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住有所居”,中国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 | 腾讯新闻原子智库独家
发布于 2021-09-03 12:43
受访/易宪容 访问/奕希 编辑/杨溪
8月3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住建部相关领导解答“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举动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持续了20多年的中国的房地产基本制度逻辑,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就此腾讯新闻“原子智库”对话知名房地产评论人士、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在他看来,政府密集出台的这些涉房政策,就是要平衡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风险,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但前提是将“房住不炒”落到实处。
以下是访谈:
提出“房住不炒”后,房价还在涨
原子智库:8月31日,国新办召开“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同日,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距离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不过21天。如此密集的政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首先,房地产是中国经济能够保证一定增速的支点之一。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现在还在拼命建房子。如果没有房地产作为支点,经济增速会全面放缓。
其次,如果房地产出了问题,一定会传导至金融,导致中国经济面临风险。
再者,按现在的状态发展下去,某些城市过高的房价,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收入分配。这是分配不公的一个最普遍途径。许多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居民,在过去二十几年的这轮房地产快速发展中,已经变成了富人。但其他地区想要进城的农民,财富水平和收入水平在整个社会中是偏低的。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从政府的角度讲,密集出台的这些政策,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平衡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风险,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
2016年,政策上已经提出了“房住不炒”,房地产要成为消费产品而不是金融产品,要真正全面遏制房地产炒作。这个定位非常好,如果房地产市场成为消费品市场,与之相关的几乎所有经济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但在此之前,房地产已经成了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消费功能排到后面去了。所以,这次住建部发布会说,中国要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让房地产市场未来更加平衡发展。政府希望这些政策能够让房地产市场平稳过度,成为健康的经济。
这个愿望是非常好的,但仍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从以投机为主导,过度到以消费为主导、“只住不炒”,根本点是要房价不断下降,让投机炒作的人无利可图。但“房住不炒”的定位提出后,房价不仅没有下调,而且还在快速上涨——即使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房价仍在上涨。现实情况跟政府希望达到的目标,差距还很大。
原子智库: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第一次房改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20年,但也给楼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近期如此密集的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是否会面临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是否会将房地产市场局限在较有限的范围,而主要发展非市场性的公共住房?
易宪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现在仅仅是房地产业,就占了整个中国GDP的1/4以上;如果加上房地产拉动的相关产业,可能是百分之三四十,牵涉面如此之广,强行调下来,几乎不可能。
其次,银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房地产贷款的支撑——目前个人房地产贷款达到了40万亿,一年就有1万亿的利润。你说让它调整,仅仅利益分配上就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只要房价在上涨,各个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就不会停止,甚至还会加快速度。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的三四线城市,建了很多房子,但很多是空在那里。但只要房价上涨,各个城市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去建房,因为有利润——尽管现在建房不是暴利了,而且利润也不全留在开发商手中。但只要利润很高,要房地产的势头缩下来,就几乎不可能。前几十年,几乎所有的知名企业都涉足过房地产。比如青岛的海尔、海信,哪家公司不在做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在“因城施策”的方针下,各城市一定会根据自己的最大利益,把自己的房地产市场做到最大。只要有利润、只要房地产市场没有真正回到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只要购买住房仍是一个主要投资工具,“房住不炒”就无法落实。
真正落实“房住不炒”要做什么?要通过税收政策,而不是以行政命令、信贷政策来控制——把炒房的利润、房地产企业的暴利全部收起来。无利可图时,就没有人去炒房了。但现在就是不用税收政策。因为房地产税收政策,是对整个社会一个重大的利益关系调整。
住建部发布会上讲得很好,可以有保障性租赁住房,但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在一线城市,比如在北京、深圳,公租房占比3%都不到。但在发达国家,比如德国,住房自有率是43%,租房率是57%。中国城镇居民约89.56%居住在自有住房,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加在一起是10%,这个格局不调整,政策效果十分有限。
原子智库:利用税收调节,是指尽快出台房地产税等相关政策?
易宪容:不仅仅是房地产税,还有房地产交易所得税、遗产税、房地产控制税等一系列税。比如,国外人买得很多,导致房价上涨了,就应该出台房地产外国人购买税,增加20%、25%的税。利用税收,真正把投机炒作挤出去,把它控制住,不让住房成为赚钱的工具,让房地产市场成为真正的消费市场。
如何把7亿农民纳入城市住房体系
原子智库:就保障性住房而言,“新加坡模式”的住房制度会成为我们的参照目标么?
易宪容:任何一个模式在中国都已经没有用了。为什么?跟过去不一样,中国现在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是89.56%,租房市场只剩下10%左右;未来一线城市的公租房、保障性住房,比例会大一些——保障性住房占5%,租的住房占10~15%,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等等加起来占20%,可能是一个极限。(但这没有包括农民工群体。因为农民工进城后所赚的工资,根本没有能力在一线城市租好一点的房子,他们都租到城中村去了。)
“新加坡模式”是:85%以上的居民都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屋、组屋里,15%才是购买商品房。也就是说,真正去购买商品房的人比例非常小,跟中国相比是整个颠倒过来了。在自有住房率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去发展住房的“新加坡模式”?
