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子成长|孩子的求助信号,父母们了解吗?
发布于 2021-09-12 07:10
01
咨询故事
02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那么,我一起来来探讨一下「反正」到底代表一种什么心理或者心情呢?
当一个人说「反正」的时候,代表着TA期待别人做一些事,却得不到的经验。
从情绪上,人们会在期待落空时感觉到难过,感觉到受伤害。
有过这种心理经历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再次受伤,不再感到难过,便会慢慢放弃自己对某人或者某事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对自己期待的那个人或者那件事,说「反正」......
可以说,这不是一种对抗,反倒是一种求助,希望对方能看见自己的感受,能帮助自己减少伤害。
当然没有一个父母能够随时随地满足孩子的期待。一个父母,没有透过学习有了体悟,是很难及时地感知和看见孩子的期待的。
但如果孩子经常对你们说这句话,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去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为什么孩子对我有这些期待?
是不是在以往的经历中,他曾被父母满足过,但现在父母却不再这么做了。
又或者他在和别的孩子对比中,发现别的孩子父母会满足孩子这种期待,但自己的父母却不会。
这种对比,让他心里有了落差。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心里那么难过、伤心,他干脆就不断用「反正」这个词在潜意识里降低自己对未来的期待,降低自己对于父母的期待,以此来保护自己不要受到太多伤害。
当一个人常常用这个词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也预示着,他会逐渐地减少和父母的交流。因为人会渐渐在心理上疏远那些总让自己“失望”或的人,还有那些总是让自己受伤的人。
而这时候父母却会错误以为,孩子开始“叛逆”了。
03
如何解决
如果孩子总是对父母说这两个字,父母应该怎么办?
我们先将这句话的潜台词翻译出来。
“反正你不会”的潜台词就是 “我希望你会”。
“反正你不会听我说” 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会听我说”。
“反正你觉得我不如别人”的潜台词就是 “我期待你能觉得我比别人好”。
“反正什么都是我的错” 的潜台词就是“我期待你可以不要觉得什么都是我的错”……
想要应对「反正」的第一步,是学会觉察和看到孩子们「反正」背后的期待。
用心去感受那个说「反正」的孩子内心深深的失望的感觉,他们的无力感、无助感,以及未来害怕受到伤害的恐惧。
如果你还把它解读成「叛逆」,或者跟你对着干,那么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很难进行下去。
第二步该做什么呢?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自己看到了他的期待。
当孩子说「反正你不会听我说时」,可以告诉他:
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我好好听你说话,听听你的观点和想法。过去是我忽略了,现在我会坐下来好好听你说。
虽然父母也不可能满足孩子每一个期待,而孩子的期待也未必全合理。
不管能不能满足,都要让孩子知道我明白你对我有什么期待,我看见了你的期待,我接纳你的期待。
当你做不到时,也如实如是地跟孩子表达。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看见了你期待我... ...我知道你希望我做……我现在做不到/我不能答应你,因为……
即便做不到,如果孩子知道你其实明白他心里的期待,他就会得到一份安慰,即便期待满足不了,也未必就会感到受伤。
孩子担心、害怕的是父母「看不到」自己,而不是父母是否能时时刻刻「满足」自己。
04
你是那个经常说反正的人吗?
如果你是常常对一个人说“反正”的人,你该怎样去看待自己这个模式呢?
如果你常对一个人说“反正”,那说明你对这个人有很多期待,可也知道他不会去满足。这很大程度预示着你们的关系已经出现了障碍。
是否有去觉察一下自己的这些期待是如何出现的呢?是你看到别的人都会这么做,而对方却不愿意做;还是对方曾经满足过你,但是现在却不愿再满足了?
是否有去核对一下?你明确和对方表达过自己的期待,而对方也非常清楚你的期待吗?有些人以为对方什么都知道,但实际上对方可能一无所知,当未得到满足时,便进入了自伤的状态。
感受一下你的期待合理吗?是在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期待吗?如果对方没有能力实现你的期待,他很可能无法给予回应。你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期待和“反正”形成的原因。
永远记住的是:期待永远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遥控器。
如果什么事情都期待别人去完成,去满足,你的人生就被别人操控了。
如果我们总是频繁的在生活中运用到“反正”这个词,也需要考虑是否应该收回一部分「期待」,将这些期待留给自己去实现。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学会自我负责,自己的期待要学会主动地自己去满足和负责。这样你在所有关系中,就会少很多失望,多很多主动性。
The End
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成长化小孩的状态里,
“都是你的错,都是你不好,都怨你......"
在一段关系里,始终不愿长大。
自我选择,自我负责,
是成人化开始的标志,
愿你我,成为心理上的成年人,
一起遇见幸福......
往期推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