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吗?明天一起爬山吧!
发布于 2021-09-07 22:24
爬山?什么爬山?爬什么山?什么山爬?
这个友圈的留言让当时连自己在哪也搞不清楚的仙哥,彻底蒙了圈。爬山,呵呵,这辈子是不可能爬山的,我怎么可能是爬山的人呢?
之前因为职业关系,跟许多骨科医生有过交往,其中一个的言论对我影响颇深:上山伤膝关节,下山伤半月板,爬一趟山约等于走了半年路,得不偿失。最后还不忘补刀,人的膝关节使用寿命就那几十年,省着点用,少负重。
这成了仙哥运动规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少爬山少负重,省着点用,除非你想早早的进行一场四级手术--膝关节置换术。这类手术仙哥有幸在做医疗耗材的时候多次亲临手术现场,那场面,观者面无表情,术者上下纷飞,摆锯、空心钻使唤的如行云流水一般,助手的电刀滋滋冒烟,烧烤的味道充斥整个无菌手术室,术中大家还不忘留下麻醉师和护士然后一起吃个免费的手术室午餐后继续手术。唯独手术对象自始至终保持着冷静与不语,为什么?麻着呢!
扯远了,还是仙哥的膝关节想要天长地久,所以一直就没有考虑过爬山这种简单粗暴的健身运动,至少这样下去,到老的时候不会因为一两句拌嘴,给老伴推着下台阶或下大坡的时候一个放手的机会,生命对仙哥如此珍贵,爬山这种影响生命质量和安全的事,先放着吧。至于约人一起爬山这件事,仙哥也没兴趣,毕竟岳父岳母对仙哥一直不错,实在找不到借口呀。
索性,不爬山!
不爬山,也不代表完全不进行爬山这类运动,遇到电梯停电、着急上下楼的情况,仙哥也是身体力行的开动十一路迅速解决,但只是偶尔。
机缘巧合,仙哥来了深圳,只是机缘,所以当时没考虑长期驻留。当然,现在也算是长期留置深圳的资深人士,算是一个还不是深户的资深深圳人,并非是没条件申请,而是没必要申请。
来深初期,繁杂且细琐的工作让仙哥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状态,直到有一天发现哥身上开始出现湿疹,湿疹之余还不断出现低热和不适,万般不爽之后,单位内的过来人德州涛哥告诉仙哥一剂良方,爬山!
涛哥说,你就去梧桐山,每周爬一趟,大汗淋漓五六个小时下来,两个月绝对啥毛病没有,吃煎饼卷扒鸡倍儿香。仙哥觉得道理很充分,虽然扒鸡是德州特产,煎饼卷着吃没见过,但还是深信不疑,因为开头那位友圈留言兄也给了同样的理由。
那就这样吧,爬山吧,关节先放一边,老了不会动相比现在的湿疹和不适,解决眼前最重要。
和所有定下健身目标的人一样,仙哥第一件事情肯定不是去爬山,那是什么?做攻略和买装备啊,这两个过程远比爬山好玩多了。
做攻略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你说梧桐山我就去梧桐山,你当我傻吗?我至少看下每个山的难易程度以及自己能接受的最大消耗再决定。
一番细细的研究之后,发现一个真理,一开始就挑战梧桐山跟找死差不多!海拔近千米不说,几个登山的路无论怎么走都吓死人累死人,哥上的去下不来咋办,上一半下不来怎么办?按照哥的个性,断然不可能约个红颜知己或者公司同事一起去进行这种冒险活动,肯定独自践行了,到时遇到危机怎么办?这半山上,打120人家能到的速度还不如自己跳下去跑到医院的速度快,不确定性太多了,遂决定放弃首攻梧桐山!
