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之死:你想退隐就能退隐吗?
发布于 2021-09-12 02:21
一日闲聊,骆哥说“自我实现”到底是西方人的价值追求,是入世的;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总还有一条退路:退隐,比如陶渊明。
能如陶渊明一般退隐,其实是福分。
终究有人,想退隐也退隐不了。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刘正风,本来安排了金盆洗手,事先也报告了五岳派掌门左冷禅,却仍然不得善终。
我总以为知网论文再多论述嵇康之死的原因,都抵不上金庸以此二人作为嵇康的注解。
“笑傲江湖”的曲谱,本就是嵇康临终演奏的“广陵散”的翻版。
刘正风与曲洋之死,也是嵇康之死的江湖翻版。
嵇康之死,看起来莫名其妙。
他的好朋友吕安,娶了貌美的夫人徐氏,徐氏却被吕安的亲兄长吕巽以酒迷奸。
徐氏羞愧自尽。
愤怒的吕安本来打算去官府正式起诉吕巽,却因为嵇康从中调停,撤回了诉讼。
谁知吕巽反过来倒要赶尽杀绝。
明明自己人面兽心,反诬陷吕安不孝。
吕安因为被哥哥指控不孝而被发配,为自己申诉时,吕安请求嵇康为自己作证。
嵇康愤怒地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长悌是吕巽的字,悌,本来指兄弟友爱。
康白:
昔与足下年时相比,以故数面相亲,足下笃意,遂成大好,由是许足下以至交,虽出处殊途,而欢爱不衰也。
及中间少知阿都,志力开悟。每喜足下家复有此弟。而阿都去年向吾有言:诚忿足下,意欲发举。吾深抑之,亦自恃每谓足下不足迫之,故从吾言。间令足下因其顺亲,盖惜足下门户,欲令彼此无恙也。又足下许吾终不击都,以子父交为誓,吾乃慨然感足下,重言慰解都,都遂释然,不复兴意。足下阴自阻疑,密表击都,先首服诬都,此为都故,信吾,又无言。何意足下苞藏祸心邪?都之含忍足下,实由吾言。
今都获罪,吾为负之。吾之负都,由足下之负吾也。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
从此别矣!临书恨恨。嵇康白。
这就是号称忠孝友爱的正人君子吕巽们的作为。
如此的忠孝友爱,让人如何苟同?
如同我们若身在“笑傲江湖”,如何能同意左冷禅、岳不群?
但当此时,围观刘正风金盆洗手的诸位,仍然只能同意左冷禅。
就像公元263年,三千太学生,仍旧不得不看着自己的偶像从容赴死。
嵇康之死,从直接原因看,无非是为了与朋友的义气,为了给吕安一个证明,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两个人最终都被以“不孝”罪名处决。
他本可以,袖手旁观。
他可以装听不见吕安从狱中传来的话。
他只要不站出来为吕安说话。
他本可以不死。
但他不。
行刑这天。晴空万里。也真是没天理。连个六月雪也不飞一下。
嵇康顾视日影,向人群中询问:我的琴呢?
