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辽源市成功荣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发布于 2021-09-11 12:03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全国27个市(区、州)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辽源市作为我省唯一推荐的创建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已获得全国创建城市:第一批长春市;第二批延边州;第三批吉林市)

我市自2018年4月获批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到2020年成功通过“国考”验收。历时三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市文旅局牵头抓总,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三年来,以创建为目标,以创建为抓手,形成了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惠民的工作常态,全市公共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高质量提升

新建南部新城“新四馆”文化中心将在今年10月全面对外开放,涵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已成为辽源市文化新地标。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矿工墓陈列馆、东丰农民画馆、梅花鹿博物馆、东辽民俗博物馆等特色场馆全部向公众开放。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村(社区)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30个乡镇文化站,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小广场基本达到了全覆盖。

文旅融合引领产业高品质升级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显现,全市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15家,其中4A景区4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3个,市级旅游集团超过5家,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5个。东丰县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实施田雨·德国风情小镇、养鹿官山园、朝阳村特色民俗文化园等一批旅游项目,谋划了梅花鹿小镇及冰雪、网红经济项目。开展了彩道自行车赛、乌苠节、采摘节等文旅体活动,吸引游客、拉动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77.6万人次,同比增长74.6%;旅游总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81.6%。

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高效率服务

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云平台、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非遗馆等数字资源库,制作录入演出、讲座、展览数字资源近千项,实现上接国家和省文旅云,下联县区服务平台。可实现远程直播、培训、预约等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便利,也是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渠道。

突出特色亮点,高标准发挥示范作用

进一步打造和展现新时代文化辽源、开放辽源、活力辽源、生态辽源、健康辽源的新形象,塑造“辽源城市节”特色品牌为指引、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形成了“辽河之滨·观水听音”音乐名师展示、“唱支山歌给党听”首届东辽河合唱节、“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等文化惠民活动以及“周游辽源”、“6·18全民健走日”一系列具有辽源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亮点。

辽源市站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上,将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化运营服务水平,深化制度设计研究成果。

背景资料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自2011年5月开始。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创建成功后,国家在政策扶持方面给予支持。2018年辽源市以中部第三名的成绩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2019年9月,接受文化和旅游部中期调度,成绩优异;2020年高质量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2021年辽源市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城市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辽源文旅云APP

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