放弃了梧桐山,转而考虑塘朗山,这山高德地图上看着也不是很高,也不是很陡,地铁也就十站八站就能到山脚,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查下攻略吧,不查不要紧,什么?山上有野生猴?吓死宝宝了,赶快吃个桃桃压压惊,哥要是遇见猴子怎么办?猴子要是要求哥念个咒去除山上的封印怎么办?当然,这可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沟壑纵横树繁叶茂的山涧,哥形单影只断然不是猴子的对手,打不过还跑不掉,舍身也不一定能脱身,深圳到处都在宣传不要打架打赢坐牢打输住院,跟这保护动物打,哪有赢的可能?罢了,换地方。
目光所及和能力覆盖的可能只剩南山了。
南山,福如东海什么什么,寿比什么不老松。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南山吗?是的,就是传说中的南山,至少样子上和所有你看到的景象上是这样。
做了攻略,跟没做差不多,因为一开始就低估了南山攀登的难度,一座三百米的小山有什么难的,哥什么装备都没准备,买了一瓶小景田就开始了征服之旅。海关口进,走过南山公园的门口绕过国内最牛的景区卫生间开始登山,稍等,卫生间为什么最牛?因为哥没见过景点的卫生间像五星酒店一样,朋友们见过的就知道,南山上的所有卫生间全是装修极其完美,现代主义风格,大理石墙面仿瓷地砖除雾大镜面和铜镀镍洁具以及各种设施齐全,每个卫生间还配备一到两名保洁人员,你刚洗了手,保洁就过来擦干洗手池,直饮水的按压直饮池也在卫生间外有布置,各种服务让你觉得不是在登山途中,而是海底捞吃饭间隙上了个卫生间的感觉。当然,这是直接感受,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深圳市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按照这标准来的,虽然执行的不一定都这么到位,但唯独南山是特例,谁让南山区政府不差钱呢。
回归登山,说实话,第一次很惨,没走完,本想海关口进,别墅区出,也就10km,结果连祝寿亭都没爬到,膝盖和大腿肌肉就开始作痛,水也喝的一滴不剩,大腿酸痛到一步也上不去的程度,结果就是下山放弃。下山路上深度总结了一下,是能力不行还是水平有限?觉得都不是,是太贸然了,该准备的都没准备,于是乎,路过迪卡侬,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买了登山杖,买了短裤,然后买了个极便宜的背包,大概花了三百块吧,兴冲冲的回了住处。第二周,买了一升水背着,带着所有装备依然海关口进,这次走完了海关口到别墅区出口的全程,走着来走着回,一算15.3km,也算一次高消耗的徒步了。前面所有的攀登都几乎看不到风景,三五百个台阶休息个两次,每次补充水和擦汗,汗水几乎是瀑布式的往下淌,补水都来不及的那种,三月的天依然湿透了整个T恤,但当登上祝寿亭的一刻,视线豁然开朗,整个南山和蛇口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突然展现在眼帘,鸟瞰下去心旷神怡,眼前巨大的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市楼群,脑子里只有一个曾经听过但从未见识过得词可以形容--城市森林。城市森林的一侧是弯弯的海岸线,看着如积木般的集装箱和龙虾触手一样密集的塔吊,我想这可能就是是蛇口吧。走遍了山顶各个亭,每个亭子的名字都和寿有关,看来官方一直要暗指寿比南山这个隐喻,各个亭子的地面上还蚀刻了八段锦的各种招式,也与长寿主题相扣,祈福祁寿确定是南山公园的主题思想。