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制药】关于贫血,你真的了解吗?

发布于 2021-09-12 09:54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贫血是怎么一回事?

食物能让血管保持年轻?
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探索一下血液的秘密~
缺铁性贫血是什么?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但铁缺乏却一直长期困扰着我们,铁缺乏是发达国家唯一一种营养缺乏症!

据WHO统计,全球多达80%的人口缺铁。
在英国21%的11-18岁女性青少年和18%的16-64岁女性缺铁。
法国29%的2岁以下儿童缺铁。
美国9%-11%的16-49岁未妊娠女性缺铁。

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1、铁的需求增加(或)造血活跃
婴幼儿、学龄前期、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怀孕中晚期、哺乳妇女,铁需求量增加。

2、铁摄入或吸收障碍
素食者或纯素饮食、饮食不均衡或饮食失调症,比如减肥或健身人群,另外年龄>65岁、胃肠道/其他疾病/手术导致吸收障碍、伴有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人群也容易缺铁。

3、铁丢失过多
伴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急性失血,多次献血,出血性疾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人群。

贫血有什么危害?

《柳叶刀》发表的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是全球第五大高发疾病(人数可高达12.4亿)、第四大导致伤残损失寿命年最高的疾病。

其常见的症状不仅仅是头晕、乏力、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会对患者其它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增加认知障碍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围术期死亡风险、早产、孕妇抑郁风险等。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早纠正缺铁性贫血,对患者的预后、康复结局至关重要。补铁补血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教授等多位专家依据中医名方“六君子汤”,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天然中药材为原料,提炼精制而成的用于治疗贫血的高效、安全的中药新药——【益中生血胶囊】

【益中生血胶囊】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教授等多位专家依据中医名方“六君子汤”,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天然中药材为原料,提炼精制而成的用于治疗贫血的高效、安全的中药新药。

   处方由党参、山药、薏苡仁(炒)、陈皮、法半夏、草豆蔻、大枣、甘草、绿矾组成。
   因该处方具有健中焦脾胃,生血液功能(中医认为脾胃在中焦,主运化、生血液),又为胶囊剂型,故取名益中生血胶囊
   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中国中医院研究院西苑医院等九家医院治疗303例贫血患者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9.0%。

目前,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益中生血胶囊使用的小胶囊剂型为独家拥有,也是益中生血胶囊的原研企业。

处方解析
好方、好料、好疗效

 

方中绿矾,性味酸,凉。归肝、脾经。有解毒燥湿,杀虫补血之功。《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虚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医林篡要》曰: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¼¼,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绿矾在方中用量最大,第一取绿矾治脾土虚弱,助土益元,入心入血,治诸血病之功;第二利用绿矾中主要含硫酸亚铁成份,以针对缺铁性贫血为铁元素缺乏之病因,以有效的补充造血原料。

党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健脾益气之良药。二药在方中为主,以健脾生血;山药甘平,有健脾益气兼有补肾之功!

薏苡仁、陈皮、半夏三药合用有健脾祛湿,和胃降逆,在方中为辅,全方各药配合,能够健脾和胃,益气生血

益中生血胶囊既是铁元素的有效补充剂,又是增加铁摄入、吸收和利用的促进剂。其临床应用范围除包括隐性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与缺铁性贫血外,也适应于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这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也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益气生血

健脾和胃,益气生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纳差、心悸气短、食后腹胀、神疲倦息、失眠健忘、大便溏稀、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等;缺铁性贫血见上述症候者。

产品特点
疗效确切,效果持久

经典古方,入选中国血液病教材,适用范围广;


标本同治,内外兼攻——不单能补血,而重在生血;


疗效确切,改善症状迅速,效果持久,服药3周后,血红素升高2g/周;


纯中药制剂,无补铁剂的副作用、无耐药性及其他毒副作用


特采用0.12g/粒灌装,含量高,装量小,更适合妇女、儿童服用。

 

了解更多:

华信紫丹活血胶囊——打造中药降压第一品牌!

华信杞蓉片——肝肾同补、阴阳同调、精血同益,肾虚、选他!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