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
发布于 2021-09-02 21:44
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每当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在交头接耳、高声喧哗或者心不在焉的,这就表明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会遇到的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再加上这几年,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工,因条件有限,他们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上学。那些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上也没人来督促的“留守学生”成了乡村学校教育的新重心,从而导致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一个好的课堂纪律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
首先是要严格要求,但不能管得太死。严格要求是老师对教学、对学生负责任的基本要求。但严格应该有度,这种度就是不要管死了,毕竟课堂不是军营,不必一定要举手投足整齐划一。要做到“严而不死”,要求老师在纪律管理时充满人道关怀,具有人文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也不能承受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因为教育在我看来是一种唤醒,是以人格唤醒人格,心灵唤醒心灵。
其次是充满活力,但不能混乱得不能控制。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要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想的方向引导到教学中来。当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后,课堂就是热烈的,而不是混乱的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行为的活,而是行为上的乱糟糟,那这样的课堂就需要花力气来整顿纪律了。还有,大课间作为师生的放松和休息的时间,师生应共同参与,玩在一起,同时大大增加了师生的体质,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对今后的课堂纪律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第三是彼此尊重。思想和思维活起来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都有观点、都有想法、都想表达和发言,热烈固然可喜,但过度以后就导致你不听我的,我不听你的,只有自己参与和表达,缺乏接受和倾听。缺乏接受和倾听,成长和进步自然成了一句空话。这时更高要求就是相互尊重。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数学课上,学生们都注意听讲,突然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粗犷有力的歌声,是一首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当时全班同学都听到了,于是教室里不免有一些骚动,教师只好停下讲课,随同学们一起观望,那位情不自禁哼唱流行歌曲的学生此时刚刚从自我陶醉中醒来,一时呆在那里不知所措。而那位老师却笑着说:“谁的歌声这么美啊?下午我们找个时间,让这位同学唱给大家听,好不好?”教室里一片掌声,这时老师接着说:“那么,我们继续解黑板上的数学题。”我觉得这个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不能因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就停课批评,一个学生挨“批”,几十个学生陪“批”,这样虽然唤起了一个学生的注意,却耽误了几十个学生的时间,这样教师的课堂就无生命可言了。
第四是有序运行。它是课堂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种整体反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讲,管理的意义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约束,特别是对人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被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这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该课的目的要求,预先知道自己在学习中该怎么做,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让学生参与制订课堂规则,体现出他们的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就参与了管理。再次,要求学生要反思让他参与制订课堂规则的原因,提前对照检查自己。第四,要求学生经常对照规则,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并不断充实完善已经形成的规则。
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中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安康,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来共同遵守课堂纪律,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发布日期:2007-7-5 0:06:53 稿件来源:江淮晨报 作者:石爱楼
本文转载自网络,图片收集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