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到底有多痛?“大姨妈”太烦了!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于 2021-09-07 16:58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小编我看完回答,真是痛哭流涕,

原来我们女人是这么坚强的存在!

知己知彼 · 了解它才能战胜它

周期性的常常伴随着月经前后的腹痛叫“痛经”,通常是剧痛,但也可能是持续性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和大腿或肛门部位,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痛经分成两种,一是原发性痛经;二是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常起始于青春期,不能用妇科器质性疾病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怀孕后,痛经会减轻或消失。可能由于月经期子宫收缩引起,也可能由于排卵后的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引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青春期女孩卵巢功能有了正常的排卵功能。

# 小贴士

如果你从青春期开始,每当来月经时就有固定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不加深),也尚未有其他不适症状,大概率属于“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主要由于妇科脏器疾病造成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和肌瘤,还有可能是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还有少部分由于宫颈(宫颈锥切、电烫后)或宫腔的手术(主要是人流后)导致的宫颈黏连,经血不能顺畅排出而引起每个月规律性的腹痛。

# 小贴士

如果你一开始来月经时疼痛尚可忍受,后面伴随月经周期逐渐加深,或者出现月经周期过长、经血过多等症状,大概率属于“继发性痛经”,需要及早去医院查明病因噢!

各种疾病引发的痛经特点

1、子宫黏膜下肌瘤

痛经特点: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2、慢性盆腔炎

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3、盆腔淤血综合症

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4、生殖道畸形

痛经特点: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5、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所谓进行性是指疼痛多随局部病变的加重而逐年加剧。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痛经。

痛经不用治?它可能也是“病”!

黑龙江玛丽亚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刘泓彦主任强调,当痛经逐渐加剧,甚至是疼痛难忍时,自己切莫一概而论,自我“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而放任其发展。应该先到医院看医生,医生会根据痛经是否存在高危因素、是否有家族史等进行评估,根据痛经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不少女性心想“就是个简单的痛经而已嘛,忍忍就过去了”,殊不知等到不孕、月经推迟、经期经血过多等情况“找上了门”,才不得不去医院就诊,而当医生倒着追问病史时发现,原来是痛经早就“告诉”你了!

例如,有些人在青春期就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早期病灶很小,临床手段受限,当时并未发现这些病灶。而随着疾病进展,症状会逐渐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目前的医学手段明确确诊患者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往往该疾病已经持续了4-5年的时间。

而妇科检查,有时比一些超影像学检查更加“灵敏准确”,因为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提是做腹腔镜手术,但是如果因为确诊而做手术不符合实际情况,且会造成较大创伤。而通过妇科检查可能更有助于尽早诊断。

专家有话说

黑龙江玛丽亚妇产
每个月的那几天,为什么不能潇潇洒洒的度过?折磨人的痛经!究竟是怎么回事?

玛丽亚·精品妇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