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味道”到底有多好吃?不卖的样品,被人问个不停

发布于 2021-09-12 01:05

“蝴蝶酥礼盒多少钱?”“给我拿两盒葱油面”……9月10日上午,上海第一食品商店一角,一个并不对外销售的柜台迎来大量消费者问询。原来,今年的“上海特色旅游食品”测评在此举行,43家上海食品企业的67件“上海味道”同时亮相。其中,有企业带来了尚未上市的样品,供消费者品尝并收集建议和意见。可地道的“上海味道”颇有号召力,很多消费者恨不得当场买单。

葱油面也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同样有“不适合携带”的问题。但老盛昌将葱油面变成了方便面:面条和葱油拌酱分开包装,消费者买回家热水下面后,倒入酱料拌一下即可,连熬葱油的香葱都清晰可见,口味与堂食几乎没差别。部分消费者听说这是还未正式上市的样品,忙用手机拍下照片,“回头上市后,照着图片上网买。”

消费者愿意掏钱包,还因为“老面孔”有了新变化,以及“新面孔”越来越多。

更有不少产品也进行了迭代。很多消费者对老城隍庙的梨膏糖不陌生,现在多了细条独立包装的秋梨膏,砀山梨含量超过95%,并减少糖含量:上海牛奶棚公司的各式西点一直很有口碑,新推出的英式曲奇饼干礼盒从包装到口味都体现出上海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

日加满、海湾食品、来伊份等品牌是功能饮料、休闲食品等细分赛道的“上海制造”,他们通过IP联名、跨界创新等,把相关变成了年轻人眼里的新“上海味道”。

据了解,今年是上海特色旅游食品评测第12个年头,主办方包括上海市食品协会、市旅游行业协会、市包装技术协会、市食品学会等,并注册了“双手捧出白玉兰”获评产品标志。12年来,累计有347款适合作为旅游伴手礼的“上海味道”入选这一 榜单,可在包装上添加相关标志,方便海内外游客辨识。

评测结果也显示出上海食品业的产品研发后劲和人才储备实力。以蝴蝶酥为例,12年前,这只是上海本地特色点心之一,但通过测评及行业内进行的蝴蝶酥制作技能竞赛,如今制作蝴蝶酥的品牌越来越多,蝴蝶酥也成为上海特色旅游食品的代表作之一,不断有新品牌、新口味加入。

在市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克敏看来,测评是行业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企业互相借鉴参考,最终推动了上海食品行业升级换代,“通过‘单品变群品,爆款进万家’,食品企业提高了技术,也拓展了创新思路,使得每年测评都能看到新面孔。”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