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旨在说理,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须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要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完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结构是骨架,材料是血肉,只有根据材料和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文章才能光彩照人。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对议论文而言就是要能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二要“层次分明”,即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大类,我们先来研究纵向结构的一般写法。首先略述与论题有关的感性材料,并通过分折提炼与必要的概括,确立自己的认识,提出文章的中心或论点;接着回到感性材料中,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释与评说,以进一步证明论点;再联系生活实际,从对感性材料的条分缕析中进入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最后归纳出总体性的结论。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令人惊心动魄的事。……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也实在是值得我们人类深思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像小蚂蚁这样的危机并不少。可是,……人啊人!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应该具备人应具有的优秀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文章第一段略述在烈火面前小蚂蚁团结奋战、自我拯救的材料,提出中心;第二段过渡,领起下文;三、四两段从“临危不惧、固结一心”和“牺牲部分而换来多数的生存”两个不同角度回评材料;第五段从反面联系实际,批评社会不良现象;第六段结语。全文纲举目张,一气呵成。第一步通过引述故事、借助名言、或从批判错误观点入手等手法提出论点;第二步针对中心论点,作“为什么”的追问,用理性的回答作分论点,并对分论点展开论证;第三步:针对中心论点,作“怎么办”的追问,以其回答作分论点,并对其展开阐述。现代社会应当是秩序井然的社会,名人四处代言广告、误导社会的现象应当制止。文章第一段先提出“名人代言广告可以休矣”中心论点;第二段、第三段摆理由,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第四段、第五段说措施,从“怎么样”的角度回答中心论点;第六段结语:全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构自然而严谨。其模式为:论点——论据类1——论据类2——论据类3——结语。这种结构的一般写法是先提出论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论据,或是时间上从古到今,或是地域上从中到外,或是伟人、科学家到平凡人的例子,或是从正面论据到反面论据,或是典型详解到概括列举,等等。总之,要注意材料的类别,按照一定的逻辑组合论据,形成多而有序的论据链,严防堆砌材料。……,这个故事昭示我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色最美。牡丹高贵,夏莲清雅,秋菊孤傲,冬梅坚韧,百花因其本色而美丽。黄莺婉转,夜莺悠扬,乌鸦呕哑,百灵清脆,百鸟因其本色而悦人。自然界因为有了本色才显示出它的多姿多彩,人类社会同样需要保持这样一份本色。2008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湖南长沙看望三位殉职职工的家属,……嫫母丑陋,却……;无盐丑陋,却……;孟光丑陋,却……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契诃夫笔下的别利科夫……文章提出论点之后,二、三两节文字论述自然现象,第四节承上启下,过渡到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这一部分,先较为详细地论述徐本禹和温总理的事例,再用一组排比句概述嫫母等三个事例,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由生活实例到历史传说;再用三仙姑和别利科夫的例子,从正面到反面,从现实、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论据编排有序,多而无堆砌之感。第一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为议论树立靶子;第二步分析以上社会现象的危害,以警醒世人;第三步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分析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第四步指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经、办法,指明出路。我们感谢长辈的精心呵护,但是我们不能不担心,长此以往我们这一代还能有多少独立的生存能力呢?…… 造成如此畸形呵护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父母不懂物质呵护与精神呵护的辩证关系,不懂爱和害的辩证法。……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少些依赖,多些独立,在社会的风雨里长成参天的大树。文章一、二两段摆家长“精心呵护”子女的不正常现象,第三段分析危害,指出这种“呵护”不利子女健康成长,第四段分析社会思想根源,指出这是不懂辩证法的结果,第五段提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当怎么办,最后引用梁启超的话作结。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因愤怒而变形的脸,也见过许多因愤怒而无法收拾的场景,所以内敛的中国人总把愤怒看成洪水猛兽;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岳飞的怒发冲冠,表现出收拾旧山河的决心,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展现中国人要挺起腰杆做人的热望……同样的一种情绪,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作用,那么,你眼中的愤怒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我看愤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种结构模式的一般写法是先正面说理,提出论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论据,或是时间上从古到今,或是地域上从中到外,或是伟人的例子,科学家的例子,平凡人的例子,或是从正面论据到反面;等等。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在今年揭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几位名不见经传,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但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分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缉毒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翻开我国的历史,……。……某某人,……;……某某人,……;……某某人,……。试想,如果没有……大到伟人、科学家,小到身边的亲人和同学,……。……这种结构模式的一般写法常常是先破后立,在批判一种错误观点后提出自己的主张,然后详略有致地举例论证,再引用名言名句,揭示道理。这种结构的写法要注意三个结合: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注意事实论证和事理论证相结合;在在事实论证的层次里,要注意详略的结合;在事理论证的层次里,要注意引言论证和道理论证的结合。有人说,物质文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安逸便成为一种必然。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安逸并不是什么好事。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阐释的就是安逸的危害。庄宗临危受命,谨记父训,夙兴夜寐,发愤图强,不几年时间便征服了燕国、梁国,壮志得酬。但他不居安思危,不明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最后为数十伶人所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是情理中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确是致祸之根,信然。其实一部浩繁的中国史,因为安逸而国破家灭又何止庄宗一人?信手拈来,比比皆知。才华横溢的隋炀帝如果去残暴,纳忠言,远声色,斥奸佞,谁敢说他不会成为一位明君?可历史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追逐声色犬马,贪图享乐安逸,最终国灭身死,反落了个千古骂名,可悲!盖世枭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以利天下贸易往来,如果没有后来的残暴专制,也堪称一代英杰,盖世勋遒。可惜他无自知之明,暴殄天物,为追逐安逸享乐,广征美女,大兴土木,修阿旁宫,骊山陵墓,以致怨声四起,民愤鼎沸,结果留给后世一个短命的王朝。诸如此类的人物不胜枚举,唐明皇、明僖宗、清代的嘉庆、道光、咸丰诸皇帝等等皆为中国历史上无能之帝王。无能只是表象,而造成无能的原因皆因贪图享乐安逸。我明白了唐太宗感喟“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意;我也明白了明太祖朱元璋“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的感慨的内涵;我更明白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预防敌人的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的。过渡句:其实一部浩繁的中国史,……,信手拈来,比比皆是。A、……的×××,……。如果……,可历史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诸如此类的人物不胜枚举,×××、 ××× 、 ×××, ……。……不能……,……不能……。……注定……;……注定……。这种结构模式一般可以先解释相关概念,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针对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一两个分论点,并组织论证;再针对中心论点,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一两个分论点,同时对其进行论证。。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止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硬性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中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无论怎样严密也不能做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中心论点]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仍从“为什么”的角度回答中心论点]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上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提出他论点三并论证,从“怎么样”的角度回答中心论点]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微信:luoyuyuan0116
499、一轮复习:古诗词表达技巧复习课件(42页ppt)
500、《觉醒年代》与高考作文(45页ppt)
501、作文素材——近期新闻素材汇总及点评
502、新高考文言文常考词语汇编(上)
503、新高考文言文常考词语汇编(下)
504、整本书阅读经典题汇编——《红楼梦》篇
505、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
506、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横向结构模式
507、高考作文素材:还“饭圈”一片清朗
508、高考作文:如何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
509、2021热点作文素材及最佳命题练习
510、高考作文素材拓展:三大角度阐释《龙门金刚》
511、2021年高考考点:课内文言实词易错题(上)
512、部分名校新高三8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513、作文热点素材:多角度角度切入“饭圈”文化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