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匿名有问必答提问箱【12】

发布于 2021-09-12 01:10

注意

这里是文刀先生的【有问必答匿名提问箱】。

所有回答带有绝对主观色彩,还请理性看待。同时欢迎讨论交流、更正勘误。请勿进行人身攻击,谢谢您。

Q:其实我经常在越秀下午健身房看见你(我是男的),对你的坚持respect!——来自一个几乎不怎么联系的微信好友,下学期有机会偶遇能带我练练吗?

A:感谢提问。另外先道个歉,这个问题拖了好久才回答你,实在是不好意思哈。

这当然可以。不如说能被你认为这样,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哈哈。不过我自己也不是什么大佬,顶多也就是带入门一起练习、看看动作有没有变形与简单辅助的程度,希望不要介意才是。

Q:对新学期的展望!

A:感谢提问。

学习上:这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理论向实践过渡、新收与旧识并存的学期。前者指的是即将到来的实习,后者指的是步步逼近的考研。

所以对我而言,这学期最大的目标自然是平稳地保持自己的节奏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考研所涉猎的课本再过一遍。同时因为这学期有技能课程的学习,还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将临床实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技能点都点上。

身体上:因为假期在家躺平没有怎么锻炼,回到学校再捡起来的时候发现 “用进废退” 这不是随便说说的……

所以这学期的目标除了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之外,希望自己能够有所突破,将最大的重量再往上提升一点点、线条变得更清晰一点点。

业余上:希望自己能够抽点时间看看床头放了好久的书;解封了之后能出去拍拍照、见见朋友;也希望自己今年能够有一些其他暂时不知道的、但会让自己足够深刻的记忆吧。

Q:你好呀,打扰了!我来问一些情感问题,因为这几个月反复自我拉扯,就想请问一下男性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非原则性分手,女生已经断联几个月了,但是潜意识好像还没有放下他。应该继续断联、断到不再想,还是主动找他一次让自己死心呢?但是心理又是很希望我不是主动的那一个,分手的原因大概是需求很大(准确的分手原因我也没有刨根问底,男生提分手已经蓄谋已久,短暂纠缠后我也很快死心了),而对方又不沟通。恋爱时间不算长,但是双方都有入局。

A:感谢提问。

我个人总的一个建议是:请珍视、正视自己的情感,不要回避或隐藏它,更不要尝试让它变得低贱。

我先说一下我作为男生对于这种情况的看法。仅仅从问题来看,对方已经明确分手这个事实、但含糊了分手理由这个条件。

结合你们恋爱的过程来看,可能的情况有:第一,男生在交往过程中逐渐觉得不合适(可能是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等),苦于直接明确会让对方伤心而选择了含糊其辞;第二,建立在你所说的需求很大这个条件下,会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不同于前面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男生心里更多的是一种逃避的情感;因为他们本来想要的,或许只是一份轻松愉快、可以炫耀而不用承担太多责任的恋情。第三,他可能已经移情别恋了。我能想到的情况大致是这样,不构成客观事实也不针对任何人。

基于此,我建议你有两个方向可以走。

温和一点的,你可以尝试单恋一段时间。

我这里说的单恋是指:你可以保持对他的“喜欢”这类的情感,但你需要让自己意识到:你们已经不是情侣、甚至因为当下微妙的状况而不能交谈,更不说干涉对方的生活。你只能作为过客级别的存在、在某个偶遇的时刻臆想一下你们这个擦肩而过的瞬间会做些什么,在脑海里面播放着只有自己知道的小剧场。

这种方式下,你仍旧保持着 “不是主动找他” 这个条件,你也能够让自己这份满溢的感情有一个得以构建的对象。这和沉浸于过去、一遍遍地看着你们曾经所留下的朋友圈不同,这是一个让你自己能够相对保持前进的方法。

但我个人建议你不到最后,不要尝试这种方法。因为这虽然能够让你在时间流逝中逐渐看清自己真正的情感、看清楚你到底放下与否,但这个过程的苦痛只会比你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长久以来,你日夜构想、求而不得的情感,对他来说一文不值、甚至不可了解。

所以我更推荐,这时候稍微放下一点心里的自尊,尝试直接告诉、并且约见他说:“我希望听到你直截了当的、对我当面的拒绝,请你出来一趟。”

