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老师解读《伤寒论》是一本什么书(四)

发布于 2021-09-13 14:36

(四)
前面谈到了解释系统,就这一点,再补充几句。
人类的文明几乎都是解释系统,都是头脑对现象的理解、分析、研究、评判的结果。如果透过佛法唯识的见地来看,这些都是覆盖在真相上的尘埃,是掩盖于真相之上的噪音。虽然人类的文明走到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但人类内心的迷惑、痛苦、恐惧何曾因之而有丝毫的改善?
依唯识的见地,我们从没有看见过真相,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看法,而所有的看法都源自于过去的、有限的、狭隘、扭曲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以为有一个客观的世界或对境被我们认识到,而实际上客观仍是主观,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看法“捏造”出来的境界。
这其中就牵涉出二个重要的洞见:1、我们一生都活在自己看法投影出来的世界中,世界是自己头脑的一个梦,或者说,我们生生世世只是在自己的梦中生、老、病、死。2、“我”,只是一堆看法而已。
关于这些,并非常人能够理解、接受的,也不是在此要深入讨论的话题,只是想借此来表达,伤寒直观地认识症状本身而不加以演绎的智慧之所在,这一点与禅的“道不用修,但莫污染。”简直是同一个鼻孔出气。
另外,关于症状,也要补充说明一点。
人是身心合一的整体,问诊时人的身高体重、精神状态、性情性格、气质仪表、家庭关系、社会职业、兴趣喜好等等无一不是症状的表现之所在。
 
最后,我们要谈谈疾病的分类治疗。
分类的目的是把疾病条理化、清晰化,以便于更好的认识与施治。
《伤寒论》对疾病的分类只有一种,就是依六经病来认识所有的疾病,所有的疾病归类起来只有六大类——三阴病和三阳病。
但是,为了符合一般民众的经验常识,又专门以同类症状表现为依据将疾病做了一种分类,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伤寒论》是依六经病来认识疾病,《金匮要略》则是以症状分类来认识疾病,但其本质仍然是一不是二。比如咳嗽,六经病都可能导致咳嗽,假如你是少阴病,只需把少阴病治好了,咳嗽也就随之而解。而在《金匮要略》中则是把六经病的种种咳嗽症状收集到一起,告诉你不同咳嗽的不同治疗。
这种分类与目前西医的表面形式是一样的,符合常人的经验。但是,它的治疗原则仍然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的运用。
一直以来,伤寒的学术派竟然都把伤寒说成是治外感的书,金匮是治杂病的书,这不禁令人感叹,果然是“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
伤寒论的书名是晋代王叔和修订的,它是通过“百病伤于寒”——绝大多数疾病最初都是因“寒”而起,继而如何演化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发展过程,通过完整的疾病发展过程揭示疾病的内在规律。金匮则是通过六经病的规律去认识同类症状表现的疾病的各别治疗。既然六经的辨证观揭示的是一切疾病的内在规律,总摄了所有疾病,难倒还有六经之外的所谓“杂病”需要另外的方法去解决吗?杂病,只是说疾病的症状现象显得杂乱无章,但仍然是统一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去认识与施治。关于这一点,可参考我写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文。
比如,癌症或者新冠,无论我们如何命名它们,它们一定会有症状表现,症状一定会有表现的部位与性质,也就一定可以归类到六经病的范畴去认识并治疗。
简而言之,《伤寒论》是通过对症状的认识从而揭示一切疾病的内在规律,《金匮要略》则是在这种规律的指导下去分治症状表现类别各异的疾病,是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而已,伤寒与金匮,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伤寒偏于理,金匮偏于法。伤寒偏于辨六经,金匮偏于辨方证。伤寒偏于体质的改善,金匮偏于“靶向”的治疗。伤寒重于整体、全面,金匮偏于具体、局部。
金匮不能离开体质背景而孤立地运用“靶向”治疗。伤寒也不能一味固守体质的改善而忽略急证、重症的当务之急。轻重缓急、先后主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时下的经方派既潜移默化地受着西医针对性疗效的影响而偏于辨方证,同时也受日本经方派的影响而忽略辨六经,这种偏颇应当为治学伤寒者重视。
不过,还是要强调一点,《金匮要略》只是“要略”,它提出了常见的、主要的、已知的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只是做一个示范,并不能写尽天下所有疾病的具体治疗,至少还有些未知疾病不在其列。但是只在掌握了《伤寒论》的六经辩证原则,参照《金匮要略》的治疗思路,一切疾病无一不在掌握之中。

——王健老师



伤寒三期报名开始啦!
【报名方式】

【报名咨询】
武汉静园伟钢:18086021808(同微信)
见山子凡:15117087087(同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