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三兄弟中,多尔衮、多铎能获得乾隆的平反,为何阿济格不能

发布于 2021-09-08 01:47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纷纷云云


多尔衮另外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不是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赳赳武夫,他的政治头脑远在其他王公贝勒之上。他曾经对大学士刚林回忆说:“以前经常看明朝的朝报,下面的人糊弄皇上,皇上的旨意也糊弄下面的人们,最是可笑。越看越不得了,索性不看了。”(《多尔衮摄政日记》,六月二十九日。)表明了此人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敏感。


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极两度打击岳托,意在压制其父代善正红旗的势力,多尔衮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议罪。崇德一年遣人捉拿叛逃之新满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尔衮抓住大做文章,上报皇太极,欲加罪罚。这些举动,正合皇太极心意,他一方面对忠君的兄弟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又减轻被议者的处罚,以冀感恩于他通过这一打一拉,来稳固自己的独尊地位。


乾隆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入都成一之业,功劳最著。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义。”“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之大业,厥功最著。”


多尔衮17岁时跟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因军功被皇太极赐予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降三桂,破山海,最终攻克,带领清军入关,奠定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基业。要说多尔衮是清朝开国定基之人并不夸张。不过多尔衮权力再大毕竟位极人臣,权势多么煊赫都应该恪守君臣之礼。可是在清朝定都、战事暂稳后,多尔衮仗着手中的权力越发放肆。顺治为了稳定自己这位权势滔天的皇叔,为多尔衮建碑纪功,各项待遇也在诸王之上。在多尔衮生前,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定程度上,当时的多尔衮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了,而顺治则成为了汉献帝刘协一样的傀儡皇帝。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顺治二年(1645)二月,农民军连战失利,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这时多铎军已克,史可法殉难。接着,清军渡长江,南京不战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灭亡。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使多尔衮喜出望外,他以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归一。五月底,他已对大学士们表示要重行剃发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国剃发令。此举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抗争。


按理说多尔衮死了,按照皇帝规格安葬了,一切都圆满了,他的历史终结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份风光他只享受了几个月,随后长达一百多年,他都是清朝乱臣贼子的典型,属于一个被彻底批倒批臭的奸王,他的一切贡献都被隐藏,他的一切缺点罪行都被放大,在经过一百多年后他才重新以功臣的身份被人提起。


代善刚刚去世,少了代善束缚的多尔衮,又强迫顺治将自己的“皇叔父摄政王”的称号变成了“皇父摄政王”,权势到达了巅峰。


历史上的多尔衮怎么死的 多尔衮与孝庄的关系


争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予以有效控制和平衡后,能够更加稳固皇权治;二是,未进行即使控制,经过优胜劣汰以后,一独大的一方,会形成对皇权的极大威胁。


这里两位“摄政王”也明确了其余诸王贝勒的“众议”之权,而且表明了对“众议”结果的绝对服从和执行。


在乾隆看来多尔衮并没有“谋逆之心”,只是因为其擅权专政引发了包括顺治皇帝在内的朝堂上下的一致恐慌,才会遭到“误解”。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


皇太极知道后勃然震怒,整整一天都在大发雷霆。他把多尔衮等人调回来,不许进城,在城外听候处置。从多尔衮、豪格开始,皇太极一一点名痛斥。他对多尔衮说:“我加爱于你超过了所有诸子弟,好马任你挑,好衣任你穿,好饭任你吃,比对谁都好。就是因为你勤劳国事,能够恪遵朕命。如今,你让我怎么再信任你。”多尔衮和豪格被骂得狗血淋头,诚惶诚恐地自请死罪。最后,多尔衮的睿亲王爵被降为郡王,罚款一万两白银,夺两牛录;豪格的肃亲王爵被降为郡王,罚款八千两白银,夺一牛录。其他三十多人受到处分。