如果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不敢答应的男生,我在这里先嘲笑他就是个怂包、废物——哪怕你会因为曾经他是你男朋友而骂我、我也要这么骂他。

他这样含糊其辞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对他人情感的践踏、对自己在一份情感中应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彻底的逃避。如果真有什么难言之隐而分手,原因不说就算了,连确切给别人、给一个已经因为这样而痛苦了很久的女生一个痛快的勇气都没有,你真的觉得这样的人值得你日思夜想、值得你为他在自我拉扯中消磨灵魂与心意吗。

而如果得到了明确的答复,恭喜你,也希望你能够将那句答复记在心里。这个做法并不是犯贱,这叫做放过自己、叫做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只要迈出了那一步,我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轻松、会比我更清楚接下来自己应该干什么,也会越来越珍重自己所有的情感。

极少数人可以与青春期的初恋对象走到暮年相伴入土为安,每一段情感都是一次试错、一次了解自己所需求的过程。“你值得更好的”,这句话虽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手话语,我却觉得它是某种意义上的真理。

因为你就是值得更好的。你的情感就是只有你自己才懂、只有你自己才会倍加珍惜;哪怕是你的家人,那也是 “别人”,也未必能够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在痛苦什么,更别说在人群中偶然见到的那个人。

真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但我觉得,你其实知道怎么做。你只是需要一点勇气。祝你顺利。

Q:个人想知道,你怎么看待历史与未来。

A:感谢提问。

对我来说,历史的轨迹为未来规划大致前进方向,但未来并非规矩地行走在已经建设好的铁轨上,它有着无限的、自我创造新鲜轨迹的可能性,也有出去了又绕回来的可能性。

用树状图表示的话,我认为历史与未来是拥有无限分叉的树根与树枝,他们共同享有一根粗壮的、名为现在的主干,而我们能干涉并直接观测到的,也只有这个。

此外,我觉得历史与未来是相互转化的,某些意义上他们是一样的。我们所挖掘到的历史,其实也是过往人类无限可能性的一种;我们当下所遐想的未来,也将会在无限的可能中选择其一而成为历史。

所谓观测到所有原子的运动轨迹而可以推算出未来的这种说法我不太认可,未来正是因为不可观测而令人心生恐惧,与无尽的向往。我们要做的,不是观测,而是干涉与创造。我觉得这才是我们作为人类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站在现在的视角看待过去如何看待未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希望5G在未来的日子里,速度快这个特点将会是它最无聊的应用。” 何同学的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为明天干杯。

Q:聊一下,怎么记方剂、中药、针灸。怎么转化为临床所用。

A:感谢提问。

对于记忆这件事我不是很有技巧。我个人所掌握的方法是比较笨拙的、将他们诵读、录音;抄写整理以发现某些规律、在漫长战线中反复的、滚动地记忆的方法;现在也发现自己创造一些符合个人记忆特点与脑回路的歌诀会相对有效率一些。

简言之,先把笔头写烂了,好记忆就会慢慢来了。如果你比较懒,我这里有现成的、我的录音和一点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至于转化为临床所用,自然是建立在临床过程中啊——不如说,记忆与临床实践这两个是相互促进的。对我个人来说,某些知识点之所以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我和舍友唇枪舌剑地辩论过、耐心仔细地教导过、或者仅依靠自己印象实践过一次,再翻书纠正,再实践。

总之,不管是记忆方法还是临床实践,试错就完事了,总会有方法适合你的。我一个朋友的、年过半百的父亲所说的话我现在还记得:“你年轻犯错,人家会因为你年轻原谅你;你在我这个年纪犯错,人家除了惩罚你之外,只会认为你就是犯错了。没得商量。”

“让我做,我会掌握百分之九十。” 这是我高中教导主任用来鼓励学生的话语。

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现在觉得:哎呀真香。

Q:过度运动导致的膝盖有点痛,大概是走路都会有点痛的程度,建议去针灸治疗吗?

