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视觉下的城市影像解读

发布于 2021-09-08 13:02

品读《城•视界--佛山首届本土摄影展览》作品

 佛山市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李前湛

当今社会进入读图时代,图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语言,担负起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图片的解读是个人化的。每个人因为个性、经历、学识、思维方式、情绪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图片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以我个人的视觉,用我个人的认知,尝试对《城•视界--佛山首届本土摄影展览》展出的作品进行品读,分享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期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城•视界--佛山首届本土摄影展览》一共展出十位佛山本土摄影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特征有二:一是都在佛山本地拍摄,反映佛山的城市面貌;二是都以非纪实性的、观念的方式加以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决定了这些作品不止要把佛山这些年来的城市文明建设成就展现出来——这些成就对佛山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摄影家在作品中有话要说,要通过这些作品来表达摄影家自己的观念。摄影家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之中,周围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面对这座城市的变化会有所感触,日积月累之下,很多感想和思考想说出来。摄影家们用摄影的方式——图片——来分享他们的言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图片说话。

有别于传统的言说方式,这次展出的作品没有使用大众容易理解的方式来为城市说话,而是用摄影家自己的语言,说摄影家自己想说的话。这些话语之中蕴涵着摄影家面对城市快速变迁的复杂情感,摄影家用作品缅怀城市的过去、述说城市的现状、憧憬城市的未来。我不揣冒昧地归纳出这些作品的一个共性,更准确地说是我在观看作品时感觉到的意象——时代潮流下个体内心的冲突与不安。

下面容我逐一简述:

 

汤东涛《城市•乐园》:

(选图)

汤东涛在他的作品《城市•乐园》中,在横平竖直的城市建筑结构上,以儿童般天真的想像力,为画面加入了五彩斑斓的颜色。从作品中,我感觉到了作者面对现实中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方块、玻璃幕墙,苍白的色调,冷淡的建筑风格时,在享受到现代城市便利的同时,内心当中隐隐的失落和遗憾。现代建筑的理性给人们带来了效率和秩序,却失掉了心灵和感性的空间。而作者让建筑染上温暖热烈的色彩,又让我生发出憧憬和期盼,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弥补那些丢失的情感意味,期待今后的城市建设更多姿多彩、更富人情味,让现代城市成为人们的心灵乐园。

 

杨焰光《异变地》:

(选图)

杨焰光的作品《异变地》,在青草翠绿的荒地上,一面镜子倒影出新起的楼房。楼房是城市的标志,镜子里的楼房宣示着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想像,现代代的高楼大厦很快就会吞没画面中这片青草绿树。这些高低不平的土地,这些杂乱无章的植物,将要变得整齐划一:整齐的楼房、整齐的围墙、整齐的街道、整齐的绿化。这正是现代城市的特色。我们是否会因为失去一片自然的乡野而惆怅,我们身处这种变化过程中,是兴奋还是不安,抑或兼而有之?

 

黄志明《幻梦》:

(选图)

黄志明的作品《幻梦》中,一缕精灵在老旧残破的巷子和房屋间飘荡,是怀旧也是内心冲突的呈现。这些巷子和房屋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高大宏伟的现代建筑。城市的更新换代使人兴奋,旧时生活居住的地方,只留在了童年的记忆中,在梦里重现、回味。诚然,我们都希望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是我们将如何安放我们的灵魂?怎样平复人们内心中理性与感情的冲突,或许可以成了城市建设的一道课题。

 

    梁学文《生肖|视觉》:

(选图)

梁学文的作品《生肖|视觉》,模拟十二生肖动物的十二种视觉,使城市景物呈现不同的色调和感觉。以人眼的标准,动物的眼睛是有缺陷的,同样的景观,动物看到的跟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从这组作品中读出了哲学的意味。人类一向标榜自己是万物之灵,是万物的尺度,世间一切都以人的标准为标准。我不怀疑人类拥有改天换地的能力,大到改造世界,小到改造身边环境,我们以人的标准来衡量好坏对错。然而,我们进入更深一层的思考,这个星球并非只有人类,还有无数的动物植物,有各种生命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世界在它们眼里是怎样的,我们的城市在它们眼里是怎样的,我们认为完美的东西,在它们看来是不是也有缺陷?在自然面前,人类是不是应该收敛一下自己的傲慢,多考虑一下那些跟我们共生、与我们一起维持这个生态系统平衡和谐的各种生命。

