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美国归来葬身火海,和蒋介石有关吗?冯儿媳:苏联曾有密报

发布于 2021-09-05 18:47

1927年6月19日,徐州的火车站,三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神情严肃地站在站台。这三位分别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新桂系首领国民革命军第3路军总指挥李宗仁和上海警备司令白崇禧。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个人在当时那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几位大人物在站台上后者要迎接的究竟是什么人呢?

这些民国军阀大佬,等的人就是当时的西北军首领冯玉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已经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而冯玉祥不过是西北地方武装国民联军的首领。6月的徐州,天气异常闷热,而蒋介石为什么要穿着厚重的军服如此隆重地等候一位地方军阀?这一起从2个月前的412政变开始说起。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另外一派则是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再加上北方的张作霖,一时间中国出现了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而此时手握40万重兵并且控制着陇海京汉铁路交叉口的冯玉祥成为了决定中国政局的关键人物。

蒋介石当然不希望冯玉祥倒向自己最大的对手汪精卫,因此显得格外的殷勤。他不仅亲自在站台上早早等候,还带上了李宗仁白崇禧等一众的党政军大员。当冯玉祥的专列驶入站台的时候军乐大作。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一齐举手敬礼,然而直到三个人的手都举酸了才看到穿着土布军装和布鞋的冯玉祥,此时的他优哉游哉在最后一节车厢里向蒋总司令等人挥手致意。蒋介石在面子上多少有些难堪,但还是急急忙忙地带着一群人赶过去。众星捧月一般把冯玉祥围在中间。

冯玉祥成为各派势力竞相争夺的香饽饽,除了因为他的西北军人数众多,更重要的是冯玉祥带的兵素质好、能打仗。《字林西报》曾对冯军的障碍赛跑训练有过报道,内容为:先跳过一条沟然后跑过一座独木桥,再翻越一堵墙。继而跑过一个更高的城墙,最后冲上一个陡坡。从这段简明的话语中足以判断出冯军具备当时大多数军队不具备的能力素质。

在此之后,汪精卫委任他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但是冯置之不理。而蒋介石不一样。第一次见面他就拿出了50万大洋给冯玉祥做见面礼。还信誓旦旦地说道:以后我的军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冯总司令的军队就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这深深打动了冯玉祥。对冯玉祥而言,西北贫瘠,40万大军的军需供应始终是个难题。因此蒋介石的雪中送炭起到了决定作用。在汪精卫与蒋介石之间冯玉祥选择了后者,两人商定携手为三民主义奋斗。二人的关系也进入了进入了蜜月期。

到了1927年8月13日,迫于全国民众要求南京武汉国民政府统一的压力,蒋介石通电下野,史称宁汉合流。而此时张作霖趁机反攻,南方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冯玉祥和阎锡山等人多次致电,再三呼吁蒋介石上台。于是1928年1月4日在冯玉祥等人的掌声中,蒋介石重新执掌大权。

为了感激冯玉祥的支持,蒋介石专程从南京赶到郑州,在河南省府礼堂里和冯玉祥互换兰谱,结为兄弟。蒋介石送冯玉祥的帖子上是这样写的:安危共仗,甘苦同尝。海枯石烂,至死不渝。从此,年长五岁的冯玉祥就成了蒋介石的盟兄。

不久二人商定了北伐大计。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别担任第234集团军总司令挥师北上。1928年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二次北伐。由于蒋介石允诺胜利后,冯玉祥后即可管理京津一带。这对于一直苦于没有地盘的冯玉祥十分兴奋,于是一路猛冲猛打,势如破竹。

可是胜利后,蒋介石却没有把京津重地交给结拜大哥冯玉祥。而是让阎锡山来管理。蒋介石心里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冯玉祥的亲笔信

原来蒋介石怕冯玉祥的这个国民军势力越做越大,影响他总司令的职位。于是他用阎锡山来制衡冯玉祥。虽然冯玉祥表面没说什么,但至此,芥蒂已经在二人心里发芽。之后蒋介石邀请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去北京参加商务会议。阎锡山和李宗仁早早就到了,但是冯玉祥却借口生病拒绝赴会。这下老蒋可就急了,本来谈的是4个人的事儿。现在三缺一,还怎么谈呢?其实冯玉祥得的那是心病,这次北伐四兄弟当中,阎锡山一只手就拿走京津。新桂系李宗仁的地盘扩充到了湖南湖北一带。而他只捞到了一个空名。蒋介石自知理亏,于是安排冯玉祥的部将孙良城成为山东省主席。并且派出李宗仁出面调停,劝说冯玉祥动身北上,但是善后会议最终还是不欢而散。实际上北伐之前的老蒋想的就是如何削弱敌方实力,以壮大中央的力量。而另外三位想的都是如何既能保持住自己的山头,还能得到些地盘。这才是二人分裂的根本原因。