A:感谢提问。

我不仅建议你立马检查、并停止高度可能存在错误的运动方式,更建议你尽快去系统检查、系统治疗。我认为膝关节是一个稳定而又灵活的关节,既耐操又脆弱。

如果你和我年纪相仿、却已经出现了疼痛症状,多半是关节已经出现磨损、炎症一类的改变,而具体的内容、我既没有对你进行详细的问诊,个人在康复这一块的学习也实在是有限,只能点到这里。

但我的了解里面,中医针灸在治疗这一类疾病确实有不错的效果,尤其针对疼痛的缓解、筋膜的松解确实有很切实的临床疗效。当然,我更鼓励你去专门的康复治疗专科去看看,虽然未必是针灸治疗,但那边采用的方法一般会更对症——毕竟专业的事情要专业的人来做嘛。

最后祝你早日康复。要尽早去医院看看哦。

Q:对健身入门小白有什么建议。

A:感谢提问。

首先,明确你的目标:增肌?减脂?保持身材?学会控制身体?等等……评估的方式个人审美与认知不一样,我就不展开说,但我个人认为用BMI与体脂率的区间去衡量也是不错的。

然后,学习一定的健身知识之后,再开始踏入健身房将动作模式也建立起来。如果有条件的话,找一个专业的、起码是有国际健身资格证书的私人教练帮助你尽快建立、并固定动作模式会是很好的事情;

最后,一定要坚持。“灵魂健身杨老师” 这个博主说过,衡量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小白,关键不在于他练的大不大,而在于他有没有建立起符合他自己的、规律的锻炼模式。而这个具体需要的时间我不记得了,但我确实赞同他的说法。

希望能够帮到你。一起加油。

Q:暑假干了啥?

A:感谢提问。这算是个灵魂拷问。我暑假并没有干什么。

我的假期开始于7月12日,回到家之后休整了大约五天、在家做做饭干干家务,就回老家陪伴老人了;

然后在那边也主要是看看家里人那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者想问的,干的是一些并不重要但是能够维系情感的事情,以及交代清楚自己因为实习、不能回家过年这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给我那十分挂念孙子的外婆听,以让她老人家放一万个心。

虽说短暂的一周之后我就离开老家、继续开启自己在家里煮饭婆的生活,但七月已经走到了末尾。

八月开始我去了家里附近的医院见习,在皮肤科跟诊的日子至今难忘。我写了推文,但现在还处于修改的过程,所以可以小小的期待一下哈哈。

两周之后见习结束,就写写文、做饭、出去见见朋友、打打游戏——假期的末尾确实有点沉迷游戏不过这玩意作为第九艺术、还是第八艺术我忘了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然后我的假期就走到了末尾。

是的对不起我并没有学习哈哈。我是废物。我就是纯粹混吃等死、顶多在见习期间学习到了一点点皮毛罢了的程度。

Q:如何尽量消除因为疫情封校不能外出玩耍而产生的失落感。

A:感谢提问。

可以尝试注意力转移——当然这也和个人性格有关。我是个相对比较宅的人,如果不能让我离开某个地方,我就会本能地减少自己对于外界任何东西的回忆或者探讨,以减少自己本身对于外界的向往程度;

然后将自己手头上、身边能够开展的活动与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以充实自己因为疫情封校的生活而不感到苦闷。

举例子的话。高中百日誓师之后,我就把每一天当成同一天来过,让生活简单成 “教室-操场-饭堂-宿舍” 的四点一线模式;上学期因为封校而不能出去,我就把应付考试月、不要让自己挂科而影响未来实习过程中对于实习点的选择作为最高目标,再次开启 “宿舍-自习室-健身房-饭堂” 四点一线的生活。

总的来说,找一些能让你专注起来的事情去做、认真做、反复做、变着花样去做并尝试做到更好,你就会发现这总比一天天苦恼为什么不能出去玩要来得更有意思。

Q:请问如何成为卷王。

A:感谢提问。

首先,我不卷;其次,我就算被你们认为是卷的,我仍然是菜。

正经点,这个问题我觉得和下一个可以一起回答,所以后半部分就看下一个问题吧。

Q:大家都那么卷的环境下是应该顶着不愿意加入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主要想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A:感谢提问。

我自己是 “找到自己的节奏并坚持下去。”

你也有提到 “节奏” 这两个字,这也是对我影响颇深的辅导员在某次开学集会所送给我们的、至今受用的话语。

前面的一个问题我有提到:不要回避或者贬低自己的情感。既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既然你已经认为这是一件内卷的事情,为什么要将自己卷进去呢?