原子智库:所以,现阶段保障性租赁住房还难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空间?
易宪容:真正要让市场改善,还是要切实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只有让房价逐渐调整了、让租房更便宜,农民工才有能力租到城市里面。
现在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63.89%,但农民工住在城里的,可能连5%的比例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有7亿农民在整个中国城市体系之外。如果把这7亿人囊括在城市住房体系之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量级有多大?当然前提是,如何让房地产真正回归到以消费主导的市场,用税收政策把投机炒房挤出去。
原子智库:此次住建部发布会上重点提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然而对于很多国人而言,租房毕竟缺乏安全感。未来应如何推动租购同权、保障性住房承租人优先购买等政策?
易宪容:这个问题很简单:并不是年轻人、中国人喜欢买房,关键是买房以后,不仅可以让内心感到安全,还可以升值。如果买房要花很大的代价,且不再升值,同时租房比买房更发达,年轻人一定不买房。
现在政策的基点,一方面是让房价不跌,另一方面又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所以肯定会做一些公租房、开发租赁市场。但成功的概率可能不是很高。因为,此前像贝壳、万科的租赁房模式,全部失败了。企业利用政府政策,在短期内谋取更多的利润,实际上坑的是租赁者。
现在由政府发展租赁住房,要想达到实际效果,一定要回到“房住不炒”的定位。
原子智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选址、保障对象、配租/配售过程,如何确保公正公平?
易宪容:从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来讲,其用地应该放在商品房土地中拍卖,而不是单独一块一块的地。如果保障性住房是单独的地块,那可能好的地段全是商品房、高价房,让所谓的富人住;差的地方做保障房,让低收入人群住。
这方面其实是有成熟的模式:土地拍卖时就规定清楚,其中比如20~30%是保障性住房,让房地产开发商去做,腐败、寻租等就会减少。如果单独把一块一块地定位为(租赁性、保障性住房),房子质量做的很差,容积率很高,最后坑的是政府。
解决学区房问题 先把炒作暴利打掉
原子智库:此次住建部发布会还提出,老旧城区不能大拆大建,而要有机更新,且城市更新不能以地产商为主导。这意味着什么?会有哪些影响?
易宪容:大拆大建是早几年的开发模式,现在政策从方向改变是对的,改革这些是好事。大城市现在要拆、要建的,已经不多了。对于老的住房,不是不可以拆,关键是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果这块地拆迁出来真的使整个效益提高,每方都满意,这样做也很好;但如果是零和博弈就不行了。
原子智库: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中后期,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然而我们观察到,很多城镇地区在完成改造之后,各种基础设施都相当完备,但仍然吸引不到商家和客源,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易宪容:现在优化城市发展,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整个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传统经济跟数字经济的差别。我们以前做的是传统工业化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发展,但现在数字经济下,发展变化了。比如,过去工业化时代,建了很多商场,考虑的是多豪华、怎么吸引更多人;现在建起来后没用了,人家购物根本不进商场。仅仅通过智能化优化,实际效果会十分有限。
那怎么办?第一,还是要让房地产市场回到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真正让城市化进程成为农民的市民化。第二,很多商业一定要改住宅,有些可以改成廉租公寓,让年轻人能够很低价的住进这些房子。
原子智库:近期各地有关中小学大学区制度和教师轮岗制度的消息不绝于耳,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整治学区房乱象的决心。但学区房真的会就此消失么?在您看来,整治学区房问题还需要哪些必要手段?
易宪容:“学区房”核心是什么?不是学区好坏,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不均衡。这在全世界是普遍现象,但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学区房问题?“学区房”问题的核心,是房地产投机炒作来获得暴利,然后就拼命地炒。如果房地产炒作挣不了钱,谁还炒啊?所以,解决学区房,核心就是要通过各种税收把房地产炒作的暴利打掉。
现在教育部出台规定,大家都盯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区域性不平等。这是问题,但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原子智库:近年来的政策调控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一定影响,未来房地产企业应当如何转型?房地产市场是否将进入以旧改为主的后房地产时代?
易宪容:不可能的。这么多年,大家天天说转型,但近十年来房地产企业的数量从来没少过——虽然每年都有两三百家兼并、调整,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有两个概念,大家必须清楚:首先,房地产企业转型的数量有多少,占整个行业的比例是不是增加了?房地产的销售量、销售额,是不是下降了?目前,这两个都没有。
其次,房地产的价格是不是下跌了?没有。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下跌,要让房企减少,几乎是不可能的。
(来源:腾讯新闻)
原子智库·腾讯小满工作室出品 | 第494期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实习运营编辑:丁钰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