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叩问
发布于 2021-09-12 05:30
上面的内容解读了政策,但是有一点不敢苟同:“沦为”技术人员,这个词有待斟酌,我个人理解的是:
让适合读书搞研究的人读大学、心无旁骛,专注科研,在高精尖、理论性科技领域取得国际认证;
让适合搞应用的人,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多实践,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360行,行行出状元,
人人想成为全才是不可能的,
千古一完人也就王阳明一个;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三国演义》里也就姜维担得起,但是其他人不重要吗?其他人一样重要!否则,一个姜维撑得起一个三国吗?显然不
刘关张分工不同,但是不妨碍每个人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刘备、孙权、曹操风格迥异,但是不妨碍都有各自的成就;
貂蝉、大小乔都是美女,万世流芳也就是各自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卧龙凤雏得一人而安天下,皇叔刘玄德得二人鼎力相助,不过三分天下;诸葛孔明能掐会算,肯定早就知道宿命,为什么还能被“三顾茅庐”蛊惑?如果换做其他人,无论如何实现不了天下一统,那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又有何意义?
扯远了扯远了,回归正题,我们作为普通人,其实对子女的期待抛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虚荣不谈,无非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康康康、快快乐乐度过一生。
至于孩子是博士后还是蓝领工人、是小区保安还是程序员、是政府官员还是娱乐圈爱豆,这些通通是实现理想的手段而已。
有的工作表面轻松、有的工作背后付出很多,就像之前看感觉公务员是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实质上720期间坚守岗位、不眠不休的正是公务员、党员干部,普通老百姓顾好自己一家人、不给国家添乱就好。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有适合不适合、喜欢不喜欢;
对于孩子来讲,家长的终极目标是孩子平安、健康、快乐过一生;
上大学还是上职高只不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已。
所以不必执着,但是不执着不代表放任:
家长的认知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长的陪伴才是孩子的起点、
家长的引导才是孩子发展的方向。
有感而发,内容凌乱,不知所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