看完觉得非常好,借势宣传到位、文化植入够深,让人值得多次攀登。下山途中,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粤籍老奶奶,瘦瘦的,矮矮的,看登山姿势就知道是那种已经患了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估计是正在考虑是否继续注射玻璃酸钠还是马上进行关节置换的那种人,在女儿陪同下在登山,路过老人,我把登山手杖递给老人家,说,阿婆,登山对你的膝关节没好处,最好还是用个手杖减轻关节负重,我送你。老奶奶说,不用管我,我这样上去,心诚。
没好意思继续在老人家面前坚持我的好意和展露我的专业,毕竟老人家笃定的目标是不容置疑的,这时候所有的科学论述已经毫无意义,寿比南山,谁不想心诚得之呢。
首次成功之后,南山成了登山训练的必选项,仙哥陆陆续续登了几十次,从各种登山口进,从各种口出,见识了突降暴雨的南山,见识了山脚荔枝成熟的南山,见识了航班越顶的南山,见识了云漫半腰的南山,每次都别有风景和感悟。如果你想登这座山,仙哥给你的建议是从海关口登山道开始攀登,这不是最轻松的路,但这是让你最舒服的路,因为你会在豁然开朗的一瞬间,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物超所值。
多次登顶之后,仙哥开始进行寻猴之旅,目标直指塘朗山,这座山号称可以鸟瞰福田罗湖南山的全部风景,怎容错过?顺便研究了一下猴子心理学,大概率猴子也是怕人的,找个人多的时候找个人多的路进山,猴子应该不会突然跳出来。好吧,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上午,仙哥开始了塘朗山的攀爬。桃源村地铁站出来,走没几步就看见塘朗山的白色牌坊山门—龙珠门,这就开始了,没走大路,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大路一般都是给汽车和腿脚不好的人走的,以哥的小腿发达肌肉,肯定拾级而上更符合气质。沿荔云登山道逐级攀爬了大约二十分钟,感觉很轻松,因为山路并不陡峭,比较缓和,路两边枝叶茂盛,路上中学生和小学生比较多,蹦蹦跳跳的,一会跑前面一会跑后面,一点都没有疲惫的感觉,感慨童年真好,童年在深圳真是幸福。题外话,幸福是因为深圳的教育还没内卷到家长们血冲大脑的程度,政府今年开始采取了大学区政策,老师们在各个学校之间轮岗,学区房的价值已经不存在,当父母的不用担心自己孩子没有好的老师,去年深圳一个小学招聘八名老师,开出的条件是深圳70平住房一套的使用权加50万年薪,结果入选的清一色清北博士,你想,一个清华物理系毕业的博士在小学教你孩子自然课,这水平肯定比校外那些培训机构好得多。另外,更不用担心学校乱收费和学生间相互攀比,深圳大部分学校连校服都是一样的,如果要买,很简单,自己去沃尔玛,那里有个专区,就是统一蓝白相间的深圳校服,哪个学校都一样,从小学到高中的尺码一应俱全,几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件,质地还不错。学生上学放学周末基本上就是校服出行,很少看到穿自己衣服的,正因为如此,深圳各个商场卖大童童装的都比较惨,有多惨?惨到著名的海岸城购物中心直接就没有大童童装的专柜,不是人家不上,是根本没人买,你说可气不,商家连收割家长的机会都没有。路上见了这么多校服孩子,感慨了一堆,咱回到爬山话题。
爬了大概四十分钟,来到一个缓和的大路,路边的小树遮挡不了直射的阳光,只能撑开伞继续徒步,大概走了十分钟,就到了平台,平台对面一条稍显陡峭的山路直指塘朗山顶峰,哈哈,补点水稍事休息,准备登顶!
