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这乡镇,有了这些特色,难怪能惊艳全国!

发布于 2021-09-04 20:08

发现赤山的美,我已经是一个迟来的人。实际上,对我来说,赤山的美,不是那种慢慢深入的,而是铺盖而来——猝不及防地铺盖而来。

当那弥漫整个夜空的灯光笼罩苍穹,天地之间顿时亮起来。星空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与之媲美了,它牵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对于这样的景象,谁都会心向往之。然而,我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往赤山,关于它的灯光、街道、房屋,甚至是那藏匿的历史时光,也与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赤山的整个轮廓始终没有在我脑海中建立起来,反而在灯光的瞩目下,越来越模糊。

赤山,萍乡上栗县下辖的一个镇,因境内赤山桥而得名,距萍城8公里,素有"山上银行、山下粮仓、地下宝藏"之美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哺育了刘凤浩、李有棠、李有芬等闻名中外、响彻青史的人才。这里有全国罕见、保留完好的傩文化渊源地——石洞口傩神庙,这里有保留完好的远近闻名的古老建筑——赤山桥和拱辰塔,这里有风景秀丽、碧水清幽的天然氧吧——枫林湖,这里就是才子之乡——赤山。

自此,幕冲便作为赤山的一张名片,走出了田野。

而那绚丽多彩的灯光秀,在这片土地上越走越远,越来越亮。

后来,又被这里的菊花所吸引。菊花地里,满目金黄,像倒转了季节的乾坤。如织的游人摆出各种POS,定格着深秋里最后一抹亮色。

我希望是某一个黄昏,走在赤山不算繁华的街道上,就一路走,一路看,想象它的前世,那必定是另一番景象。

我希望走着走着,便于一座塔相遇,它叫拱辰塔,是上栗县最高塔。据《萍乡县志》记载:“拱辰塔在遵化乡赤山镇,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公建。”相传,古候赤山镇的周江每年都会发洪水,使赤山河两岸颗粒无收。有人说,这是因为此处地形象条船,而船中无船篙,所以飘浮不定。于是,当地人就集资在绿树葱葱的大宝山上建塔,以塔代船篙镇邪。据说当时该塔建有十三层八面,就在该塔落成后的第二年,周江又发洪水,原来是妖怪作祟,被天上雷公追打,妖怪慌忙躲藏于拱辰塔内,雷公用雷打火烧妖怪,致使塔倒下五层。

这样的传说,给这座塔增添了一种神秘感。此后,古塔在抗日战争时,曾遭日寇枪击,塔身弹痕累累,但塔却稳如磐石,屹立山顶,令人神驰。

一座塔,一个神话,一场回忆……很多东西,集合在在一起,便是世间最美的风景。

我喜欢走一条桥,它叫赤山桥,我希望这桥上的脚印,我再重新走一遍,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石板,究竟藏着多少光阴,又藏着多少赤山的梦,我不去想,但它却始终在我心中。

当然,去赤山的话,我自然是希望早点见到石洞口傩神庙,但真正见到石洞口傩神庙,才惊觉,原来它就在不远处,只是我竟然在它的四周绕了几个圈。或许,这也是一种乐趣吧。

庙并不大,但仍然能感觉到一种神秘的气息自庙里迎面而来,颇有一种入境的感觉。我想,大概我也算是进入到了古老神秘而诡异的傩神世界。据说,这乃明朝洪武年间由时任萍乡知县杜谷珍之子杜传芳倡头集资兴建,重修于清,由正殿、后殿、厢房、戏台、风雨亭以及附属房屋组成,199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最先吸引我的,却是庙前的一副对联,上书“以三时逐疫驱邪共仰神功昭炫赫,为四境御灾捍患合崇庙貌肃观瞻。”当然,我其实也并无意来此探寻什么东西,仅仅是休闲之余到此一游。而关于石洞口的传说,其实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拂去岁月的沉寂,再次踏进这一片土地,那种清静之心油然而生,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慢慢钻入心中。

此时,正值酷暑,有很多人奔向赤山,确实另有所想。想的,应该是是枫林湖,又名天堂湖。漫步在这一片清静之地,一眼望去,就好像是行走在画中一样。在这里,你能见到山水的本色,感受山水的情怀和不一样的村落。

在这里,一切都是浮云,唯有山水两不忘,唯有蓝天白云。在这里,放慢你的脚步,纵情于山水之间。在这里,看群山拥抱蓝天白云,看林深草茂古木参天,看碧波荡漾泉水叮咚,看满地金黄遍地诗行,看悠长岁月江山如此多娇……

面对枫林湖,大概是最不需要将自己肚子里的华丽词语藏匿的,因为再华丽的词语,也终究是无法将它的美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

我想,每一个地方,只有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独一无二吧。就如同赤山一样,或许对外人只是一处不错的风景地,随意夸几句,但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这里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再是一处风景地,更是一种世代的牵绊。在这里,历史与现代,波澜不惊,却源远流长。

来源:赣西小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栗印象|梦中的江南



识别  我们

萍城上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