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生代论坛 | 第5期:大神是怎样“炼”成的——网文作家成长之路

发布于 2021-09-05 00:02

· 网络文学作家成长模式 ·

玄色

以旧带新,双线同行

玄色最早出道是依托网文平台。2007年,玄色在起点中文网发布《穿越大唐之我会魔法》崭露头角,而后,她又在穿越当道的时代产出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作品,比如2009年的《武林萌主》《皇家幼儿园》等,以轻松活泼的氛围、奇幻玄妙的世界,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

多数读者将玄色视为“网络文学作家”,但实际上却不尽然——在网络线上平台连载作品的同时,玄色也在线下杂志写作,真正让她声名鹊起的是在她线下的杂志《小说绘》中连载的《哑舍》。依托《哑舍》的火爆与IP化,玄色的身价水涨船高,又反哺和支撑了她的网络文学创作。

这样的“双线同行”的模式可以看作网络文学发展的不成熟期,创作者为兼顾兴趣与收益,所做出的探索性的尝试,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也可以算作网文“老”作家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成长模式。

天蚕土豆

砥砺网文,静待“气运”

如果要用几个词概括天蚕土豆的成长之路,一个或许应当借用他在《元尊》一书中写到的“气运”,一个或许可以用他所品作品的共同主题“努力”来归纳。

“我放弃了青春,才成为青春领袖。”这是2014年,天蚕土豆在当选为浙江年度青春领袖年度人物时说的。“其实写作是很枯燥的,每天都在码字中度过,坚持太不容易,青春都耗在里面了。多年的蛰伏是这位网文“大神”成名的基础。

Priest

野生野长,多栖发展


主持人语:

以上谈到的三种成长模式,归结到一起,是网文作家的自发自觉的创作,他们依托自身的写作资源多线发展,或是以兴趣为支撑砥砺写作之路,多年蛰伏,一朝成名。除此之外,新概念、培文杯、创意小说等文学奖也孵化了一批网络文学写作的潜在力量;院校培养虽是一种饱受争议的方式,但也客观上培养了一部分网络文学作家。不过,网文圈内部的孵育仍然是如今网文“大神”养成的主要模式。

· 网络文学作家培养新路 ·

主持人语:

审视网络文学的来路,我们发现,现今活跃在网文圈的作家仍然多源自内部孵育,而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打通网文圈内外的联系,在内部寻获新活力,向外部延展发展空间,对网络文学作家培养的未来,是深有必要的。有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是可行的?

网文翻拍提高大众知名度

早期的线下杂志还未被完全冲击至衰微的时候,也还是有通过线下平台连载发文的方式火爆的,比如在小说绘连载《哑舍》的玄色,同时也是早期网文,接着发展是平台和作者的相互促进和成就,尤其是女频现有的女性作家。其中大部分成名之路主要是通过网文平台,较为早期的花雨(藤萍)、红袖添香、榕树下(沧月)、潇湘书院(潇湘冬儿、天下归元)到后期壮大的晋江、起点、长佩、海棠等。这些平台的定位清晰,以女频作品为主要内容,面向广大女性受众,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然后转向二创,通过例如广播剧、动画、电视剧、电影等方式,提高国民度和大众熟悉程度,再以此反哺小说和作者本身。

平台/团队造星battle

现在很多创作者是以团队或品牌多平台投放的模式在进行创作活动,团队或者品牌可能因此会捧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或者IP,使得作品产出更为平稳且高效,风格更加一致,产品能够更快速地占领市场。

而平台本身也希望能捧出IP,也在加强对旗下创作者的二次培训和拔高,平台的优势是读者群基础大,可供筛选和进步的创作者也多,管理和版权方面会有较少争议,转向电影电视剧等方式更为容易。

未来就看谁能更先触发到能具有国民级别讨论度的IP或者作品了。

主持人语:

以上观点是从网文圈内部触发的。那么,从“破圈”借用外力的角度,又可以怎样做呢?

高校专业培养的介入

在2018年11月初,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同时在11月23号发布了《2018年度网络文学新人大赛公告》这是中国首个高校举办的网络文学大赛和网络作家培养计划。但其实早在2010年1月,鲁迅文学院也曾和文学网站共同举办过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但是那时候招收的首批学员都是已经有名气的作者们,如:唐家三少,任怨。秋远航这类知名作者。而华东师范大学的网络作家培养计划便是将目光放在了“新人作家”上。从鲁迅文学院的网文作家培训班再到华东师范大学的网文作家培养计划,无疑不是表明了网络作家对我国文学创作不可忽视的影响。比起早期网络文学作家的“摸着石头过河”而现在的有了高校的培养计划,这项计划可以量身定做“他”认为最合适的成长方案,那同时我也在想,既然这些网络文学新人在高校中会与有关写作的硕士生一起入学,那么在未来,网络文学是否会被纳入进正规专业的范畴,是否可以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中更进一步。

大学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力量强,教师实力过硬,是网络文学研究和网络文学作家培养的中坚力量,网络文学创意写作和研究的学科建设是网络文学培养机制建立的重中之重,培养优秀的网络文学的作家,研究者,批评家是网络文学培养的关键所在。

网络文学组织的助力

网络文学组织的建立对于网文作家的培养同样重要。一类是以作协为推力建构的社会组织,有着非盈利、作用多维的特点,如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等各省市行业协会,可为网络作家提供联络服务,进行网络文学研究评论和管理引导,并负责有关文学网站和社团组织及各级作协网络文学工作的沟通;一类如中国网络作家村、邯郸市网络作家村等具有文学产业属性的孵化基地,为开展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作家联谊活动,打造完整的文学产业生态链做了有益尝试;一类是依托于网文企业建立起来的写作训练组织(项目),如网大公开课(原属中文在线旗下的网络文学大学)、阅文起点大学(阅文集团旗下)、咪咕文学院(咪咕数媒旗下)、橙瓜讲堂(橙瓜码字旗下),通过课程的形式,对各层级网文作家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不定期邀请“大神”级网文作家进行创作分享,打通了网文作家走向职业化写作快车道的“最后一公里”。

 

网络文学行业已进入发展的“深水区”,既需要网文作家“内部发力”,苦练内功,积极创作反应时代水准的精品力作,也需要建立良性的行业自律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有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本次“网生代”论坛着眼既往网络文学作家培养的主流路径,探索发掘未来网文作家培养的可行模式。管中窥豹,举例有限,难以完整详尽,但力求真实客观、独抒己见。愿网络文学作家培养依托庞大的内外部资源,快速接近下一个风口,显现创新力与活力。

*本文中引用所有图片以及网络文学作品名称,内容等素材均来自于网络,本平台不会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北方文创•网络文学专栏出品

主编:孙泽田

责任编辑:韩弋汀


往期精彩回顾

网生代论坛丨第1期:网络文学的变局与新生

网生代论坛|第2期:2020年爆款网络作品盘点

网生代论坛|第3期:网络文学中的“梗”文化

网生代论坛|第4期:你爱的人究竟有多“渣”

投稿请发送您的作品到

官方邮箱:bfwxczzx@163.com
如需转载文章及合作请联系
北方文创小助手微信:BFWC2020
北方文学创作中心
北方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秉持着非营利性、公益性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为方向指引,为文学爱好者服务,为青年写作者服务。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提升视野、激发活力。创新活动形式与活动机制,参与文学现场,扶持培养文学新生力量。
525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