愿意为你花钱的人的经济”?这不是同义反复吗?
直到oppo、Vivo以线下渠道的绝对优势击败小米,直到乐视网长期停牌、暴风集团全部高管辞职,我仍然没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不过,现在也没有必要搞清楚了。我可以非常确信地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不存在的幻觉,只适用于创业公司忽悠投资人,或者投资人互相忽悠,或者上级忽悠年轻人。
你以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在乌镇互联网论坛上大讲区块链和共享经济。
在现实中,快手和拼多多在下沉市场打的风生水起,一个年收入500多亿,一个GMV 1万亿,而那些大讲“区块链”“共享经济”“大数据”的人加起来身价也没它们一半高。
于是你又以为“互联网思维”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蚂蚁淹死大象,下沉市场赛高。
然而,抖音从一线城市的白领/海龟/名牌大学生用户起家,在短短三年内席卷所有地区、所有层级,每次春运都能将自己的触角进一步深入下沉市场。
于是你痛改前非,觉得“互联网思维”就是短平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起来再说,用一个侵略性极强、极具特色的App吃全场。
然而,B站这个佛系App在不声不响之中已经拥有1亿MAU,发行了全国最赚钱的二次元游戏,在非常不乐意做商业化的情况下,居然还不怎么亏钱。它的答题机制至今仍未取消。
于是你终于领悟了:“互联网思维”是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谁抓住了90后/Z世代,谁就可以稳获全场MVP。世界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小孩子的。
然而,你又听人说/在咨询报告上看到,小年糕(老年版美图秀秀)、糖豆相册(老年版Instagram)的估值飞速上涨,而且拼多多、淘宝均获得了大量的老年新用户,更别说这群人是微商的衣食父母了。
于是你觉得脑子一片混乱,还是研究一下细分行业吧,比如游戏。按照“互联网思维”,当然是渠道为王,CP没什么前途,对吧?你看腾讯的游戏卖的多好,不就是有微信和QQ吗。
然而,有人告诉你《明日方舟》在既不走渠道(B站除外)、也不怎么买量(它打的是品宣广告,不是买量广告,谢谢)的情况下,首月做出了5亿流水。
于是你决定看看直播,这个市场稍微简单一点。根据“互联网思维”,在家里看美女主播唱歌、打口哨跪舔的人,肯定都是屌丝宅男,对吧?有钱人早就去夜总会潇洒了嘛。
然而,当你看到直播间里的“土豪大哥”随手买了一支十几万的火箭,而且一天晚上可以买好几次的时候,你震惊了。你甚至无法分辨他是真土豪,还是公会找的托儿。
算了,还是看看新生事物吧。知识付费比较有意思,你也经常听《罗辑思维》、读知乎盐选。“互联网思维”告诉我们,成功的知识付费产品就是贩卖焦虑,应该会卖给那些对未来憧憬的奋斗者、上进人,是吗?
然而,如果你知道绝大部分知识付费是冲动付费,而且PUA(教你怎么泡妞)和“女性自身修炼”(教你怎么钓帅哥)长期位居最受欢迎课程时,你肯定会觉得世界崩坏了。
崩坏了是好事。当你彻底破除对“互联网思维”的迷信甚至干脆忘记这个词时,你才终于开始了解互联网了。真正的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从一开始就不成立。一个需要反复重新定义、存在多种例外的概念,不可能成立。
你可以坚持认为得屌丝者得天下,我也可以举出得土豪/白领者得天下的反例。
你可以坚持认为下沉市场为王,我也可以举出高端市场消费升级为王的反例。
你可以坚持认为渠道为王,但是内容为王的例子举都举不完。
你可以坚持认为互联网是年轻用户的天下,我也可以用无数中老年用户的案例砸死你。
你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区块链、共享经济、大数据、AI,我也可以沉迷于二次元、直播带货、私域流量、社交电商。
你可以固执地认为唐家三少代表了网文的最高水平,我也可以告诉你现在的网文都可以参评茅盾文学奖了(真的)。
你很可能是对的。但是我也是对的。有些时候你是错的,但不意味着我就没错。因为互联网行业不是衡水一中,我们也不是参加考试的学生,卷子上没有“标准答案”。
中国实在太大、太复杂了。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特别大、特别复杂。即使中国的一个街区都可以复杂到让你眼花缭乱。就拿我现在住的地方来说吧——附近五百米以内只有一家便利店,却有三家咖啡馆,其中既有Costa也有瑞幸咖啡;茅台专卖店占据着街边的显赫位置,不足一百米外就是沙县小吃馆。走过街角的红绿灯,你能看到一大片脱离时代的文印店、奖杯店、锦旗店,旁边就是“XX文创消费基地”,里面有开不下去的网红小龙虾饭。
你可以在我家附近调研一下,验证“互联网思维”的真相。如果你先走进沙县小吃,多半会看到几个饿了么/美团送餐员在如痴如醉地刷快手。你看不到刷抖音的,因为他们在隔壁的小龙虾饭店吃饭。你更看不到刷B站的,因为这附近有一个学生常去的永和大王,要调研00后请往那边走。
沙县小吃的收银员会告诉你:本店绝大部分顾客用的是微信支付。但是,不远处的阿里旗下的新零售试验店只收支付宝。写字楼下的瑞幸咖啡门可罗雀,但是外卖打包盒堆积如山。相隔几十米就是一家高大上的精品咖啡店,喝下午茶的人在打《王者荣耀》自走棋;他的手机配置不够,玩不了吃鸡。
于是你决定出去透透气。在写字楼间隙处的“快递卸货区”,你看到堆积如山的包裹:淘宝、拼多多、淘宝、拼多多……你问下楼取件的白领:“拼多多不是卖假货的吗?”她回了你一个白眼。你又问她现在习惯去哪里买东西,她说:“我没空理你,因为我要赶紧做完手头的事,回去看李佳琦直播带货。”你发现她的手机壳是《陈情令》的肖战海报。
别以为上面这段是编的。在我家附近方圆500米内,确实发生着这么多光怪陆离的事情。在做完这一圈调研之后,如果我恰好在家,你可以来我家坐坐。你会发现我家有PS4、Switch、Kindle,以及搭载着Steam的新款游戏本。我还会在读库小程序上买实体书。但是我会严肃地提醒你:“我甚至不能代表一个细分市场,在全国与我爱好相似可能只有200万人。”
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同一件事:做脚踏实地的调研,不要好高骛远,抓住目标用户(不论是哪一种用户),将自身资源禀赋最大化,用顽强的执行力打下去。如果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高层开始沉溺于各种大而无当的概念,张口闭口“终局”“全局”,那多半不是吉兆。投资人也是如此:带着先入为主理念、不接地气的人不可能抓住投资机会。
总而言之,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正是因为它复杂。既然复杂,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理论”“概念”。举个例子:你在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姑娘,你突然就发现了真爱,你发自内心地想认识她、与她共度一生。这个时候你来问我:“如何设计一套万无一失的话术,确保我能拿下她、与她订婚、让她成为我的孩子他妈?”这不是搞笑吗?
任何人的江山都是打下来的。任何理论都是从实际斗争中形成的,而不是相反。时至今日,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什么造就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这种假大空的问题,我已经提不起兴趣讨论了。
真正的勇士,每时每刻都在第一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我们是普通人,应该学的更虚心、更珍惜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