我个人觉得 “内卷” 这个词语现在有些滥用、误用了。我对它的定义是:将自己消耗在无意义的竞争当中,以及和朋友打趣时用来指代 “去学习” 这件事情。

“大家都这么卷。” 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我近年来过于安逸、也可能是你所在的环境与你的周边人更加勤奋而让你感到焦虑。

如果确实是后者,那只是你焦虑而已,这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节奏、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每件事尽力做好啊;在每天看得见的、自己的成就所包围下,你为什么要否定自己的成果、羡慕别人呢——换言之,别人,为什么要在意别人呢?他们只是别人啊。你只需要看见自己是真的努力、不是自我感动地在自习室呆了一天去刷手机、然后说我有学习只是他们太卷了,这就够了。

回到第一个问题:“如何成为卷王。” 心甘情愿地自我内耗、和别人无意义地攀比,你就会是下一届卷王;否则,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每件事情,规划好每条道路,过程正确的条件下总会有不差的结果。

一起加油吧,去“卷”吗?(笑)

Q:如何看待阿富汗局势?如何评价美国撤军行动?你认为中国政府对塔利班新政府的建立持什么态度?希望听到你全面而独特的见解。

A:感谢提问。

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崭新而了解甚少的领域。更何况,我认为这个问题目前仍旧是处于风起云涌、尚未安定的时候,我不太习惯这个时候做太多的评价与探讨,我更乐意在尘埃落定后慢悠悠地回顾事件全貌。所以我下次会回答你的,请给我一点时间去了解。

Q:如何定义朋友?会主动去想和身边某些人交往并且交心吗?

A:感谢提问。

“朋友” 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很宽泛的领域。可以有点头之交的朋友,也可以有刻骨铭心的朋友,也可以有单方面认为的朋友……现在我也还在实践着亲属的某个建议:“你可以什么人都认识一点,但你要学会自我判断他们是怎么样的人,选择和什么样的进行深交并获得你想要的事物。”

所以对我来说,我的性格和我的观念本来就决定了我会在某些时刻去认识某些人士,未能行动的原因除了我懒、就是缘分未到、又或者我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根据那人周身发散的气场作出了 “这个人或许不太容易和我合得来” 的判断。

总的来说,正如前两天和舍友夜谈的时候说到的:“我不是什么存在感特别强的人,我给自己的定位是37度,需要我的时候我能给你温暖,不需要的时候我能和环境融为一体;我会和不少人交谈、并且看起来聊的开,但我交心的朋友至今为数不多;也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我似乎也不太容易成为大家心里印象深刻、或是愿意交心的那个人。”

不过对我来说我并不介意。一切都有安排。一切皆因人愿。

Q:如何治疗社交牛逼症?

A:感谢提问。

社交牛逼症是个新词汇。目前我个人的定义是:有外向性格表现过度倾向的人类,简称过分自来熟。

需不需要治疗,就我个人而言需要划清界限:有没有影响到公序良俗与我个人生活。如果是极端无脑、逮着人就套话搭话还转头将这些事情大喇叭似的广播给全世界听,我建议直接猛药注射、乱棍打死——这不是社交牛逼、更不是外向表现,这就是没脑子、没心没肺。

不管多么尖酸刻薄的语言也好、冷漠无情的行为也罢,如果是这样极端的混沌必定要以同样极端的条理加以制衡。

人类在面对陌生人会自动保持冷漠与轻度警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约能量、同时有利于保持秩序;这种过分热情的人混在里面就好像是加速了原子的混沌、是某种熵增现象,只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换句话说,只会让人心累,更会出问题。

但如果没有越过那条线,让这样的人活跃一下气氛,偶然做一下人群中的小丑也未尝不可。压抑的现代确实需要一些沙雕的、热情的东西来治愈一下我们的心灵——但也希望这样的他们,情商要足够高。但对我来说,我始终对红色性格拿捏不准。(叹气)


图&文&排版:文刀先生


我的匿名提问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