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吗?

发布于 2021-09-01 07:25

   您了解     

抗生素的使用吗

摘要:抗生素被人们认为是百病皆治的“灵丹妙药”,但您真的会使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分类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多肽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真菌药(氟康唑)及其他抗生素(磷霉素)。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适应症

1.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即抗菌谱。针对不同的病情,我们选取具有不同抗菌谱的抗生素来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2.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暂且不给予抗菌药。抗生素是对病原菌有抑制与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并不能用于病毒感染。


病因明确


剂量

3.正确把握抗菌药剂量。抗生素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

继续学习

4.正确治疗皮肤黏膜等局部感染。有些局部感染应该局部用药,应减少全身用药。如结膜炎,多数可使用滴眼液,而非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


局部用药


预防、联合

5.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在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之后,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确实有预防作用的抗生素,可作为预防应用的抗菌药物,但只有少数的情况适合预防应用。而联合应用是针对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减少耐药产生及降低不良反应时应用。



合理用药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诱导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细菌(也叫“超级细菌”)的产生。

■造成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引起胃肠道症状,增加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药物毒副作用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生病了就应该用抗生素❌

生病了,要根据症状、查体的体征、化验结果等指标来判断感染的病原,据此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这才是正途。


凭个人经验用药❌

这是非常可怕的想法。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将医疗科学付诸实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行为,所以我们判断病原,都需要寻找客观证据。


抗生素副作用太大,见好就收吧❌

抗生素使用一定要够剂量、够疗程。这就好比“把细菌绑起来,每天用抗生素消灭它,连续5天细菌就死了”。但是有人每天用药量不够,或者用上两三天就停药,结果细菌没死。过几天细菌又活过来了,重新用药。长此以往,细菌会产生耐药性。而且,擅自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感冒发热不用抗生素根本好不了❌

病毒性感冒不是细菌感染,往往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多数具有自限性。发热往往是机体免疫系统活动的一个表现,发热一定要注意控制有度,在过高体温时需要干预,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措施。


抗生素副作用太大绝不给孩子用❌

事情都有两面性,看法也自然就有两种极端。临床上见到的因为过分顾忌抗生素的副作用不给孩子用药,最后感染加重出现严重感染并发症的这种“血一般的教训”真的不少见。

小结

抗生素作为药品中特殊的一类,使用时要比其他药品更加谨慎,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谨遵医嘱,可确保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欧芳.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J].健康之路,2015,14(09):122-123.

[2]许巍.想健康从规范使用抗生素做起[J].人人健康,2017(03):70-71.

[3]郝兆礼.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160.

[4]汤金梅.滥用抗生素的危害[J].幸福家庭,2020(18):116.




END





脑心健康管理投稿邮箱

zgnxjkgls@163.com




         中国脑心健康管理师周刊

    脑心健康管理师视频号 

           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抖音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