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岛上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读长篇小说《离觞》有感

发布于 2021-09-01 21:56

这世界那么多人 莫文蔚 - 这世界那么多人

近来热衷于岛间寻迹,纸上绘景,对于阅读颇为懈怠,尤其是当代的长篇小说,许久没时间找几本来细读,但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的新书《离觞》必须是个例外。舟山女作家杨怡芬,以1949-1950年间的岛城定海为背景,创作了这部女性题材的长篇小说。

舟山本土出品的长篇小说本就廖若晨星,而将女作家、乱世、舟山定海、女性群像这几个元素揉和在一起,我是非读不可的,这并非应景的捧场或跟风,而是触发了我内心强烈的好奇,作者会如何描述这群处在风云剧变中的舟山女人们——我们的妈妈、姑姑、奶奶、外婆辈们,她们站在时代的风口,将如何自处,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不能说这是一本宏篇巨著,也不能说其完美无瑕,但一口气读完,掩卷而思,我是不失望的。

但凡海岛题材的小说,大多脱不开渔家的生活,毕竟被大海环绕,靠海吃海,在惊涛骇浪中讨生活,在咸湿的海风和鱼腥味中过日子,是海岛区别于大陆地区的显著特色。这种在岛外人看来略显神秘,海边人则了熟于胸的生活状态,是大多数海岛文学和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但这本小说巧妙地避开了海洋和鱼群,把视线聚焦于茫茫大海中的一小块陆地:定海城。这个城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城市一样,有银行、布庄、饭店、学堂……,城里的男男女女每天穿过青石小巷(而非划船),去上学上班赴宴逛街。定海城的布庄里有堪比上海的时髦裁缝铺。饭店里不但有海鲜,还有泊来的简易西餐。学堂里有男装打扮个性洒脱的女教师。城里的大户们住在摆设讲究的四合院里,他们开商铺做贸易研究金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风雨飘摇,但已经初具现代社会的雏形。舟山当时隶属商业发达的宁波,又靠近时尚之都上海,海路通畅,因此并没有在时代的潮流里落伍。

关于那个年代,我在长辈口中略有所闻。我家世代居住的岱山岛,面积仅次于舟山本岛。我的老家东沙古渔镇,当年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地和交易集散地,仅三千居民的海岛小镇东沙角,拥有大小店铺四百多号,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国民党最后退守舟山,并从海路败走台湾,在舟山本岛和岱山都建有军用机场,撤离时从两个岛抓走了不少壮丁。如果把东沙视为微缩版的定海,看《离觞》时,会恍惚觉得回到了我的长辈们生活过的古镇,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其中弥漫。

《离觞》中人物的背景处于舟山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国共内战后期,国民党已失去大半壁江山,节节败退,直到退守舟山这个弹丸之地。对舟山的老百姓来说,一方面,极尽对时局的猜测,内心动荡不安。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军人及家眷等外来人口的涌入,使这个岛城突然虚幻地愈加繁华起来,伴随着通货膨胀,各种商铺生意异常兴隆。   

不出意料,作者把浓墨重彩都放在了几位女人身上,男性角色倒略显单薄。李丽云、潘绮珍、宋安华、秦怡莲,出身于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迥异,各有软肋,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独立。这些女人即使在时局动荡的男权社会中,依然始终保持着清醒,不卑不亢、不怨不艾,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努力铺设着未来的路。她们很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女子,拥有意识超前、智慧豁达、性格坚韧这些珍贵的特质,但她们身上应该更多地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念和理想。我和作者杨怡芬虽然见面聊天的次数不算多,但每一次交流都能感受到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在这一点上,我自觉和她是同一类人。身为女性,我们一直试图以第三人的视角,用跳脱的姿势和更开阔的视野俯视我们作为女性角色在社会上的定位,并为任何一位或某个群体女性的独立和成长而感到欢欣鼓舞。

不可否认,本书对于人物的描述似乎过于理想化,不单单体现在几位女主身上。她们遇事如此思路清晰,淡定从容,让读者很是放心,知道她们即使遇人不淑,也不会寻死觅活;即使一步走错,也不至于满盘皆输。作者对人性的乐观还体现在作为配角的其他人物上,那些商人、银行职员、中共地下党、国民党军人、乃至车夫奴仆,基本都能恪守住做人的本分。书中没有囤积居奇的奸商,没有草菅人命的军官,没有盘剥成性的主人,没有包藏祸心的下人,没有在当今一些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反转、黑化,甚至连爱情也是理性、温和的,没有浓得化不开的要死要活,别离时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天抢地。虽然通篇看下来没有特别出乎意料的桥段,但小说的起伏和流向自然而平缓,前后有呼应,看上去令人感觉舒服和笃定,就像看到作者杨怡芬本人,柔和的相貌,温和的性格,说话总是轻声慢语,朋友圈里经常发的都是莳花弄草喝咖啡的日常。所以我能理解她的心情,想必也和我一样,不忍对笔下的人物“痛下杀手”,如果把哪个人写得太坏,或太惨,自己心里这一关是万万过不去的。所以即使她最后写了女主的男友空军飞行员失事坠落,也没把他完全写死,而是在结尾处留了一个带着悬念的希望。

对于我来说,《离觞》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亲切之感,不仅仅因为那些熟悉的地名。我的外婆曾在定海的女子学校有过短暂的教书生涯,老照片上的她一袭长衫,气质不凡。我妈妈毕业于师范,她跟我念叨过一些家族往事,说以后你可以把它们写下来。我总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拼凑这些遥远的记忆碎片,如今看到《离觞》,就像看到了与我生命有关联的她们,从中找到了许多共鸣。当然,舟山之外的朋友看这本小说也定能有不少收获,独特的海岛小城,是广阔世界的一个角落,通过一本书,让我们相遇在某个历史节点,共享人类隐秘而丰富的情感。

 

(《离觞》作者杨怡芬,浙江舟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立夏/浙江舟山人/金融从业者/业余写作者/不知疲倦的旅人/摄影爱好者/

2021年

千万不要错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