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好学生
发布于 2021-09-12 15:23
教师节大家都在谈论教师,而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培养了一批批好学生。那么怎样的学生才算是好学生呢?
罗翔老师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观点,一起来看看。
视频笔记
1、什么是好学生?
好学生:做学生该做的事情,好好学习,不懂就问。
2、学生的含义
①“學”(学的繁体字)
上半部分左右两边像两只手,提醒我们学习还是需要有人手把手的来教你。
上半部分中间“爻”(yáo),表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是需要互相交互,互相切磋,互相琢磨,互相探讨。
中间部分“冖”,表示我们处在一个蒙昧的状态,也表示我们需要在一个房子里学习。
下半部分“子”,表示知识面前,我们要保持绝对的谦卑。
②“生”
表示:我们要能够生出新的知识,要有创造力。
罗老师从“学生”这两个字出发,谈了他对于好学生的理解。
在这段话的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我们认清的事实,即
“学生”不等于“考生”
学生做了学生该做的事情,好好学习之后,通常也会带来好的附随结果,就是取得好成绩,进入更高的学府进一步学习,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去更大的海滩拾取自己喜欢的贝壳,去创造新的知识。
而考生似乎是“为考而生,为考而学”,太早就背负了过多功利的目的,为面子、为出路、为前途、为利益。充分准备的考生也可以考到高分,考入好大学,但机械化高强度的训练必定会消磨兴趣,目的性的学习也会让青年人缺乏理想。
北京大学危机干预中心的徐凯文教授说他在给学生做心理干预的时候,有个高考状元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我不觉得生命有多大的意义。”
这是一种现代病,叫“空心病”。什么是空心病?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
而得病的原因是:如果孩子从小被功利的目标推着走,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内心尺度的“空心人”。
空心病并不只是大学生才有,也不是名校专属,这提醒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对子女的培养,或者处于青年的自我成长,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提升,过程方法的体验,更要有价值观的树立。可以有适当的“功利心”,但也要去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蔡康永说: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麻省理工的心理学家曾经讲过:解压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做无功利目标之事。
要学会去欣赏生命中的美好。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了无生趣的囚牢……
也许青年人空的不是“心”,心早被功利装满了,满到没有空间放“无用”的事,而这些“无用”的事恰好能成为支撑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柱子。当遇到外部巨大冲击的时候,只有坚实的柱子才能抵御危机。
所以该如何定义“好学生”呢?
我的理解是:有学习动力,有兴趣爱好,有责任担当,有理想志向。
1
END
1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