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新西兰最重要的抗疫工具背后,是一位华裔的感恩之心……
发布于 2021-09-02 04:01
昨天起,新西兰大部分地区已经将至了3级警戒,但是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扫追踪码,这些事情依旧是每个人的日常。
特别是扫追踪码,如今已经成为强制规定,并是在任何防疫等级下都必须要做的事。
你或许想不到,每天使用的NZ Covid Tracer程序背后竟然是一个华裔企业家的奋斗故事……
作为华裔后代,他吸取了父母的生活经验,并最终走上创新与慈善事业的领袖位置。
Alan Chew的父母生活困苦,也不识字,最终却将他养育成创新和帮助他人道路上的领袖。
Alan的父亲Chew King Loon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当时饥荒遍野。于是他打包启程,去香港当牧羊人。
Alan说,“父亲是家中长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被迫离家,看看能不能挣到钱养家。他离家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回去。”
Chew King Loon虽然不识字,但一直在发奋图强。他在工作间隙,站在一个教室的窗外,看别人上课来自学。
“他从没得到过正式的教育,但我觉得他很聪明,因为就靠那种学习方式,他最终也差不多能用中文读写。”
后来Chew King Loon乘船南下,去了新加坡。他拿着很低的薪水,打了很久的工才还完债;债还清了之后,他就去了吉隆坡,在那里扎下了根。
Alan的母亲Ng Suet Moy是父亲的邻居,后来两人就结婚了。他们在吉隆坡附近Kampong Dollah村庄一片废弃的椰子园中,养育着三个孩子。
尽管Alan的童年生活十分困苦,但他说在马拉西亚小村庄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Alan最早的照片就是在吉隆坡附近的这个村庄里
“我不在意的,也没那么多见识。我们住的房子所用的建材,都是父亲干活的时候带回来的。我不记得房子里有什么新东西,全是二手的,但对我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我清晰地记着童年时光。附近是些丛林,有各种各样的危险,风暴中椰子树的倒塌尤其危险。我还记得有位邻居被砸成残疾,当时她在洗澡,结果一棵椰子树倒在了她身上。
“我还听说村庄里有人被砸死,但回想起来,我从来没被吓到过,我觉得甚至养成了未来生活中的坚韧品格,以及‘为什么要担心那些改变不了的事呢?’的习性。”
对不受控制的事物的无能为力于Alan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教训。
“要是无法掌控某件事,就别再因为忧心忡忡而添乱了。需要意识到,虽然你可能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当走到紧要关头,你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接受现实,释怀吧。”
这种实用主义哲学帮助Alan和家人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Alan读完高中之后,就打算离开马来西亚,申请去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留学。
1979年,他从怀卡托大学毕业了,拿到管理学学士,专业是会计,还是荣誉毕业生。
后来的几年里,他给好几个慈善基金创办人打过工,但他说最大的利他行为是在去年的四级封禁之下才想出来的。
“疫情初始,我跟自己说,一定有什么我可以做的,我能做什么呢?我该主动去做这个,做那个吗?”
新冠给新西兰业界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Alan的公司Houston Productivity Solutions却开始干活了。
他当时就确信,一个简单的接触者追踪体系非常关键。
Jeffrey Tam在2020年3月开始给Alan干活,当时疫情就要到新西兰了。他协助设计了追踪技术的原型。
Jeffrey说第一个程序原型失败了。“但Alan并没说‘你烧够了钱,打住吧’,他说‘你要想出一个更简单的方案。’我们真的很感恩,这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那个时候,他站出来作为公司领头人,说这并不只是关乎钱,‘让我们为新西兰做点事。’”
Alan说,他从新西兰社会获益良多,想要回馈社会。对于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最好的感谢就是开发出应对全球疫情时的必备工具——新冠追踪程序。
“我接受了免费的教育,除此以外,我也很珍视大家给我的爱。马来西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可能是因为人口密度较大吧,不同种族之间也有种族冲突。
“相比起来,新西兰完全是个新世界。我来到这里,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一直觉得我需要感谢新西兰为我做的这些。”
往 期 精 选
⭕️ 好奇葩!为骗工资补贴状告假雇主,新西兰华人投机取巧被驳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