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观察”(low-A-O)
由资深金融人士和航空飞行爱好者共同运营。
定位:精致-细节-延伸,从E视角解读中国低空开放的步伐,见证低空时代,致力于打造低空飞行爱好者的低空飞行E-1俱乐部!
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9月11日电 题:全国首支航空特勤突击队:“从天而降”的林海守护者连接卡扣、右膝跪地、右手握绳……“嗖”一声,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一班班长李华卫从10多米高的索滑降塔上急速滑下,完美完成了索滑降一整套动作。秋季防火季将至,内蒙古森工集团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分期分批培训302名索滑降队员,为秋季森林防火做好准备。这支全国首支航空特勤突击队人数不多,战斗力极强,护卫着中国最大国有林区。2017年,全国首支航空特勤突击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立,这支30人组成的精干扑火队伍,在原始森林扑火战斗中,第一个到达火场,将空中侦查、防火指挥、火灾扑救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多起森林火灾扑救中屡建奇功。这几日,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队长陆坤为学员们详细讲解索滑降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从理论授课、索滑降时打绳结和挂环方法、地面索控器操作,到塔上和机上索滑降训练等内容事无巨细。“刚开始还真有些害怕,尤其是站在塔顶准备下滑时心跳加速。”绰源森工公司快速扑火队一分队队长张雪峰说。陆坤告诉记者:“以前参与扑救火灾时都是乘坐运兵车到达火场周围,车辆难以到达的火场就徒步。通过培训,特勤突击队的小伙子们熟练掌握索滑降的基本操作,必定为今后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就近开辟机降场索滑降作业、高效扑火作战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小伙子们是一群平均年龄25岁的转业军人,他们脱下军装,穿上扑火服“重新入伍”,扎根林区上火场、战火魔。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勤突击队建队之初,面对陌生的领域,除了日常理论培训外,队员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发研究装备。大家轮着研究、试着拆装,确保对装备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应急维修。过了装备关过飞行关,第一次乘机飞行就有三分之一的队员出现晕机反应,大家向经常飞行的观察员请教,如何克服晕机,得到的答案是“多飞几次”。“无隔音的机舱、刺鼻的航油味、气流引起的颠簸、翻江倒海的五脏六腑……”特勤突击队员祝经宇每每提起初期晕机的难受劲儿,反应就是摇头和一句:“那种感觉,只想开舱门直接跳下去。”过了飞行关,再过索滑降关。“索滑降是特殊技战术,我们从地面到索滑降塔到直升机实战演练再到密林腹地,从轻装到全副武装一步步地训练,多次实践,总结经验,规范细节动作,直到熟练完成。”祝经宇自豪地说。经过几年的训练,他们从雏鹰成长为雄鹰。每年4月份到11月份,军事化管理,24小时战备,他们携带装备乘机巡护,发现小火就近机降或索滑降,直接实施扑救,火势较大时,扑打火头火线,在火场附近索滑降开设直升机机降点,为后续实施机降灭火做好准备和保障。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长闫志刚介绍,特勤突击队与其他常规扑火队相比,主要运用飞行器这个平台解决林区到火场通达性不好问题。“林区重要生态区域往往交通不便利,扑火队员到达非常困难。发生重特大火灾、面对不具备机降和运输条件时,特勤突击队员可以迅速到达火场周围,选择地点开辟机降场地,从而为后续部队和给养运输争取宝贵时间。”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扑救210起火灾,空中运送2.1万人次,飞机使用效率的提高,为扑救火灾赢得先机。陆坤记忆尤为深刻的是,2019年7月12日,刚刚参加森林扑火作战返回机场尚未休整好的队伍,又接到前往另外一处火场开辟机降场地和扑火作业的任务,14名队员再次从天而降,奋战一夜扑灭火情。“3天3夜辗转3处火场。”陆坤简短的话语中,透露着保卫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自豪感。装甲车切入火线,全地形车机动运输,特勤突击队索降开辟机降场地,M-26直升机空运兵力给养,K-32、M-171直升机吊桶压制火头……近几年,地空协作、人机配合,机械化、现代化、立体化正在成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灭火的“新常态”。(完)------------------------------------------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