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发布于 2021-09-12 11:44

近年来,贵州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群文活动、艺术创作展示、非遗保护、宣传教育等服务搬到网上,因地制宜建设本地文化云平台,加强了公共文化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线上线下形成良性互补,产生了倍增效应,让人们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线上服务智能优化

  在新近开放的贵州省图书馆近3000平方米的智能立体书库里,堆垛机、穿梭车和智能分拣机器人运转得不亦乐乎——40余万册可外借图书“安家”在智能立体书库,并同步上传到“云端”,入驻贵图网借服务平台。读者通过手机下单后,从找书到出库,5分钟以内就能完成全过程。

  把实体图书馆内有限容量的服务拓展到云上空间,形式和手段更加智慧、丰富。此项“不打烊”的线上服务拓展了贵州省图书馆“朋友圈”的范围和功能,能够迅速回应用户多元文化需求,效果如一位用户留言所说:“精准对接需求,用实力圈粉。”

  线下建设持续推进

  今年5月31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第四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城市通过名单,我省六盘水市位列其中。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增实力、促改革、惠民生”的文化工程。自2018年4月六盘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以来,该市聚焦创建标准,以改革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在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下,六盘水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备,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9馆1院1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建设文化场所、普及广播电视、配置农家书屋等方式,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乡镇“5+N”工程,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单独设置率和功能完备率均达到100%;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100%;1100与各村(居)设置有农家书屋,配备图书百万册,基层网络不断延伸。

  此外,为了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市民需求,六盘水市还打造了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依托画廊六枝、金彩盘州、生态水城、魅力钟山为支撑的“1+4”文旅融合品牌,以及凉都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活动,让本土品牌拔节生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效供给。

  数字解锁艺术共享

  据了解,数字艺术中心的上线为省文联系统通过互联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搭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了文联系统优质文艺资源数据转化程度和使用率,实现了数据资源从以“存储”为主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性转变。

来源:贵州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