1928年2月18日,两人“互换兰谱”,成为结盟兄弟

到了后来,蒋介石为了统一全国,举行裁军会议。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和他的第二集团军各编12个师,而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和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各编8个师。这时候阎锡山站了出来,他提出四大集团军应该兵力相当。当时冯玉祥的军队按照蒋的方案,损失最大。他自然是极力反对。说白了阎锡山是想拆散了冯蒋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便宜了自己,也讨好了桂系。可在冯玉祥的极力反对之下,裁军会议最终无疾而终。而通过这次裁军会议,冯玉祥也彻底明白了蒋介石的为人和他所打的小算盘。

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

1929年3月,蒋介石打败桂系后,觉得也没有必要再拉拢冯玉祥,于是生生的从冯玉祥手里抢地盘,蒋介石和这位结拜兄弟也公开决裂。1929年4月,冯玉祥在河南公开宣布反对蒋介石,蒋冯战争爆发。5月22日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突然在洛阳通电拥护中央,这对冯玉祥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危机,但大多数人却没有感到意外。当时冯玉祥的部队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有人被经常光天化日之下打军棍,这种羞辱人的方法太过于苛刻。当时冯玉祥的部队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周瑜打黄盖。此外冯玉祥还要求石友三等人接他的电话的时候必须跪着与之通话。这样的封建家长之风让统领数万人的将领们心中早有不满。蒋介石看准这一点,拿出大量金钱诱惑,于是手下将军相继叛变。1929年5月27日,少了一只拳头的冯玉祥通电下野。

冯玉祥的西北军

1930年4月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人,重整队伍结成了同盟。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军阀混战,中原战争开始了。经过几个月的混战,双方伤亡惨重。此时远在东北手握重兵的张学良成了双方争夺的对象。1930年9月18日在蒋介石的拉拢之下,原本中立的张学良突然打破沉默,通电拥蒋,率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局势迅速向有利于蒋军的方面转化,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冯玉祥地盘尽失,只得逃亡外国。

随后918事变爆发,下令不抵抗坚持剿共的蒋介石迫于压力,第二次下野。不久,冯玉祥应邀来到南京的宴会上见到了下野的蒋介石。这是两人自1929年纠缠后的首次碰面,蒋介石向冯玉祥说:过去都是我做兄弟的过错,希望国难之时,团结一心。冯玉祥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蒋确实是有救国之意,为国家吾仍当与之和好如初,共赴国难。就这样在外敌入侵之际民族危难之时,蒋介石和冯玉祥这对昔日结拜兄弟再次的携手御敌。到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身在南京的冯玉祥决定要把救出来,这是为了抗日大局着想。并且他多次致电张学良,甚至表示愿意拿自己来交换蒋介石作人质。二人关系也日益缓和。

但是蒋介石经常克扣军饷,虐待士兵。这一现象让一直以来都十分同情底层民众的冯玉祥痛心。冯玉祥经常当众批评蒋的恶政。蒋介石对此虽然没有太大的恶言,但以他的性格来说,心底自然是极为厌恶的。从1939年下半年起,蒋介石冯玉祥之间的互动日渐减少。除了冯玉祥的直言不讳,冯玉祥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私交很好,这些多方面的冲突使得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无法弥合。

二人面和心不和

1945年眼见内战即将爆发,不愿留在国内的冯玉祥提出出国考察。为此蒋介石给了他一个考察名头,免去军队职位。并且在7月31号这一天在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送走了冯玉祥。这对于一个职业军人的冯玉祥来说无疑是一种被迫的强行卸职。这也成为了冯玉祥后来始终不肯原谅蒋介石的重要原因。1947年,冯玉祥与蒋介石这段因势致导的友谊最终破碎。冯玉祥多次在美国街头发表演讲,呼吁美国不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冯玉祥在美国呼吁和平

1947年11月12日,蒋介石以反政府言论和行动过于离谱,撤销了冯玉祥的赴美考察水利专使的职位,召集他回国。冯玉祥不予理睬,随即国民党开除了冯玉祥的党籍,这直接导致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怒气彻底爆发,他写信要求蒋介石下野,还告诉蒋介石这封信或许是最后一封信。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真了,1948年9月1日,准备乘船回国的冯玉祥因苏联胜利号轮船起火去世。冯玉祥遇难的真相,长久以来始终是个谜。当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说他在舱里放电影,不慎胶片燃烧,引发火灾。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1982年夏天,当时与冯玉祥同船回国的秘书赖亚力和夫人朱虹到青岛疗养,约见冯玉祥的儿子和儿媳-冯洪达、余华心夫妇。他说,苏联最后有个调查报告——那场大火是烈性炸药所致,否则难以解释为什么是多点要害同时起火,但是谁干的到现在也不清楚。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场海难不是意外,而是谋杀。

冯玉祥的遗书

如果是谋杀,谁又是这幕后的黑手?这至今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蒋冯二人从北伐战争时期南北呼应、相见恨晚、心心相惜到中原大战期间为了不同的利益而相互倾轧,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兵戈相见,进而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度的携手保家卫国,最终却在国共内战时期因政见不同而彻底决裂。

蒋冯之间这看似极为复杂的友谊却也证明了在民国那个大时代下,所谓军阀之间,没有真正的推心置腹,有的,不过就是形势所迫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