他那千百年来被传说与他不睦的哥哥嵇喜,带着琴来到他身边。
嵇康得以在行刑之日,再奏一曲《广陵散》。
传说不一定可信的。
你看刘正风,也被传说与师兄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不睦。
刘正风与曲洋被师兄莫大救下,仍然要说莫大俗气。
曲洋叹道:“刘贤弟,你曾说你师兄弟不和,没想到他在你临危之际,出手相救。”
刘正风道:“我师哥行为古怪,教人好生难料。我和他不睦,决不是为了甚么贫富之见,只是说甚么也性子不投。”
曲洋摇了摇头,说道:“他剑法如此之精。但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人下泪,未免太也俗气,脱不了市井的味儿。”
刘正风道:“是啊,师哥奏琴往而不复,曲调又是尽量往哀伤的路上走。好诗好词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好曲子何尝不是如此?我一听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远之。”
嵇喜也如莫大。他给我们贡献了两个成语:
其一:吕安题凤
据说吕安去嵇康家拜访,嵇康不在,嵇喜出迎,吕安知道嵇康不在,连门都不进,就在人家门上写了个“鳯”字就走了。
“鳯”,拆开来就是“凡鸟”。
其二:青眼有加
又据说,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嵇喜去吊丧,阮籍直接翻个大白眼,眼珠子都不落下来。
嵇康知道这事,赶紧带着琴去找阮籍,阮籍才放青眼。
但其实,嵇喜与嵇康是真正的兄弟。
嵇康父亲早亡,他是由母亲和长兄带大的。
嵇康虽然说是个天才,许多事物无师自通,但也要优厚的家庭条件培养。这优厚的家庭条件,是嵇喜提供的。
嵇喜有当世之才,西晋建立后,还历任江夏太守、徐扬二州刺史、太仆卿、宗正卿。打退吴国进攻,平定建业之乱。诗歌文武全才的人物。
嵇喜在曹魏时,以举秀才出身。
嵇喜出仕时,嵇康写了两首长诗送别,把自家兄弟俩比作鸳鸯分别,可想情谊之深。
而嵇喜最终留下的几首诗都是此时与嵇康互相酬答时所作的诗歌。
正是这两首组诗,可以看出嵇喜嵇康兄弟确实只是兄弟,却不是同志。
嵇康想要的生活是这样的:
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皤平皋,
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嵇喜想要的生活,是这样的:
达人与物化,
世俗安可论。
都是可优游,
何必栖山原。
孔父策良驷,
不云世路艰。
出处因时资,
潜跃无常端。
保心守道居,
睹变安能迁?
出仕高官的哥哥,没有阻拦自己带大的弟弟自寻死路。
他只能带着弟弟心爱的古琴,来到刑场。
和三千太学生,看着自己的弟弟从容赴死。
他不介意弟弟的朋友说自己俗气。
他在弟弟死后,编写《嵇康传》,他让自己的弟弟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嵇康此时还有一个儿子嵇绍,当年十岁。
两年前,当嵇康的好朋友山涛举荐嵇康出来做官时,嵇康写了洋洋洒洒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
两年后,临终时,嵇康写好了《家诫》,叮嘱儿子好好活着,也叮嘱儿子,有事情,找山涛。
与吕长悌绝交,是真的。
与山涛绝交,是假的。
这篇文学史必读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有趣。
这封信里,嵇康说自己从小被母亲和哥哥宠着,从来没有内卷去读过什么修身齐家治国的经书。连自律的习惯都没有,所以长成了个大胖子,还很油腻,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小便常常忍到使膀胱发胀得几乎要转动,才起身去便。
表面上说自己懒,要躺平,其实只是想说三个字:不合作。
与谁不合作?
与司马昭不合作。
此时的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
而嵇康的夫人,是曹操的孙女。
所以嵇康的愿望,无非是:
“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无非是,与夫人一起,隐居山林,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朋好友叙叙旧,喝杯酒,弹弹琴,就足够了。
但这封《与山巨源绝交书》,才是嵇康真正的死因。
司马家族不能容忍“不合作”。
吕安之事,无非一个诱因而已,一个理由而已。
把儿子托付给山涛,而不是托付给哥哥嵇喜,就像刘正风与曲洋,把“笑傲江湖”托付给令狐冲,而不托付给刚才为他们拼了命的莫大。
情谊归情谊。
知己归知己。
山涛也不负所托。
嵇康死后十年,嵇绍在山涛的举荐下出任秘书丞。
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个人远远见到嵇绍,激动地去和王戎说:
我在人群中看到嵇绍了。
天哪,他在人群中,就像一只仙鹤在一群鸡中间那样。
是的。鹤立鸡群,说的就是嵇绍。
王戎不动声色,对来人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不敢再“不合作”。
阮籍写了劝进的文书。
向秀则主动出仕。
司马昭大概以为,终究是他赢了:你能不能退隐,还要看我的意思。
但嵇康终究成为他自己,终究不依附于司马昭而存在,哪怕被砍了头。
一千六百年后,袁世凯称帝。
一个叫鲁迅的人,手抄了四遍《嵇康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个志向,不一定指向进步。
可能是:《退步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