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家庭】桓文瑞家庭:孝老敬亲乐于助人|王营家庭:读书学习弘扬新风

发布于 2021-09-06 07:06

桓文瑞家庭:

孝老敬亲乐于助人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文/图

桓文瑞(左)和家人配合为住院的公公刮胡子

公公脑血栓留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婆婆病后成了植物人,从小患癫痫的小叔子终身未娶,面对这个特殊的家庭,家住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的桓文瑞一大家人悉心照顾、不离不弃,他们的孝心和爱心感动了很多人。
桓文瑞家住市区曙光街15号院2号楼2单元,9月4日上午,记者冒雨赶到她家。单元门口“孝善楼道”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桓文瑞家,面积不大,陈设简单,但收拾得井井有条。桓文瑞92岁的公公前几天生病住院,她刚从医院守夜回来,满脸疲惫,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整理房间、收拾晾在屋里的床单。“前两天洗的,有点儿潮,用电扇吹干了。”勤快的她一边与记者聊天,一边麻利地收拾。
>>> 外地来平 撑起一个多难的家
桓文瑞今年51岁,老家在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姊妹五人,1994年,排行老四的她投靠平顶山的姨妈。
1998年,桓文瑞经人介绍和张栓柱结婚,婚后,桓文瑞和公婆一家几口人住在60平方米的房子里。桓文瑞的丈夫张栓柱因车祸留下后遗症,不能干重活,公公张全喜是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建井三处的退休职工,婆婆王桂芝无业,小叔子张栓成出生4个多月便患上癫痫,没有劳动能力。2001年,张全喜突发脑血栓,留下偏瘫后遗症。2003年,桓文瑞从原市毛巾厂下岗。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桓文瑞和丈夫白天打零工,晚上回家照顾年幼的儿子、两位老人和小叔子。“我3岁时亲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离得远,我把公公婆婆当亲爸亲妈照顾。”桓文瑞说。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一家人和睦相处,感情很深。
>>> 孝道相承 孝老敬亲一家人
2019年10月18日,身体尚可的婆婆王桂芝突发脑出血,虽经多方抢救,却成了植物人。一边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公,再加上植物人的婆婆,一边还得打零工养家,桓文瑞左右为难。婆家姐姐张栓钦心疼她:“小桓,你安心打工吧,我来照顾他们。”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桓文瑞应聘到距家不远的一商场当营业员,每天上半天班,和张栓钦轮流照顾老人。
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桓文瑞的儿子和侄女对老人也很孝顺。有时候他们忙不开,孩子们争着来照顾。2019年10月,桓文瑞的儿子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买了礼物。
2020年10月31日,王桂芝病情加重去世。一家人收拾起悲伤,更加用心地照顾张全喜,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饭,增加营养。几天前,张全喜肺部感染住院,他们轮流照顾。
9月4日晚上9点,下班后的桓文瑞直接到医院照顾公公。“爸,你认识我吗?”一进病房,桓文瑞和公公打招呼,精神有些恍惚的张全喜愣了一会儿,认出桓文瑞,拉着她的手哭了起来。“我爸就是个老小孩儿,看见小桓来了可亲了。”张栓钦说,“俺张家人可真有福气,这么多年了,多亏有小桓。”话中满是感激。
>>> 孝心善举人人称赞
不仅尽心照顾家人,桓文瑞对院里的邻居也很关照。
同院的赵清玉今年86岁了,老伴多年前去世,儿女均在外地,老人不愿离开家,自己独居。桓文瑞对她格外关照,隔两天不见就去她家看望。今年3月,赵清玉不慎摔倒左胳膊肘部擦伤,自己在家简单包扎了下。几天后,她的肘部发炎、化脓,桓文瑞和张栓钦得知后,帮她清理伤口、敷药、包扎,隔两天去换次药。在她俩的精心护理下,赵清玉的伤口逐渐长好。赵清玉说:“小桓对我们这些老年人可好了,每次见面都是婶长婶短地喊。”
“桓文瑞一家不仅孝敬老人,还乐于助人。”曙光街街道曙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浩说,桓文瑞家庭及她本人多次获评“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我身边的好人”“文明家庭”“好媳妇”等。2018年,桓文瑞所住的楼道被社区设立为“孝善楼道”。



