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翠凤怎样征服了林语堂

发布于 2021-09-07 15:15





主动示好 赢得婚姻

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他们晚年那种琴瑟和鸣唇齿相依的“夕阳美景”,更是让世人艳羡。林语堂是一位声名赫赫的文豪,而廖翠凤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林语堂对廖翠凤从当初的不爱到渐渐离不开,最后深爱,乃至相濡以沫。廖翠凤是凭什么一步一步征服林语堂的心呢?
1916年秋天,当二哥把他的同窗兼好友林语堂请到家里来做客时,隔着屏风,只一眼,廖翠凤就顿觉心动,加上之前二哥曾有意向她提及林语堂的才华,廖翠凤的心一下子便乱了。当天晚上,林语堂留宿在廖家,廖翠凤等他熟睡后,悄悄地将他换下的衬衫拿去洗得干干净净。第二天林语堂知道后,不由一惊,将衬衫拿在手里抚摸了许久,对这位廖家小姐顿生好感。廖母得知女儿应下这门婚事,很不高兴,对她说:“听说林家很穷,是个穷牧师人家,你是吃白米饭的人家长大的,嫁到吃糙米的人家,你受得了吗?”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白米糙米都是米,其实一样的。而且我相信他也一定会喜欢我。”这话传到林语堂耳朵里,让他很感动,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患难相随 赢取真心

1919年1月,廖翠凤与林语堂喜结连理,婚后林语堂赴美读书,廖翠凤陪读。本来是有助学金的,可是留学生总管拿着学生津贴做股票投资失败,自杀了。两人一下子失去生活来源,日子颇为拮据。这时,自幼家境优越的廖翠凤靠外出打工勇敢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甚至不惜卖掉陪嫁的首饰补贴家用。林语堂安慰她说:“凤啊,以后我挣了钱,再买给你。”廖翠凤淡然一笑,说:“我并不喜欢这些,所以不必心疼。”林语堂看到妻子为他所做的一切,无以报答,便拿出结婚证对她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着,我们烧掉它吧,反正今后用不着它。”说着,他真的划了一根火柴,将他俩的结婚证书点着了。

大气包容 巧退情敌

林语堂在美国终于以写作成名,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华人作家,版税拿得很高,可是他从不花心。只是廖翠凤知道,他心里仍旧装着旧爱陈锦端。因为在与她相识之前,林语堂曾与陈锦端深爱过,尽管慕而未达,可陈锦端却从此成了林语堂心上的一颗朱砂痣,念念不忘。廖翠凤却从不吃醋,她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有一次是林语堂和廖翠凤在上海的时候,有一天廖翠凤接到一个电话,是陈锦端打来的,廖翠凤简单向她问声好,就将话筒递给林语堂,转身进了厨房。看到整个下午林语堂在家坐立不安,廖翠凤取出擦得锃亮的皮鞋往林语堂面前一放:“不就是想见陈锦端吗?去吧,在外吃饭还是带回家来吃饭随你,我不怕她抢了你,抢走我倒省心。”林语堂换上皮鞋打好领带就真的走了,快到约会地点时,他突然又不想见了,家里这个老婆好得像传说中的芸娘一样,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太太?他在外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廖翠凤见他回来,一愣,说:“人家一日不见还如隔三秋呢,你这多年不见,这么快就回来了?”林语堂坐下来,缓缓地说:“凤啊,我才不要什么才女做妻子,我就要你这样的贤妻良母。

潜移默化 积惯成习

廖翠凤从不爱赶时髦,头上梳一个简简单单的髻,一身青布旗袍,不懂哲学文学,对国家大事也不感兴趣,她的兴趣就在柴米油盐上。甚至,在她眼里,林语堂也不是什么名扬国际的华人作家,他就是一个老男人,一个挣钱养家的老公。她将他当成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张嘴整天就在林语堂身上。
在婚姻里,习惯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觑。廖翠凤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洞悉林语堂的自由天性,然后小施伎俩,继而才一步一步“温水煮青蛙”般,征服了林语堂的心。
摘自《家庭主妇报

林语堂微电影:《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