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会跌吗?

发布于 2021-09-06 13:01

最近总碰到一个事,

朋友甩一个830土拍信息的链接,

然后跟上问一句,嘉兴的房价会跌吗?

 

连我回家吃饭的时候,家里人都会问上一句。

房价会跌吗?

 

“会吗?”

“不会吗?”

 

入了秋,天还没凉,房产行业的凉意扑面而来。

土拍只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其实土拍之前,市场热情也正在消退,

土拍之后,新项目们更都在抱怨,来访明显又减少了

 

土拍为什么没火,是地块不值钱了吗?

 

其实应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这件事。

 

拾楼
嘉兴楼市拾遗
80篇原创内容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交易的内核是供需关系。

 

其实放在房地产这个产品前面,虽然有很多经济逻辑是说不通的。

 

但是人性很说的通,

 

追涨杀跌就是大家喜欢做的事情。

 

但凡什么东西没那么火热,就开始降温。

 

热点新闻是、资本市场是、茅台酒是。

 

房地产亦是。

 

调控之下的楼市降温,

 

是可以预判到的一个结果,

 

所以开发商拿地要自然谨慎,

 

毕竟他们也是容易被割韭菜的,

 

所以土拍价格的下降,是合情合理的。

 

 

房子是长周期的产品。

 

从拉大时间线看过去20年,房价一直YYDS。

 

当然你可以说永远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什么神话都是可以被破灭的。

 

是啊,但是首先得清楚的搞明白一件事。

 

ZF对房地产的打压和调控是为了搞垮房地产吗?

 

并不是

 

因为如果搞垮掉,从大了说是国家金融危机,

 

从小的说,那要牵扯多少家庭许多年财富的积累。

 

中国人的多少家庭资产都在房产里。

 

直接搞砸了,谈何共同富裕?

 

所以ZF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调控房价。

 

不让它疯涨,只让它理性成长。

 

中长期的资产,你非要当股票炒,没见到2014年的4000点开始的牛市怎么崩盘的吗?

 

慢牛才是政治正确的灵魂。

 

过去这一年,很多发达国家的房产涨幅都超过中国,许多美国的中产纷纷购入房产。

 

过去这一年,全世界的钱印了多少,美联储有多疯狂,就算再不看新闻应该也多少听闻一些。

 

综合来看说明什么?

 

从全球来看,房产依然是抗通胀的最好手段。

 

所以在RMB还没完全国际化的情况下,没成为其他国家们的储备货币前,中国的房子就是一个水库,这个水库是不可以也不能洪泄的。

 

所以中国的房子依然YYDS。

 

但是周期波动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连另外一个神,茅台也不行。

 

所以现在房地产行情遇冷,

 

二手房东们如果不是急用钱,

 

建议不用着急降价卖,

 

着急出手后,卖了的钱放哪里?股市?还是基金?

 

也许资本市场会重启牛市,

 

但是,不专业的人去玩,就连韭菜都称不上,

 

最多也就是韭菜叶尖上新冒芽的丝儿。

 

从这个结论推导看,房子依然是可以长周期持有的好资产。

 

10年之内,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结构性风险的。

 

 

830土拍影响深远吗?

 

当然。

 

房地产的逻辑一直是:短期看供应,中期看地价,长期看发钞

 

从结果来看,平均楼面价比520低了几千,

 

但是一手房反应到备案价格上,也并不会下降。

 

因为先前嘉兴的房价除了备案价格,还有车位、储藏室、精装等溢价作为调节,

 

预售证价格不会因为楼面价便宜了而下降,未来还是会逐步提升。

 

土拍遇冷,下降的只是购房人的预期

 

但对于开发商来说,有了一定利润空间,反而能做更好的产品出来。

 

长远来看,是利好嘉兴楼市的

 

否则嘉兴的新项目的品质永远陷入恶性循环。

 

拿地价格贵>备案价拿不高>没利润>抠利润>减配>继续拿高价地

 

如果一直这样循环,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嘉兴未来将都是一些普通品质的项目。

 

所以其实830土拍,其实是打破了这一恶性循环的状态。

 

更何况830的拿地的开发商除了鸿翔,不是国企就是央企,

 

足够相信他们诚意和能量。

 

因为预期的下降,和贷款资质的严控,

 

最近一些二手房东一直在把价格挂低。

 

确实,短期内的波动是必然的事,

 

二手房价格跟一手房价格慢慢接轨是必然趋势,

 

倒挂盘也将慢慢减少,

 

但是要想明白,其实弱周期才是入手的好时机

 

难道非要在红盘摇号,二手房房东拼命涨价才是应该上车的时候?

 

下半年嘉兴将要登场的好楼盘很多,

 

兴业家逸园、华润的幸福里、鸿翔百盛东望金邸、万科隐秀湖畔、绿地香港云缦世家等等。

 

红盘会依然受欢迎

 

但入手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这些项目有机会将一一解读。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刚需任何时候都应该上车,当然要控制杠杆。

 

当改善产品有的挑的时候,改善人群挥舞着全款,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不再苦恼怎么买不到的问题。

 

市场回归到买方市场,不香吗?

 

尽管这个调整周期可能会有点长,

 

也许将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等待,

 

但中长期我依然看好,

 

十年之后,考虑货币因素,考虑调控下的供给,也许仍然会是翻一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