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申报信息,你填对了吗?
发布于 2021-09-07 08:10
一 政策规定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所规定的继续教育包括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两类。
1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标准: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2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二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方式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具体范围,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具体目录见人社部发【2017】68号文件。
热点问题解答
Q: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可在多长期限内扣除?
A: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但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Q:纳税人因病、因故等原因休学且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是否连续计算?
A: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48个月包括纳税人因病、因故等原因休学且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期连续计算。
Q:没有证书的兴趣培训费用可扣除吗?
A:目前,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限定学历继续教育、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上述培训之外的花艺等兴趣培训不在扣除范围内。
Q:如果纳税人在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如何享受继续教育扣除?
A: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可以按照每月400元的标准扣除,全年共计4800元;在同年又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且符合扣除条件的,可按照36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但是,只能同时享受一个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和一个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因此,对同时符合此类情形的纳税人,该年度可叠加享受两个扣除,当年其继续教育共计可扣除8400元(4800+3600)。
Q:如果在国外进行的学历继续教育,或者是拿到了国外颁发的技能证书,能否享受每月400元或每年3600元的扣除?
A:根据《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以及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可以扣除。由于您在国外接受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国外颁发的技能证书,不符合“中国境内”的规定,不能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Q:我现在处于本硕博连读的博士阶段,父母已经申报享受了子女教育。我博士读书时取得律师资格证书,可以申报扣除继续教育吗?
A:如您有综合所得(比如稿酬或劳务报酬等),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取得证书的当年,可以享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扣除(3600元/年)。
Q:我参加了学历(学位)教育,最后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是否可以享受继续教育扣除?
A: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按照实际受教育时间,享受每月400元的扣除。不考察最终是否取得证书,最多扣除48个月。
Q:参加自学考试,纳税人应当如何享受扣除?
A: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取得一门课程的单科合格证书后,省考委即应为其建立考籍管理档案。具有考籍管理档案的考生,可以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Q:纳税人参加夜大、函授、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学习,是否可以按照继续教育扣除?
A:纳税人参加夜大、函授、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教育,所读学校为其建立学籍档案的,可以享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扣除。
Q: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取得多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均需要填写?
A:对同时接受多个学历继续教育,或者同时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只需填报其中一个即可。但如果同时存在学历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两类继续教育情形,则每一类都要填写。
三 特别提示
1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办法里面的“继续教育”,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取得某个资格证书后每年针对该证书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概念有所不同,不要混淆。
2 纳税人取得人社部目录范围内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证书的,只能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扣除。取得证书后每年进行学习,从而取得的教师、医生、会计等继续教育合格证、继续教育学分不能进行扣除。类似以下证书均不能进行扣除:

每天一点
问题1:公司名下没有车,员工想要报销加油费怎么办?
问题2:缺少进项,又不想全额交税怎么办?
问题3:公司买购物卡用于员工福利,会计应该怎么做账?
问题4:公转私80万,怎么操作才合理?如何不交1分钱税?
查看问题答案
有会计问题就来会计网
多年行业专家
全天候答疑
可持续追问
|来源:巴南税务,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