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单县这个景区成为全国重点!快来聆听她的故事~

发布于 2021-09-07 10:39

近日
国务院公布
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其中
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上榜

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做好抗战史料文物和英烈事迹的发掘整理、宣传陈展工作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拜谒、参观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走进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聆听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追忆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湖西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原名为湖西区抗战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是原湖西地委、专署、军分区为集中安葬和悼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湖西大地上的革命烈士修建而成。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单县,陵园遭受严重破坏。1952年,湖西地委予以重修,并更名为湖西革命烈士陵园。1984年,在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等老干部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重建了纪念塔、西大门,新建了南大门,并对全园予以整修。1986年春,全国各地的湖西老干部、苏鲁豫皖四省六市二十多个县的代表、单县驻城机关、工厂、学校的干部、工人、学生等数千人举行了新塔落成典礼。原湖西地委书记、铁道部长陈璞如,原湖西青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原湖西地委秘书长、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和珍,山东省军区司令员闫琢等为烈士塔剪彩并主祭烈士。1992年,单县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和全国各地的老干部、老战士集资300多万元,对陵园进行了改扩建。2008年,单县又斥资6000多万元,将陵园西扩东展,扩大到420亩。新建了英雄阁、纪念广场、抗日战争纪念亭等。陵园面貌焕然一新,大具规模,情景交融,寓教于情景之中。











经过前后几次建设,现陵园内主要有: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英雄阁、浩然亭、抗日战争纪念亭、俊亭长廊、烈士英名碑、两座烈士单墓、四座烈士公墓、纪念广场等二十多处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共安葬烈士2649名,其中有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开拓者、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王文彬、湖西专署首任专员李贞乾、解放军旅长吴大名等著名烈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湖西革命烈士陵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胡耀帮、刘伯承、杨得志、宋任穷、舒同、潘复生、梁步庭等领导同志为陵园题词、题字。邓小平等就陵园建设谈了一些意见。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次改建扩建整修,湖西烈士陵园景点多而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再加以单县特殊的中心位置和湖西区在历史上的影响,每年到陵园凭吊游览的人有数十万之多。有鉴于此,1988年陵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确定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1998年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纪念

设施

01

湖西革命烈士陵园南大门


1985年10月建。民族风格,牌坊式,四桩三门、单檐门楼。彩绘。高1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刷石封面。檐额上镌刻着原山东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湖西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整个建筑物庄重典雅,肃穆壮观。

02

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


坐落在古琴台旧址,东、西、北三面环水,南临大题。原名“湖西区抗战烈士纪念塔”。1945年11月建造,由于数十年风雨剥蚀和国民党炮击以及地震的影响,塔身受损倾斜。1984年5月经批准重建,1986年3月竣工。该塔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塔为三层平台,青石结构。第三层平台正面刻有“永垂不朽”和纪念碑文,背面刻有“浩气长存”。塔身为红色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结构,高26.49米,宽4.5米,呈方锥形,上面镌刻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同志的题词:“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整体建筑巍峨挺拔,雄伟壮观。










03

英雄阁


位于红色大道以南,与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隔河向望,2009年3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为仿古式两层建筑,建筑面积1500,黄色琉璃瓦覆顶,檐角高挑,二楼正面居中悬挂“英雄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楼四周回廊,36根通红大柱气派壮观。阁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传统表现手法沙盘、雕塑、油画、图片、文字以及枪炮等实物展示了湖西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04

奠基者群雕


将军红石全体雕刻。高6.6米,长5.6米、宽2.3米。一组抗日军民或挥刀,或提枪,指挥员举望远镜,小战士吹冲锋号。群体斗志昂扬,身躯前俯,一往无前作冲锋状。线条粗逛浑厚。站在雕塑前,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振奋。群雕后部有“红色湖西”铭文,读者颇多。





