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节目《我要这样生活》的几个嘉宾里,生活最精致的绝对非周笔畅莫属。
她一个人在家里会买菜做饭、健身写歌、养花购物、学习英语,偶尔还会去学习做咖啡。她在学习的时候,咖啡店店员讲到了咖啡的酸度,同为嘉宾的秦霄贤一脸不解的问:“酸度是啥意思?”主持人杨迪问秦霄贤:“你印象中的咖啡都是什么味道”,秦霄贤回答说:“甜的”。难道小时候听过的情歌都骗了我们?歌里唱的“苦咖啡”为什么在秦霄贤,甚至很多人的印象中,就变成了甜的呢? 咖啡是酸、是苦、还是甜? 咖啡的味道与咖啡豆本身、咖啡的烘焙程度、冲煮方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烘焙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豆子风味的发展方向。大多数成熟,健康的阿拉比卡豆都有一定的甜度。当甜度缺乏时,通常是某种缺陷的结果,如未成熟或加工失误。例如,卓越杯咖啡竞赛提供了这样的见解:“甜味的感觉与收获时咖啡的平均成熟度直接相关。”所以如果你的咖啡味道不甜,就意味着它不成熟或有缺陷?也不一定。咖啡豆的烘焙和萃取方式也会影响它的味觉体验——当然,也会影响味蕾。糖分在烘焙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美拉德反应过程中。Rob Hoos在他的《Modulating the Flavor Profile of Coffee》中写道:“这种化学反应在烘焙早期就开始了,因为氨基酸是大多数还原糖的催化剂,这导致了复杂的非酶糖褐变过程。”不是科学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别担心:我也不是。这句话的大意是,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化合物(超过600种)和各类黑色素,以及复杂的褐变产品。在一爆后,糖分会转化为焦糖,尤其是蔗糖(因为它的含量最高)。有趣的是,咖啡作为一种水果,它的烘焙时间越长,糖类物质的种类越多,导致更复杂甚至更苦的焦糖化合物。没错,甜到发苦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听说过“金杯萃取”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完美的萃取出甜味,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变。这为什么显得很困难呢?就在于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尽量多地萃取出咖啡中的各种甜味物质,但一味的萃取,就会出现过萃——萃取出了咖啡中的苦涩物质,而苦涩则会压盖住甜味。当身为咖啡师的你将一杯亲手调制的咖啡端到客人的面前,却听到客人问道:“有没有糖啊?”这简直是职业生涯的暴击。客人的做法我们需要去理解。作为专业咖啡师,你清楚地知道咖啡中的哪些风味是令人愉悦的,所以你会有目的地去寻找它们。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这位客人的味蕾对甜度的捕捉力比较弱。丹麦感官科学家爱达·斯丹(Ida Steen)称,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品尝感受甜味的能力,那就是抑制摄入——减少日常饮食中的甜食,特别是含糖食物。▲
【咖界意式特浓挂耳咖啡】
©图文源自世界咖啡馆地图(cafe_maps),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