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人,一到傍晚血糖就高,不吃晚餐也降不下来是为啥?

发布于 2021-09-06 11:40

有糖尿病的张先生最近发现,每天晚餐前测量的血糖都比白天高出不少,不知道晚饭还该不该吃?与张先生情况类似,一些人即使不吃晚餐,从傍晚起直到睡前甚至到半夜,血糖也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导致了第二天早晨的空腹血糖也不断升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是由糖尿病“黄昏现象”所致,临床统计显示:在有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三分之一的人会发生“黄昏现象”。

所谓“黄昏现象”是指在傍晚晚餐前血糖较之前有明显的升高,由此导致了晚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增大,并引起夜间血糖升高,延续引起空腹血糖升高,进而提高了全天血糖水平,大大增加了控制血糖的难度。

研究发现:人体生理节律是导致“黄昏现象”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血糖在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下才不会出现高血糖;实际上,在机体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还有肾脏等分泌的升糖激素参与其中。

简单地说,升糖激素与胰岛素作用相反,是确保机体不发生低血糖的一种机制,二者都随人体生理节律在清晨和傍晚出现两次分泌高峰,但由于有糖尿病的人胰岛细胞受损无法在傍晚时增加分泌量,升糖激素的作用被放大,便导致了傍晚晚餐前血糖大幅升高。

这便是张先生等人遇到血糖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发生了“黄昏现象”呢?可以通过几个时间点的血糖对比来判断,比如:

  • 晚餐后血糖比午餐后血糖高1.267mmol/L以上时,提示可能发生了“黄昏现象”

  • 晚餐前血糖比午餐前血糖高2.72mmol/L以上时,基本可以判断发生了“黄昏现象”

研究证实:存在“黄昏现象”的人,糖化血红蛋白会有0.4%的升高,全天血糖平均水平会有0.9mmol/L的升高,可见对血糖控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是需要进行积极干预的,应请医生根据所服用的降糖药种类以及用量入手,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可随意增减降糖药,以免引起更大幅度的血糖波动甚至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有糖尿病的人在日常血糖监测中,要学会利用不同时点血糖之间的差值来为自己糖尿病治疗提供指导,比如:

  • 每一餐的餐前血糖与餐后血糖减值小于2.0mmol/L,表明血糖控制平稳且这一餐所吃的食物种类与数量是合适的,差值在2.0-4.6mmol/L之间提示饮食安排不合理;而差值大于4.6mmol/L则提示包括降糖药使用在内的治疗方案需要改变或重新制定。

总之,当发现自己血糖控制不稳定或难以控制时,一定要增加全天血糖监测次数,将空腹血糖、午餐晚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临睡前血糖的检测结果记录下来,请医生做全面的分析,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尽快将血糖控制达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