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欧锦赛,中国女排当前最欠缺的是什么?

发布于 2021-09-07 10:12

欧锦赛的争夺落下了帷幕,意大利女排战胜塞尔维亚夺得了冠军,而埃格努也荣膺MVP,土耳其女排拿到了第三名。与欧洲这些球队相比,中国女排最为欠缺的是什么呢?我感觉还是以下几个方面:

封闭集训+国内联赛=闭门造车,唯一摸底对手的赛事就是女排世联赛。

中国女排与欧美球队在训练方法、比赛模式上是有很大的差异化的。欧美球队的国家队集训时间非常少,像当年郎平任美国女排主教练时,在奥运出发前仅仅合练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而且有些球员还是想来就来,不想来就缺席的状况。虽然缺席集训,但这些球员的个人能力非常强,而且是不停地穿插于各俱乐部的高水平联赛,完全是“以赛代练”的模式。

1.郎平称国内没有真正打快的球队,集训外缺少强对抗。郎平并没有在任何场合,提出过国内联赛水平过低这样的看法,但在她眼里郎平认为国内是没有一支真正打快的球队的。有些资深的球迷也看过欧冠决赛、欧锦赛,也看到了欧洲最高水平的球队攻防转换速度,接力的强力攻击能力。目前,中国女排依然延续了国家队集训+国内联赛的模式来锻炼、选拔球员,但我们看到像王媛媛、杨涵玉这些所谓的联赛最佳拦网,在与欧洲三流球队对抗时,都完全拦不到球。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这种“闭门造车”,与欧美球队严重缺乏交流的。东京奥运失利后,排协也称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而责任里其实“走出去、引进来”这一条显然做得非常不够。中国女排也参加亚锦赛这样的赛事,但亚洲的球队实力最高的还是中国女排。像欧锦赛这样的对抗,我们真是太少了。瑞士女排精英赛取消后,中国女排摸底对手的比赛,也只有女排世联赛。而东京前世联赛与奥运会时间上非常接近,像意、塞没有参加,自己举办了3场交流赛,而土、美、俄并没有在世联赛上面对中国拿出真正的状态。

这种与欧美球队交流机制上的缺乏,让习惯于大赛前摸底对手的中国女排,几乎是处于“盲人摸象”的境地。国内联赛水平不高,基本上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亚锦赛我们是老大,没有真正高水平的对抗;世联赛受疫情影响甚至是一度要被取消,中国女排如何能在将来增加与欧美球队的交流对抗频次,甚至是支持、动员更多球员出国打球,而不只是在国内“耍横”,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希望中塞女排俱乐部这样的球队涌现出来,也吸引更多一线球员加入中国联赛。

在国家队的交流层面上,中国排协并没有搭建更多的中美、中欧这样的交流赛和邀请赛,而中国国内联赛仍然是地方队唱主角。除了恒大、深圳女排这样真正职业化的球队充实到联赛中来,排超联赛基本上还是“自己打自己”的模式。

1.土耳其模式值得借鉴,国内联赛不缺乏资本撬动。土耳其女排能够成为欧洲新贵,并在欧锦赛上斩获第3名,还是依托于近年来她们国内联赛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引进了全球顶级球员的加盟。土耳其能在奥运会第一场比赛中痛击中国队,单局比分都拉开到10分以上,一方面她们有卡拉库尔特这个强攻点,另一方面也有全面快速的打法来破掉中国的“高快”。当然,中国队第一场的状态并不好,但整个场面上发球、拦网、进攻、一传、防守、反击,土耳其在各个环节都是在压着中国打,也说明她们有这个跟你殊死一拼的实力。

中国排协并没有在“郎婷盛世”的大好局面下,加大国内联赛的改革力度,其实国内对于打造顶级的排球联赛,是不缺乏资金撬动的,而且也有这个市场。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国内联赛地方球队的政绩色彩依然非常明显,并不是纯职业化的联赛模式。像埃格努、博斯科维奇这样的顶级球员,也很难被吸引到中国来打联赛。反而土耳其的国内联赛,要比中国的排超联赛职业化程度高得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