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央美毕业设计③

发布于 2021-09-08 13:04

二〇二一
中央美院毕业季
-
本科生毕业展
本期责任导师
陈小文教授、费俊教授




导师评语



——陈小文教授




装置作品探索个体生命是如何留下痕迹、被纪念又或是被遗忘的。写字机在纸张上无休止的书写挚爱之人所记录的关于生命的信息。笔将盐与水滞留在纸上留下依稀可见的文字,轻重之间的转换暗喻生命的流逝以及生命存在过的痕迹。书写过程是私密情感中对生命的探索和怀念,试图达成个人情感的和解,纯粹的进行自我宽容与自我对话。

导师评语

一份亲人在病逝前详细记录物品重量的记录,触发了阎美悦对于生命重量的思考与探索,装置作品《 百分之零点九千克的重量 》以生理盐水作为墨水,以写字机器为载体,书写出一本本关于生命重量的“盐书”,当水分蒸发以后,纸张上留下的“盐字”是生命的痕迹,也是生命的延续,作品以一种具有仪式感的书写行为实现了对亲人的纪念与缅怀,也形成了对生命消逝充满温情的表达。
——费俊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终·始》是一个基于人文关怀基础而产生的创作,是一个探讨人、自然与生命延续的概念项目,将个人气息与细菌链接起来,利用人工手段将生⻓状态定格,形成另一种概念的生存延续,以此作为对一个人的“存在”这一概念的另一种诠释,也使得最终的产物展现出“思念气息的”概念效果。

导师评语

《终·始》源于作者与家人关于死亡的话题探讨,仲若卿通过采集并封存家人气息的方式制作了一系列产品,在这些类似“气息琥珀”的产品里,每个参与者所贡献的呼气中的细菌通过培养生成了因人而异的图形和色彩,也成为了对于个体生命的独特纪念物。
——费俊教授





我的创作经常出发于个体感知与外部环境的交叉地带,正如去年夏天,人类社会与我的生活都几近停滞,在漫无目的的游荡中,我偶然发现了一栋烂尾楼,这片废墟杂糅着对过往建造的想象和持续性的衰败,人工与自然在其中进行着沉默的角力,它也成为了我短暂的精神寄托。基于烂尾楼的真实情境,以及穿越空间时的诗性体验,我以装置和影像为载体写下了一章章虚构小说:第一章_黄昏时,房间对面的工厂下班,机械声和灯光一同熄灭,工厂的魂魄随风来到勺子和蚊帐组成的招魂阵,睡梦中,男人的呼噜声逐渐转变为机器轰鸣 第二章_流浪汉告诉我,这栋楼是因为一颗种子而废弃…

导师评语

人工造物与自然造化一直是一对相互角力的动能,人造物的失灵往往跟随着自然灵性的开始。胡寰哲的影像作品《无意义故事三章》以一种诗性的方式探讨了技术人造物的灵性消亡与再造,她以一种充满好奇而又关切的姿态,对城市中失灵的建筑物——烂尾楼进行了系列的田野调查式的艺术实践,作品并非对于空间的直接影像记录,而是将由废弃物构筑的艺术装置作为空间介入的灵媒,以影像的方式捕捉空间中温情脉脉的场域叙事。
——费俊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一个实验动画影像群,作为内容的动画素材取自于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两个月期间的短动画创作,它们就像是影像日记一样,记录了这一年多里我在这个数字化生活中的状态,我将它们以不同的线索剪辑为了30部1~3分钟的动画并用多部手机同时播放,作品最终的呈现效果更像是影像装置。
生长的信息,嘈杂的氛围,浮躁的自己,是一起狂欢还是保持自我,电池寿命终有尽头,何时又会归于平静。

导师评语

在数字图像无所不在的今天,图像的创造除了传播学和艺术学上的价值,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的价值往往是我们所忽视的。鲁瑞熙将动态影像的创作当作了一种貌似无意义的日常修行,在电子设备上绘制的上百幅抽象图像成为他抵御情感困扰和日常焦虑的自我疗愈,他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看待图像价值的有益思考。
——费俊教授





经历了疫情隔离期间后,对阳台的新型社交方式进行探索和思考,选择增强阳台的表演属性,形成一个沉浸式的舞台剧空间。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或道具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式的自我介绍,达到增强社区交流的目的,我尝试着使用实验影像互动的形式使人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阳台的社交活动中来。在疫情隔离期等特殊的时段,我希望除了用手机进行网络的虚拟社交外,还能提供给人们更具有真实感的距离社交方式。

导师评语

抵抗新冠疫情所需要的隔离政策,让同在一个社区的邻居也不得不以保持物理距离的方式来沟通和交流,《阳台剧场》研究通过数字媒体科技的介入,将阳台创新性的转换成一种具有参与性的社交空间,使得只能隔窗相望的邻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参与各种具有社交安全距离的社区活动。例如在各自的阳台来共同出演一场戏剧,数字影像系统可以通过楼体Mapping的方式把楼房变成剧场,把阳台变成舞台,形成可参与、可交互、可共享的新型社交阳台系统。
——费俊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广州更高教育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瀛洲北路54号更高画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