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御制一团和气图》心得(陈景展)
发布于 2021-09-08 10:21
《御制一团和气图》心得
文/陈景展
2011年中国道教协会组织“中岳论道”,我趁机前往少林寺及达摩洞拜谒。见少林寺古朴掩映之中,有一块《混元三教九流图》,当时心中颇有感悟。时隔几年,又见《御制一团和气图》,前后两图颇为相似。久久观此两图,恍然有所得,曾经将此画像理解为“三教合一”,只是其表意。表意之下,应另有蕴涵。
《混元三教九流碑》又称“和谐图”,1565年明皇室朱载堉所立。图画最外围是一大圆,代表“混元无极”,其内一圆是三人相抱,这也是画面的核心部分,最内还有一个小圆,是三人手中拿的卷轴上画的车轮状图案,代表“九流”。中圆画的三人,正面的秃顶,代表释家,左面的配冠,代表道家,右面的戴巾,代表儒家。巧妙的构图将三人头、身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解。小圆中,由九瓣叶片组成,似轮状,逆时针而成,相依相辅。这九片叶轮即代表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家,泛指各种学说和思潮。花瓣状,意为思潮之繁硕;轮转不息,意为更新迭起,不断推陈;圆状,意为贯通一理。《混元三教九流图赞》曰:“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体,九流一源,百家—理,万法一门。”
《御制一团和气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明朝成化帝朱见深皇帝绘制于1465年。原图纵48.7厘米,横36厘米。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全文如下:“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慧远法师则释氏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不觉送过虎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岂非一团和气所自邪?试挥彩笔,题识其上:‘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禀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唯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于一门,乃远同于四裔。伟哉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誉俗而励世。’成化元年六月初一日”。
按时间推断,《混元三教九流碑》比《御制一团和气图》晚了一百年,且画面相似,很可能是朱载堉借鉴了其祖朱见深皇帝而绘。观两图,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多了一个代表“混元无极”的大圆,三人手中的卷轴中则多了一个九叶轮转的图案,而后者仅有三人合抱的图画,三人手中的卷轴也是空白的,似乎寓意“无极”。另,后者图画上方中央有朱笔所绘道教灵符一道,前者无此朱符。
《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中,成化帝提到的《三笑图》又称《虎溪三笑图》,相传慧远禅师在庐山东林寺,寺前有虎溪。三十余年,送客不过溪。一日,儒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远道来访,三人心契道合。慧远禅师送他们下山时,不觉到了虎溪。寺中虎鸣号频啸而不觉,直到三人过了虎溪才惊觉,因故大笑。
自古有言:道、释、儒三家一干三枝,又言“九流”如枝头九花。如此而言,世间万法皆出一宗。本无名无号、无法无相,只是先天本来、一片皎然真心。为化众生,强曰种种名号、现种种法相,不过“随方设教”而已。非三教相异,偶有相似;而是三教本一,宗旨无二,根蒂无别,盖众生迷障,故先圣大起慈航,广设方便,所显教相、名号不同而已。名为三、九,实则为“一”。也可以说是无名,真法无因,号曰无为法;因众生有情,故先圣又垂示有为法。如登山之路有别,其峰顶唯一不二。究而论之,对于其峰而言,又何来峰顶?
我因此想到修行之路。与诸相之中,万类有种种差别。至于无为处,三家归一。那时,清静真心、湛然一片,如朗月在空、如白云离顶,哪有道之咒、释之法、儒之经?此处,非三家相同,实则惟真惟一、难以命名。若名为道,即非此境;若名为释,即非此境;若名为儒,即非此境。混混融融,已无教相,是不可言处,是不可呼名处。三教如舟楫,度人出苦海,行到此处,舍舟登岸,后天变成先天,有为变成无为,此时,方是夺生死、转乾坤的时机。未到此处,皆是未达妙义。若是错用了心,只怕蒲团坐破、芒鞋踏烂,也难通玄窍。所以,《御制一团和气图》看似是言“三教和气”、本心不二,其实,还有更深的蕴奥在其中。此蕴奥,是言修行之真机。万千修行人,必得行到此处,才能见得真道、真如来、真仁和。
天心无二,人心有异。种种修行人,常执着于外,或执着于内,或执着于空,或执着于有,皆离中道。此真种子,无名无号,湛然常存,有心不可求得,无心亦不可求得,修者不可求得,不修者不可求得,立志者不可求得,无志者不可求得,是生死之机,其妙难言。先圣经教,或言传或心传,无有离之,但明之者少、得之者更少。所以,我一贫道,劝人多观《御制一团和气图》,其中奥义若不通达,行遍千山万水、习遍经忏咒法,也只落了个空欢喜,临终精神明达,方知生时错用了心。到那时,悔之已晚。
人执着于名相、你我,生种种烦恼,远失真道。若能打破疑罔,恬生清静之心,忽觉一团和气生于脐下,混混融融,莫可名状。若二六时中,常于正念中,不杂一物,动静如一,神气相交,金木相逢,后天与先天相会,这不言之处,名曰无名之教,亦是三教归同之处。无论修的哪教哪宗,此时俱已寂灭,悉入无相、无我之门。心合于道,神契于天,圆圆觉觉,如《道德真经》所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御制一团和气图》暗含此中微妙之意,观者如能观至渐深,由外及内,便知此图所言。并非指外三教,而是蕴含修行大义,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功夫图”。未行至此境界,难悟此中真妙义。故撰此心得,以与同学交流体会。文末,以诗互勉:
修道先要除尔我,一团和气在身中。
天心无字亦无差,切莫他途错用功。
玄关妙窍不言语,西南坤地是真空。
行到圣师根宗处,三枝九花俱相同。
(本文发表于八仙宫宫刊《玄门道语》杂志2014年第三期。)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搏斗史
陈景展 著
陈景展个人诗集《搏斗史》(上下册)。
作者整理了自2005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个人诗、歌词640多首。一套分两册,700多页。印刷品,非正式出版物。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联系作者微信:shanxizi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