 

    林应华《特定场景》:

(选图)

林应华的作品《特定场景》中,远处是正在崛地而起新楼,近处老旧低矮的房屋和景物被作者蒙上了不同颜色的布块,让我联想到包裹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防尘网,仿佛是预言,预示了这些房屋的最后命运,让人在不胜唏嘘之中亦带着几分期待。

 

    李旭明《@百花广场》:

(选图)

李旭明在作品《@百花广场》中,为那些因为城市快速变迁而迷失的佛山人呼叫一个家的坐标,那就是老佛山的标志建筑——百花广场。百花广场在1997年初建成开业,这座204米的高楼,俯视佛山20多年,曾经是佛山人的骄傲,到今天在老佛山人心中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老佛山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论身在哪个方向,只要看到了百花广场,就意味着佛山并未远离,佛山人的根还在那儿。

 

    林经良《城市复影》:

(选图)

林经良的作品《城市复影》,作者在面对钢铁和水泥构成的城市森林时,利用水中的倒影、落霞的余晖和夜色中的灯光,为冰冷的城市建筑揉入了浪漫的情调,在冷峻的城市中添上了温柔的色彩,让内心的冲突在作品中获得了暂时的平衡,心中的不安得到了暂时释放。

 

    刘锦辉《城市•几何体》:

(选图)

刘锦辉的作品《城市•几何体》,作者用无人机为我们展示了“上帝”的视角。在“上帝”眼中,耸立在城市中的一切高高低低建筑景观,生活在城市中的所有男女老幼各色人等,都抽象成为了点、线、面、色块的符号组合。在“上帝”视角下,城市的主人——人类,只是一个个渺小的点。

 

    古奕轩《城变》:

(选图)

古奕轩的作品《城变》,把同一个地点的影像新旧并置。时间的跨度让人产生时光飞逝、转眼换了人间之感,不得不感叹城市变迁之大、变化速度之快。旧日的景物已然不再,新的景物也渐渐变旧,让人倍感珍惜。

 

    王凤超《永安,永安!》:

(局部)

王凤超的作品《永安,永安!》,以超长画幅重现一段远去的时光,给人带来怀旧的感觉。那是旧日佛山老城区的写照。画面中的房屋、店铺没有今天那样的堂皇美观,画面中的人也没有今天那样的紧张繁忙。无论是小店的主人、顾客,还是路过的街坊、行人,都是那样的从容、淡定。街上跑得最快的车,是零星几辆两轮摩托车——那是2009年,中心城区禁摩的前一年。欣赏作者这幅长卷,让我不禁吟颂起木心的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城市更新的步伐不可逆转,我更看重作品画面中的那种烟火气、人情味,在这座越发崭新的城市中是否还保留了下来。

 

欣赏十位摄影家的作品,让我生出十种不同的感觉,引出上述一些既关联又别样的思考和感想。我想摄影家展示作品的目的正在于此。佛家说“不着文字”,确是智慧。很多时候文字并不能完全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一落文字就限制了读者的表达和想像空间——包括我这篇文字,因此有了音乐、有了图画。摄影艺术作品用画面的形式,为观念表达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摄影家用作品表达观念,用作品思考。摄影家心中有自己的答案,但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告诉你答案,而是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让你去思考和领悟属于你自己的答案。你的答案跟摄影家的答案是否一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思考、你在寻找。

我想这次影展本身同样是一种观念的呈现。作为展览主办方之一的佛山市摄影家协会,显然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作一些新的尝试,引导摄影人改变观念,作新的思考,探索新的领域,为佛山摄影焕发新的活力。

衷心期待佛山摄影的新气象。

编辑:刘锦辉


欢迎摄影同好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