王营家庭:

读书学习弘扬新风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王营和老伴儿在书桌前忙碌

9月5日清晨5点多,窗外一片寂静。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72岁的村民王营已经起床,简单洗了把脸,又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开始读书、记笔记。
>>> 学无止境 一家人最喜欢的格言
爱读书学习,不断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是王营一家的家风。王营夫妇不仅自己爱读书学习,还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由于爱读书勤学习,仅初中毕业的王营如今成了众乡邻口中称赞的“农民土作家”。学无止境,是这个家庭最喜欢的格言。
环顾王营的家,除了西墙并排两个大书柜里塞满各种书外,屋内桌子、柜子上摆的还是书,墙上则挂着书法作品。
王营说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儿时家穷读书少,两个儿子成家后,他决定用剩余的时间做喜欢的事——读书。就这样,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都自费《平顶山晚报》《特别》《老人春秋》等10多种报纸杂志,看到好的句子和段落就摘抄下来。2006年,王营被银王村大学生干部赵新平扶贫助困造福乡里的事迹所感动,写出1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希望田野上的追梦人》,引起轰动和反响。
在王营的书桌上,高高几摞手写的读书笔记格外引人注目。王营的大儿子王彦吉说:“受父亲的影响,我和弟弟一家平时也都爱读书。”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今年“读书日”,王营将自己读过的书整理出一个书单,儿孙们人手一份。他还自创教育读物《成功之路》,目前书稿已完成大半。
>>> 热心公益 弘扬乡村文明新风
王营爱读书,但不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热心公益。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银王村老年协会,并被推选为会长。老年协会每年都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农户”“文明和谐之家”评选。他还自费买来影碟机、音响、光碟等,为村民播放弘扬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在村上设立了4块小黑板,通过板报宣传科学知识和时政新闻,不论寒暑,板报内容每半月更新一次。
银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莲琴说:“王营是个热心人,雨天清理下水道,晴天义务打扫卫生,这两年他因身体原因走路不方便了,但仍坚持为乡邻做力所能及的事。腰疼没法誊写板报,他就负责收集资料整理内容;前段时间他还主动报名当防疫志愿者,天天拄着拐杖到疫情防控服务点值班。”说起王营为村里做的好事,王莲琴赞不绝口。
王营的老伴儿陈耐今年69岁,俩人已携手走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王营的影响下,陈耐也喜欢上读书、做公益。“平时他读书,我就抽空为他整理书稿,他写黑板报、组织老年人搞娱乐活动,我就帮他放放音乐、维持下秩序……我俩还都爱种花,如今空闲时间多,就在家种下了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夫唱妇随,王营老两口的生活丰富多彩。
>>> 身体力行 做孩子成长的榜样
家国无小事,不学礼,无以立。王营认为,在教育子孙方面,父母就是一面镜子,父母必须做好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成为孩子们前行的标杆。
“对待孩子,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吃喝,也得重视精神食粮。以前生活困难,没给孩子买过零嘴儿,但没少给他们买书看。”王营说,他的两个儿子相差一岁,他俩上小学时,他就用“花开无重日,少年不复返,努力求上进,将来多贡献”勉励他们,还写好贴在墙上,两人上了初中,他又用“不患其无才,患其无学,不患其无功,患其无志”激励他们。
王营的老朋友王毛生说,王营一家人爱读书学习,两个孩子受他影响都考上了大学,如今一个是市区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一个是市内一家医院的医生,孙子孙女学习也很优秀。王营还被银王小学和曹西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励志故事,给他们上道德课。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