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于 2021-09-02 12:22
饭否上看到一条留言,“由练字联想到,把事情做对做好和能力提升的两件要事:苦练基本功、培养审美。“Learn from the best”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正确的审美。”
审美真的那么重要吗?起初我是不以为然的,美是锦上添花而已,“锦”才是本,当然比“花”这个表象要重要。昨日突然想,美仅仅单纯的是表象吗?该如何定义我们生活里的美,该怎样理解我们日常的审美?
有学者说,中国要复兴的,无非就是审美意识和逻辑思维。他说,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决定了其文化心理乃至政治方式。我疑惑地问,一个名族的审美情趣又从哪里来。难道不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孕育吗?审美不更应该是文明和文化的投影吗?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美与知识非强相关,艺术更关乎形式,艺术之美起于往往源于感性,成于技法,归于理性。艺术是以某种形式为载体来表达对美的认识和创造。而真正的美,日常的美,应该是自然的沉淀,是真和善的表达与反映。再问对美的认识,也就是审美的目的是什么?浅的是对美的欣赏,引发内心的共鸣,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和满足。深的是激发起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在追求和创造中实现美的传递,形成美的共识,从而达到和谐和爱。追求美,创造美是目标,认识美是前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或者说审美的重心,但是始终不会脱离真和善,真和善是美的基础。还记得,小时候常背诵的五讲四美吗?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思想美。当我们有了对美的认识和欣赏,当我们按照我们的真和善的审美标准去追求美,是否这才真的是我们提升审美情趣的意义所在呢?
前几日说小中见大,这里不妨举个小善例子。我们常开会,会议结束大家起身离场。可记得把座椅归归位?一来是方便别人走,二来可以使会议室处在整洁有序的状态里,看着舒服。偶见一场会议结束,会议室的椅子东倒西歪,不像是会场,倒像是战场。问习惯,问教养,问善意,怕是样样都缺。再具体说到做一件事,用“美”的标准来衡量一定比“完成”这个标准要高,也更让人舒服很安逸。把一张表格做得齐整有序,每天下班前班办公桌整理干净,甚至是见到走道里有遗落的废纸随手拾起,也是美的要求。这些点滴,是好的工作习惯,背后是审美的要求,其动力是对美的追求。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为什么有的人勤于梳妆,精于打扮,即使浓妆淡抹总相宜,即使画眉深浅皆入时,精美的妆容始终让你觉得难以亲近,无法欣赏,甚至有些厌恶呢?问态度,问言谈,问举止,恐无一契合美的标准。有美的皮囊而无美的心智,何谈美的追求和创造。倘若是心里有爱,心里有善,有一点点对美的追求,定不至于如此吧。始于爱,止于善,必合乎礼,合乎礼岂有不美之理?小善里面有大美,小善里面有大爱。故勿以善小而不为,始于爱而终于美,善莫大焉。由此看,审美并非锦上添花,更应该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严肃表达,在审美这件事上我们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
又:
读《读书》2021年4月号,其中《迷人的哥白尼》中谈到,文艺复兴对哥白尼有直接的影响,哥白尼认为托勒密体系(地心体系)是个怪物,各部分之间不够协调统一,不符合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因为托勒密体系不够美,而日心地动体系很美,这就是哥白尼提出天文学变革的主要动机。日心说并不是哥白尼观测引导的结果,而是审美引导的结果。因为哥白尼没有掌握新的天文证据,并不拥有更加精确、更加系统的天文资料来证明新的理论。
构建美的生活图景不仅仅依靠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还要面向我们所有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加美、更加愉悦的世界,还因为“审美”太重要了,不能把它仅仅留给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