从开始冲顶到结束花了五分钟时间,白瞎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就这么到顶了?太容易了吧,这比南山简单多了,汗还没出透就结束了。环顾山顶,确实不错,一个上千平的大平台中间树个红色的几层阁楼,走近平台护栏远眺,整个深圳就在眼前,从右边的春笋到左边的大宝剑,对就是平安金融中心,仙哥一直认为像大宝剑,就私下起了这个名字,春笋名字很好听,仙哥不忍去改,虽然一个老哥哥坚持说这个春笋是大炮弹。好吧,至少东西边的宝剑炮弹都在同一副画出现,这种远眺景象也就塘朗山顶才能见到,于是拿起手机各种拍拍拍,拍完转向北侧护栏,北侧风景和南侧截然不同,北侧目光所及之处几乎没有高楼,都是低矮的楼层,这很正常,北面是大学城,北大、清华的深圳研究生学院、深大、南方科技大、哈工大等一堆大学挤在一起,深圳的真正未来人才基地,这些大学以优厚的条件吸引着全国优秀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不断涌入,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仙哥的一个朋友在去年就曾辞掉三甲医院医生的职务南下到这里做科研工作,薪水可观,但半年后仍辞职继续开始了下一步进修—华西读博。他说三十多岁的人了,不出来看看真不知道高水平团队的样子,不给自己一个博士的头衔对不起自己的人生,于是在一顿大酒之后,这哥们穿着仙哥送的恒大球衣踏上了征程。
观罢景,忆完人,开始归途。下山比上山更容易,几乎不费什么劲就到了山脚,路上遇到一只奇怪的昆虫,长得跟小树枝一样细细长长的树皮色身体,跟枝杈一样细细长长的腿,不知何物。路过的小学生看到了,直接喊道“竹节虫”,哦哦,这就是竹节虫,小时候只在书本上听说过,这辈子头一次见到活的,也算长了见识。到山脚洗脸洗手的时候,看见旁边警示牌写着登山者不要乱吃野蘑菇和如何分辨毒蛇,才明白除了猴子外,这山上竟有更要命的东西,幸好我不吃毒蘑菇,对每个云南人都见过的小人也没什么兴趣,蛇当然可以吃,但深圳哪有活蛇,连活的家禽一只都没,政府规定活禽不准入市,搞死了宰好了再进深,否则罚的你怀疑人生。毒蛇是没见到,就算见到我大概率的也是溜掉,缺乏拿生命去换一顿口福的勇气。
就这样结束了塘朗山之行,不打算二次攀登,难度有点小,强度有点低,不如南山来的舒畅,转而继续每周不断的南山之行。
陆陆续续爬了几个月南山之后,突然想起还有个梧桐山,就是德州涛哥力荐的那个,就是一开始吓到我的那个。这次准备更充分,带了毛巾和两升水,选了风和日丽的周末,出发!
11号线转2号线到梧桐山南,下来就看到梧桐山脚,绕过体育公园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块石头上写着三个绿色大字“凌云道”,这名字霸气,我喜欢。旁边这条是大路,没台阶,走着就能上去,开车也能上去,但这有什么意思,还是选择石阶路更符合气质。就走凌云道,石头旁有个介绍,自己一看,笑了,这凌云道太短了,才1.4公里就能登顶,估计哥半小时就搞定了,哈哈,走起。
进道,走了七八分钟正常山路,一转弯到了一个陡峭的山路,大概五十多度的坡度吧,还行,也算接受过训练,这五十多度的坡度爬了十分钟后,变成了六十多度坡道,这时有点后悔,六十多度就很抖了,前后都没人,这台阶还湿漉漉的,万一滑下去可就一屁股坐到山底了,太危险。想下去,看着下山的路更难走,还是咬牙坚持吧!继续手脚并用的攀登了二十分钟后,坡度终于变了,变成七十度啦!!!!这不是要命吗?连坐下休息的平台都没,几百节台阶一气呵成连绵不断,唯一不变的就是坡度不变,难怪路上没人,这条路也太吓人了。稍事修整,调整下心情,想想银行密码和房本是不是家人都知道在哪,顺便做了一道数学题,950米高的山,1350米就能到顶的登山道,这特么跟拽个绳子垂直爬有什么区别?真后悔上来,更后悔的是上了一半,继续上和继续下都是艰难的选择,因为下比上还难。