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秸秆禁烧“一刀切”反转,有补贴又环保!农民拍手叫好

发布于 2021-09-14 07:35

时值九月,金秋时节,农村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秋收秋种的季节。南方早稻早已丰收,北方玉米也要收割了,部分地区早熟的玉米已经上市,今年的价格和去年相比相差不大,玉米小贩收购价格在每斤1.35元左右,东北地区价格稍低,但是也在1.3元以上,这两年的粮食价格都算不错,农民终于能靠种地挣些钱了。                 
随着秋收的到来,村干部同样也迎来了重要的工作,“禁烧秸秆”宣传条幅已经打印完毕,各处路口、地头设立起了“禁烧秸秆值班处”,把这项工作要落到实处,为此上级给每个村调拨了一笔专用经费。
秸秆焚烧在民间争议很大,官方的说法是禁烧秸秆进行秸秆还田是为了农民好,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粮食产量,保护土壤环境等等一大堆好处;
而农民不认可,主要在于农业污染较之于工业污染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一年顶多烧两三次,千百年来的烧火做饭也没有见到蓝天被污染,而工业短短几年的污染就引起了多发问题;同时,秸秆还田造成了大量的病虫害,土地疏松,再加上秸秆腐蚀造成缺苗烧苗等现象,影响了粮食产量;
再加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需要不断地打药,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导致农民收益下降,多种因素之下,禁烧秸秆成了“屡禁不止”,最后村干部不得不白天黑夜的在田间地头看管。
然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很难堵住悠悠众口,只有找到合理的秸秆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因此最近几年,“秸秆禁烧”一刀切发生了反转,首先有部分地区放开了秸秆燃烧,不过要在指定区域和地点。
除此外,多种多样的秸秆处理新方式不断完善,其中秸秆回收与土地深耕让农民叫好。
1 一、秸秆回收
许多地方为了处理秸秆操碎了心,探索秸秆处理新方式,针对农民担心的秸秆还田导致烧苗、害虫增加等问题,多个地方与当地养殖企业、养殖大户进行对接,使用专用的拾草机,把秸秆全部清理出农田;
或者成立专门的合作社,把秸秆压缩成一个个易于储藏的包裹,发给需要使用秸秆的企业和个人,农民从中受益。
对于这几种方式,财政都要专门的秸秆处理补贴,补贴加上额外的收益,农民一件事可以收双份钱,因此很是乐意。
1 二、土地进行深耕处理
目前,不少秸秆腐蚀的药剂研发了出来,对于没有秸秆处理条件的农民来说,撒上秸秆腐熟的微生物菌剂,对耕地进行深耕处理,既是保护了地力,又能有效解决因秸秆导致土地疏松,导致病虫害增加等问题。
目前国家对于深耕土地有专门的土地深耕补助,耕作深度超过30CM的情况下,每亩最低补贴25元钱,再加上专门的秸秆处理费用,也是一笔收入。
随着这些方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已经接受了秸秆不能焚烧的措施,并且去主动维护这项利于农村环境的举措。
要知道,无论说得有多好,燃烧产生的气体对于农村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焚烧秸秆极易造成火灾,如果万一发生不可预测的灾难,最后追悔莫及的还是农民自己。而且,今年一号文件重点要求农村人居环境五年再提升,保障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就是对农民生命健康的最大保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