崇德元年第二次征服朝鲜时,皇太极因为汉山城久攻不下,不得不先行回国。当时,朝鲜王国的宗器、社主、宫眷和群臣之家眷财产都在江华岛上。多尔衮率领刚刚组建的水师一举攻克江华岛,俘获朝鲜王妃、王子、宗室、妃嫔等七十六人,群臣眷属一百六十六人。多尔衮一改多铎等人大肆屠戮、侮辱的做法,严令部下对这些妃嫔、宗室、眷属待之以礼,并派兵护送,将她们交还给朝鲜国王。结果,朝鲜国王立即率群臣出城投降,并对多尔衮的温文有礼、冷静老练大加赞赏。这一年,多尔衮只有二十四岁。


多尔衮(1612-1650年),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杰出的军事家、帅。


东征西讨。战绩辉煌中华古代名将录之一代枭雄---多尔衮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


多尔衮另外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不是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赳赳武夫,他的政治头脑远在其他王公贝勒之上。他曾经对大学士刚林回忆说:“以前经常看明朝的朝报,下面的人糊弄皇上,皇上的旨意也糊弄下面的人们,最是可笑。越看越不得了,索性不看了。”(《多尔衮摄政日记》,六月二十九日。)表明了此人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敏感。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所以多尔衮被尊清成宗,入宗庙,可能是前期他的羽众多,顺治为了安抚人心,迫于无奈这么做。也可能是因为顺治基于情感的原因,基于某些不能言的缘故让多尔衮入宗庙。


当时的后金三面环敌,南有朝鲜,西南大明,西部蒙古察哈尔部,为了寻求发展,皇太极召集诸贝勒大臣讨今后发展对象,众人议论纷纷怎么说的都有。只有多尔衮主张攻打大明,理由是大明强大,是后金的劲敌必须先要攻打大明。即使无法一时灭掉大明,也要时刻攻打动摇大明的根基,消耗他的国力,因此他提出了一条建议就是趁大明收获季节攻入大明劫掠。皇太极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是一条建议在皇太极时代多次实行,后金军队攻入大明境内烧杀劫掠,给中原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沉重的打击了大明。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的原因,这才导致多尔衮过早的离世。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孤城宁远。当时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西洋炮轰努尔哈赤的军帐,一炮正中。努尔哈赤倒是没被炸死在帐子里,从军帐中被救了出来。但不久身亡。


他是多尔衮的兄长,更是多尔衮一生命中注定的“苦主”


  不久,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后,正迅速酝酿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多尔衮所颁谕旨


济尔哈朗趁着两白旗群龙无首、相互政权夺势之际,直接闯入多尔衮府邸,抢回了被多尔衮带回家中的皇帝玉玺和印信,并主动拥立顺治皇帝亲政。


多尔衮的童年是幸福的,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建立了后金,他们这一家人不用在东奔西跑的过日子了,至少生活有了保证,而且他的母亲受到父亲宠爱,虽然阿巴亥因为和代善传出绯闻,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努尔哈赤对多尔衮兄弟的疼爱,相反后来为了这几个儿子,努尔哈赤又将阿巴亥接了回来重新立为大妃。


吐鲁番首领遣使入贡,多尔衮也表示欢迎,并同意对他们重新封爵。这样,在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廷已与西藏和回疆的地方政权及宗教政权建立或是恢复了联系,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一步确立在这些地区的治奠定了基础。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除夭折的三个之外,豪格是最为出色的一个。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比他的十四叔多尔衮还大三岁。从努尔哈赤的时代起,就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天聪三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入关伐明时,在广渠门外,与袁崇焕的宁锦援兵发生激战,豪格勇悍异常,一直冲杀到了护城壕边上,令明军大溃。


摄政王死了之后,顺治亲政。但是朝中还有非常多摄政王的羽,所以这个时候追封摄政王多尔衮为“清成宗”,一方面能够安抚多尔衮的羽,一方面又能够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是一个缓兵之计!


天聪三年(1629年),多尔衮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 接近。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皇位的争夺首先是在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之间展开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