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有没有篡位?康熙遗诏揭开继位谜团!

发布于 2021-09-05 08:17

名人内幕
在这里,读懂名人内幕。
正帝继位之谜,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很多人都说雍正帝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继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遗诏篡改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禛。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禛是矫诏篡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但皇四子胤禛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

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 “十”也无法改成“于”。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因此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言,说康熙帝在弥留之际,令大臣隆科多宣皇十四子觐见。隆科多因与皇四子胤禛关系密切,便故意装作误听,宣了皇四子觐见。后来,隆科多又与皇四子封锁真实的消息,将篡改的遗诏公之于众。

这种可能性基本也被史学界否定了,原因在于清朝的官方文献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对照的,康熙帝遗诏则有满、汉、蒙三种文字版本。如果说修改汉文版本尚能尝试,修改满、蒙文字就非常困难了。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康熙帝遗诏曾于文物展览中面世,遗诏原件并没有被改动的痕迹。而且,遗诏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言辞简略,仅仅是说明传位于皇四子,而是将皇四子的为人和才能进行了描述,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等语句。由此看来,遗诏被篡改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仍然没有打消人们对康熙帝遗诏的怀疑。有学者进一步提出,现存的康熙帝遗诏根本就是伪造的,是雍正帝伙同亲信销毁原件,然后重新制作而成。但这种说法更加缺乏证据。

既然康熙帝遗诏的真实性得到了公认,那么另一个疑问便随之而来:人们为什么如此不相信雍正帝即位的资格,即使在遗诏“篡改说”被推翻后,还不依不饶地提出“伪造说”?这就要从著名的“九王争储”说起。



惊心动魄的储位之争

康熙帝生前,曾两废太子,后来一直没有立储。诸皇子围绕太子之位展开了长达二十年的争夺战。在这场储位之争中,皇四子胤禛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呼声不高,这是他即位遭人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王争储”过程中,皇十三子胤祥、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等也因种种原因失宠于康熙帝。最终,只剩下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没有前科,仍具备争储的条件。在这两人之中,朝臣和百姓都倾向于年轻有为的皇十四子胤禵(从民间传说即可看出),但是,康熙帝最终选择了已经45 岁的皇四子胤禛。于是,满朝哗然,民间猜疑。人们不禁要问,胤禛凭什么能在“九王争储”中胜出?



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

的确,皇四子胤禛在储位之争中势力不强,他并没有过人的才能,且已过不惑之年。那么,康熙帝临终决定传位于他,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据后世学者分析,雍正帝得以即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当争储的诸皇子违反孝道、兄弟相残时,胤禛却始终保持了对康熙帝的尊重和恭敬,而且能与其他皇子和睦相处。尽管也有学者揣测胤禛当时是假意斡旋于诸皇子之间,即位后却对他们进行残酷的迫害。然而,他毕竟在康熙帝生前维持了孝顺、友爱的良好形象。

第二是勤奋敬业、谨慎实干。康熙帝晚年,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做出了显著的政绩。胤雍正帝即位后,吸取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争储的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由皇帝秘密亲书预立皇太子名字的“御书”,密封匣内,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等皇帝临死前(或死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按“御书”所定,拥立嗣皇帝即位。

事实证明,雍正帝即位后也非常勤政,在位13年之中共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只睡三四个小时。他常年不休息,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在雍正帝的努力下,“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改土归流”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得以推行。

第三,雷厉风行、坚固可托。康熙帝晚年,由于过于仁慈,朝中贪污腐败现象有所蔓延。他深深认识到这一弊端,多次表示要传位于一个“坚固可托”之人。雍正帝雷厉风行,即位后果然大力整顿吏治,赢得了“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美誉。尽管他的暴政也受到了一些非议,但雍正帝严厉果断的做法保证了清朝政治的稳固,对“康乾盛世”的过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佳美文
分享全球美景、美文,感悟人生哲理,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