咬牙坚持吧,两升水已经喝的干干净净,不用上厕所,都变成汗出掉了,继续二十分钟后,精神开始出现崩溃的初像,这路没头了不是。这次是严重低估了山路的陡峭程度,严重高估了自己的能量。正准备崩溃之时,看到前面一块石碑,走进细看,上写1000m/1350m,OMG,总算看到希望了,马上就可以结束这段魔鬼路程了。加紧攀登,二十分钟后,在一个平台上看到了电视塔,这平台上竟然还有卖冷饮的,这卖冷饮的哥们还真算良心,一瓶脉动六块,直接来两瓶,一气灌完,又买了两瓶纯净水带上,卖家推荐我吃一碟咸菜补充下盐分,仙哥觉得有道理,买了碟盐拌象牙白萝卜,三两口干掉,开始走向电视塔。
电视塔怎么形容呢?仙哥没啥可用的词,远看绿油油,近看油油绿,像个倒着放的捣蒜锤,在山顶还是很壮观的,电视塔的周围还有个客家餐厅和小卖店,广东这边小卖店很多都叫士多店,听说是因为store的直译,就像公交公司在北方就是公交集团,深圳就叫深圳巴士集团一样,都是直译。扯远了,围着电视塔走了一圈,进不去,人家不是开放机构,看看山顶的风景,这山顶就剩风景了,看不到城市,只看到山和山下低矮的几个住宅,看地面十几层的楼的感觉就像坐在飞机上往下看一样,小风嗖嗖吹走身上汗湿。修整片刻,准备下山。哥汲取了教训,这次不再走什么道了,直接走大道,一个台阶也没有的大道,可以开车下山的大道,远是远了些,贵在安全。
事实证明,大道风景也是不错,见到两边很多奇奇怪怪名字的树,竟然有叫乐昌含笑的树,是不是用来制造含笑半步癫的原料?也有叫朴树的树,哈哈,不知道这树半夜会不会自己唱歌。也见到很多奇奇怪怪果实的树,竟然有像小苹果一样成串果实长在树干上的树,仙哥一个北方长大的孩子,植物学成绩差到连韭菜和小葱都经常搞错,这繁多的树真是让我开眼了。涨知识之余还见到了一棵英雄树“山竹印痕”,树斜倒在小路中间,朽而不倒,说是山竹台风过境时倒下的,景区特地留作纪念的。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终于下了山,走到了公交站,搭上了回去的公交车,吹着公交的免费空调,心情算是平静了许多,这趟不虚,能这么坚持下来,有点佩服自己,虽然还没去好汉坡,还没爬大梧桐,但也值了。决定有时间一定多个登山道尝试,这个决定下了很久了,但一次都没尝试,因为深圳这个季节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小雨,小雨会让山路湿滑,危险程度增加太多,基于安全考虑还是暂停计划。
就这样每周坚持一次的爬山活动成了仙哥的常态,周边很多同事也是如此的,各种山各种刷,高强度的运动抵御了南方湿热带来的身体不适,简单重复的坚持动作塑造了结实的肌肉,山道叶间缝隙射出的阳光给了皮肤一道健康的小麦色,身体更好了,精神状态也变得不错。
多公园多山的深圳,健全的基础设施,多彩的自然风光,向每一个在深奋斗人敞开了怀抱,无须多愁恋家乡,城市无处不故乡!
登了这么久的山,仙哥一直坚持一个人登山,不是找不来人一起,而是更享受一个人登山的过程。没有人鼓励,没有人给你目标,没有人要求你坚持,没有人给你规定时间,没有人照顾或者被照顾。从背上背包的一刻,目标就在自己的心中,自己一个人准备,一个人选择,一个人完成,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越大的城市越要习惯一个人生活,挑战性越强的工作越需要拥有坚持的品德。人生就像登山一样,不确定的道路和不确定的未来就摆在那里,你不开始攀登,永远没有未来,你不学会坚持,永远享受不到山顶的风景。
最后,仙哥想说一句:
在深圳吗?明天一起爬山吧!就是那种你选定了山,自己去征服的爬山!
/
关
注
我
们
/
/ 小红书号 / 雪天后SNOWTIMHO/
/ 新浪微博 / 雪天后护肤课堂/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