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家长怎样帮孩子赶走“开学综合症”?

发布于 2021-09-02 07:17



刚开学的教室里往往会有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假期见闻,好久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可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打了蔫”:

• 有的孩子无精打采,似乎还不适应早起的学校生活;

• 有的孩子则完全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学一会儿就走神了……

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如何应对孩子们的“开学综合症”吧!




“开学综合症”的表现


【生理】

在生理上,有的孩子表现出失眠,有的孩子则表现出嗜睡,还有的孩子产生了头晕恶心,疲倦腹痛,食欲不振等表现,而这些表现并无身体疾病层面的原因。

【心理】

心理上的“开学综合症”表现为厌学、焦虑、上课走神,以及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

新学期即将开始,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开学综合症”,家长们首先要明白:对于假期到开学的过渡期,孩子面临着从生活作息到学习、到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环境变化,尤其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适应能力比较有限,出现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很正常。

下面,就让我们从“身”(生理)和“心”(心理)两方面去看看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症”的好方法,逐渐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让身体适应开学


调整生物钟,规律作息 

假期的时间安排相对放松,而开学后的作息相对固定,生物钟的调整就让孩子陷入了“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境地。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调整。

生物钟的调整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也是身体逐渐回归到开学节奏的过程。

合理膳食、饮食调整 

对于孩子开学前后表现出的食欲不振、疲惫困倦的情况,家长也可以在饮食中做以调整。在保证给予孩子足够营养的同时,家长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清淡爽口、利于开胃的饭菜。而对于早饭来说,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加剧孩子上午的困倦,更多蛋白质的摄入是更好的选择。


让内心迎接开学


与生理上的适应相对应的是心理上的适应,只有孩子真正接受了新学期的生活,对新学期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足够熟悉和投入,孩子才能顺利完成新学期所带来的挑战。

准备开学用品,营造仪式感 

仪式感让平常的日子变得不同,行为上的不同,来提升内心的评价。比如晚上吃完饭后,孩子把书桌收拾好,6点半准时开始写作业,如此坚持下去,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就是一种仪式感。而开学后,不妨也营造一些新学期的仪式感,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开学的氛围。

比如买新的笔记本,和孩子一起把新书包上书皮、写好名字,准备新学期每一个科目需要的笔记本、错题本等等。这些行为看似很平常,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感觉,那就是:

开学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要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了。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新学期的生活来说,开始的仪式感就会给孩子带来庄重的感觉,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

制定新学期的计划 

新学期计划绝不是简单的“本学期我要好好学习”这种泛泛而谈的计划,而是可以整个学期鞭策孩子、家长可以进行监督的实实在在的计划。

制定计划的 SMART 原则



Specific(具体)

比如好好学习就不甚具体;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好作业,错误率在80%以下,就是具体的计划。

Measurable(可测量)

计划要有标准去监督和反馈,比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

Attainable(可达到)

制定的计划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恰当拔高,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Relevant(相关)

增加孩子和计划的关联性,比如向孩子强调计划本身和完成的过程。

Time-bound(有时限)

计划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比如限制为本学期的计划或这个月的计划。

在制定新学期的计划的过程中,要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家长起辅助的引导作用,即使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家长也不能代劳,而是要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和孩子一起讨论。

新学期,也要开始新的阅读之路。亲近母语精心为6-12岁小学生准备了中文分级阅读课程——《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在线带读。更加全面体系化的专业阅读成长计划,希望更多的儿童能热爱阅读,养成深度阅读习惯,学会阅读,并将阅读量转化为阅读力,获得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让阅读真正发生。

拒绝拖延症 

成绩不那么理想的的孩子,大多数都有“拖延症”的毛病。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那么,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所以说,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对孩子“狠”一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听到孩子抱怨“不愿开学”,但原因却各有不同。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勤于沟通,才能“对症下药”。

听到孩子说不愿开学,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孩子不愿学习呗”,但实际上,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是抵触学习,而是在学校与老师或同学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单纯不喜欢学校的环境而已。

因此,开学季家长不妨多和孩子谈谈新学期,刚开学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学期都有什么计划和安排等。上学并不只是学习,还包括了在学校进行自我管理,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往等过程。

本文综合自网络,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