05

浩然亭


原为烈士公墓亭,位于古涞河南岸,英雄阁正东100米,高15米,青砖水泥结构,分三层。由于年深日久,风剥雨蚀,再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1992年前已倾圮。1992年初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捐资改建扩建烈士陵园,同时重建烈士公墓亭并改名为纪念亭。2008年改扩建陵园,再修纪念亭,又改名为浩然亭。浩然亭为双层仿古式八角亭,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8米。绿色琉璃瓦罩顶,象征着英烈们的草绿色军帽;八根立柱,昂首雄视,象征着英烈们的坚贞不屈;中间一条旋转楼梯,象征着革命征程的艰难困苦。浩然亭伟岸高大,威武雄壮。




06

俊亭秀廊


石础木构,三亭由长廊相接。上覆琉璃瓦,亭均圆顶,四角高挑,脊兽沿吻,廊内彩绘。廊下设长条石凳,可供游人小憩。中间亭柱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金亮撰拟、书法家巫峰题写的“一缕清风梳明月、半池俊水映秀亭”之抱柱联。可谓文、书具佳。












07

抗日战争纪念亭


位于烈士塔东偏北400米处,重檐翘角。高15米,直径5米,青石构成。六柱,柱浮雕苍龙,内浮雕荷花和其它景物等。

08

吴大名烈士墓


1952年建,高7.2米,青砖水泥结构。1992年初重建,为双层仿古六角叠式建筑,顶部罩桔红色琉璃瓦,下部为青石砌筑,四个六棱形窗户。门的正上方是刘伯承元帅的亲笔题词:“人民解放军阵亡旅长吴大名之墓”。门前两边的立柱上是原湖西行署专员刘清训,原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同志的题词:“过草地、走雪山,披肝沥胆救祖国;战章逢、挫强敌,碧血丹心为人民”。亭子中间是吴大名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底座上雕刻着吴大名烈士简历,棺木安葬在亭子的下面。











09

李贞乾烈士墓


与吴大名烈士墓同年建成,构造相似。门的正上方是原湖西地委书记潘复生同志的题词:“李贞乾烈士永垂不朽”,门前两边的立柱上是原湖西专署专员尚格东、原湖西地委副书记王香圃同志的题词:“当年神州陆沉义旗举唤起千万健儿开展抗日根据地,今朝山河解放懿范垂湖西激励广大群众巩固人民共和国”。亭子中间是李贞乾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底座上雕刻着李贞乾烈士的简历,棺木安葬在亭子的下面。












10

纪念广场


北临涞水,西临俊亭秀廊,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毛竹亭亭玉立,花径蜿蜓流转,喷泉华灯异彩,树池花池争奇斗艳,藤蔓婀娜多姿,廊架含羞静观,群雕彰显英雄。

在陵园内,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如古琴台、晒仙台、天台、仙人桥、吕仙井、二贤祠、古涞水、护城河、仙人湖等。单县八境陵园内及附近就占了琴台夜月、仙桥流水、吕井寒泉、汉河归帆、栖霞晚照等五处。单县新八境此处有波光塔影、天台朝旭、长堤迭翠、仙湖泛舟等四处。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传说,更给陵园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内涵。

长期以来,每逢清明时节,单县及周边县市的干部群众都集中到陵园悼念先烈、接受教育。平时,陵园每天都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白发老人指指点点给青少年和外来人员讲解陵园、讲解景点。除当地干部群众外,每年还有成千上万苏鲁豫皖晋冀等省份的吊唁者。他们有的不远数千里,携妻带子,献上一束鲜花,留下深深的眷恋,带走一把黄土,蕴涵无限情思。场景催人泪下。一批批青少年,或举行团队活动,或举行18岁成年人仪式,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其场面令人奋发!

一些我党高级干部和将军也到陵园悼念战友和烈士。前铁道部长陈璞如、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和珍;安徽省军区司令吴大魁、山东省军区司令员闫琢等数人曾到陵园凭吊悼念。



园内部分景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