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在表明孩子缺乏安全感,又该怎样处理呢?

发布于 2021-09-04 10:26

很多爸妈都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敏感胆怯?

为什么我的孩子偏激而固执?

为什么我的孩子内向而不爱交往?

为什么我的孩子唯唯诺诺总怕做错什么?

……

其实以上种种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何为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他们的童年成长经历,即从怀孕开始到6岁的周围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给予的是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环境,那孩子就会获得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压抑、痛苦和缺乏爱的环境,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

5个问题,看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Q1· 

孩子特别粘妈妈?


在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见了妈妈,就会粘着不放。有时会别表现出委屈,甚至是眼泪汪汪的样子。之后,只要妈妈离开或者是一动的话,就会紧张的大哭大闹,扯着妈妈的衣服不让离开。

Q2· 

孩子容易大声哭闹?


稍微有点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和自己周围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甚至是拳脚相加,如果父母去劝告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把攻击的对象转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声哭闹来抗议。

Q3· 

孩子小动作多,害怕陌生人?


外出的时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头,神情表示的非常紧张,自己的小手还会不停的摆动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Q4· 

孩子喜欢吃手指或咬指甲?


会有喜欢吃大拇指的现象出现,其实这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Q5· 

孩子睡觉不老实?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睡的也不踏实,还会时不时的摸摸身边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紧。

以上5项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相应的表现越多,则可能越缺乏安全感。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化、不易管教、大喜大悲等状况,这时候爸妈就需要注意了。

?

孩子的安全感该如何建立呢?

Part 1· 

和谐的家庭环境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

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

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而生闷气也会让孩子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此以往不利有身心健康发展。

Part 2· 

父母稳定温和的情绪


以暴制暴、恐吓、威胁和打骂只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或伤害行为。

Part 3· 

充分高效的亲情陪伴


如果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

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Part 4· 

容许孩子的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

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如果这种时候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

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Part 5·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时候大自然的灾害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

?

对于已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该怎么办?

Part 1· 

给孩子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起争执和冲突,父母要保持一致的教育思想,行动也要一致。

Part 2· 

不要吝啬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知道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就可以获取无穷的力量,陪伴Ta渡过人生的很多艰难!

Part 3· 

多陪伴孩子,哪怕再忙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分心,或觉得这是无聊的游戏而表现出不耐烦;

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睡前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是很好的方式,爸爸妈妈可以把孩子环抱在怀里一起讲故事看书,孩子会非常享受和喜欢这样的感觉!

Part 4· 

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


而是要欣赏、鼓励、支持孩子。对于做错事的孩子,不要把他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可以选择代替惩罚的七种方法:

  • 想出一个点子来让孩子帮忙;

  • 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不进行人格攻击;

  • 阐明你的期望;

  • 给孩子指出补救的方法;

  • 让孩子做出选择;

  • 采取行动;

  • 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于遇到挫折的孩子,首先认同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鼓励孩子在家庭之外寻求帮助,不要扼杀孩子的希望。

Part 5· 

不威胁孩子


“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妈妈不要你了!”、“你是从垃圾桶捡来的!”、“我说不行就不行!”、“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话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没有安全感。

Part 6· 

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同时不要问太多问题,也不要急于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Part 7· 

修炼自己,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科学育儿,与你分享

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