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热点素材:多角度切入“饭圈”文化
发布于 2021-09-01 14:47
追星一族,古来有之。进入信息时代后,在娱乐主义、消费主义、偶像文化等思潮下,粉丝与偶像之间由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前者不再满足于与偶像单纯的“精神交流”,而是深度参与到明星的职业发展之中。便利的虚拟社群则大大提升了粉丝群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饭圈”由此迅速崛起。
“饭圈”的生态系统复杂庞大而又专业高效,一些平台资本通过建构一套“逻辑完美”的游戏规则,刺激和培育粉丝的竞争心理,诱导他们组队并形成“利益共同体”,参与冲榜与刷量。经纪公司、品牌方、广告方则以各自旗下或合作艺人为核心,组织起各自的粉丝社群,并通过运营公司、后援管理会、粉头、职粉等专业团队管理普通粉丝。其内部从拍摄、剪辑到控评、外联再到宣传、应援,粉丝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运营链条。
由此,娱乐行业的粉丝社群从自娱自乐的亚文化圈子升级为一种自组织、可循环的商业型平台。一些狂热的粉丝不惜代价地“氪金”,真金白银地投入。自此,没钱别提爱,花钱才有“粉籍”,追星已然是变了味儿。
不止如此,在深度捆绑下,粉丝对于偶像“爱的供养”早已超出经济范畴,逐渐延伸到价值观领域。无底线追星愈演愈烈,一言不合就掀起骂战、刷“黑词条”。更有甚者,有部分粉丝对于涉嫌强奸的偶像仍然“不离不弃”,还创建“救援群”企图“劫狱”。接二连三上演的荒唐戏码,“被割也是一种快乐”的畸形追星,不断扩大着“饭圈”一词的贬义权重,使“饭圈”文化成为网络空间中的一股浊流,尤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令人深忧。
对于当前“饭圈”文化,是时候驱邪扶正、清污去垢了。从无序走向规范,不仅是治理当前“饭圈”乱象的必要举措,也是“饭圈”生存发展的应有之义。
追星并非不可,但不能越出法律道德界限。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社会也有规范秩序,不能无成本、无负担地肆意妄为。如果因为追星而失了心智、乱了行为,只会害人害己。
娱乐资本和网络平台在享受时代红利的时候,有责任发挥好引导作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着力完善社区规则和用户公约,合理优化“饭圈”粉丝活跃产品的相关功能,尤其要强化明星经纪公司、粉丝团规范管理,避免用诱导性、非理性消费裹挟粉丝。
我们看到,监管部门也已经开始了行动。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在治标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下一步各方在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上协同发力,探索形成规范“饭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全链条管理,系统性施策,不断扩大良性版图,打造清朗“饭圈”文化,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央视网评论员)
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饭圈”文化实现良性发展。治网之道,法治为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同样不可逾越。
追星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底线就成了问题。如果粉丝追星追的是明星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让构成“饭圈”主体的青少年群体得到正能量的激励,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
然而,现在的“饭圈”在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运营和裹挟下片面追求“流量为王”,一些组织群体为了自身利益诱导青少年无底线追星,导致这些青少年在网上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不当消费,造成了不良网络文化和社会现象,也误导和侵蚀了青少年的三观。
还“饭圈”一片清朗,需要聚焦问题精准打击。近期,中央网信办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并下发通知重点围绕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内涵、题材类型、评审投票、嘉宾人员、话题评论等关键环节提出管理要求。
还“饭圈”一片清朗,需要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网络平台特别是“饭圈”较为集中的网络平台应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规则和制度,减少各类不合理的明星榜单,同时严格管理平台上一些助长歪风的营销号,主动过滤掉有害内容,处置不良信息。
还“饭圈”一片清朗,还需多方共治形成合力。作为偶像,应以崇德尚艺作为追求,为粉丝传递正能量;明星经纪团队、粉丝后援会等应引导大家理性追星;同时,家庭和学校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偶像观。
【写作】100句美文/139则名言/475条谚语/150个哲理成语
作文素材:还“饭圈”一片清朗
作文素材:“双减政策”与写作角度
中国文学史上的60个“第一”,你知道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