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新高考如何撬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发布于 2021-09-14 09:07
新高考如何撬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仲立新 任朝霞 小熊教研
2014年9月,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全面开启新高考改革的探索与实践。6年多过去了,上海已有4届学生通过新高考进入高校。“招”和“考”的改革给高中学校的“教”和“学”带来哪些新的变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日前,记者围绕这一主题采访了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
成为学习新常态


分层走班+生涯规划
引导学生新成长
全面育人
成为高中教师新使命
记者: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是如何推动教师适应变革、发展提升的?
贾炜:上海在新高考改革推进的第一时间,就对教师适应新高考改革和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专业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梳理,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分层分类设计,重点培养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学科本体知识把握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能力的“1+5”专项能力,针对学生选学选考和生涯规划的需求,探索建立成长导师制,依托教师与学生匹配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在教学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也逐渐成为高中教师普遍的价值认同和责任担当,为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筑牢了基础。
针对新高考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部分学科教师配置不足的问题,上海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教师共享机制、开发数字化优质课程资源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协同等方式,优化高中学校的教师配置,持续加强高中“双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学科教师培训与教研,同步委托本市师范类高校加大对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和供给,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部分学科教师配置不足和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


特色优质
成为高中学校办学新追求
记者:新高考改革推动了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在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上海高中学校的生态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贾炜:上海坚持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早在2011年就启动了。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15所特色高中,对已命名的特色高中放开一定的自主招生权,极大激发了高中学校的办学活力,也使“特色优质”成为越来越多高中学校的办学追求。
目前还有59所特色涵盖人文、科技、艺术等各领域的项目学校,正在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深入挖掘与建设自身的办学特色。
针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学校,上海采用分层分类指导的方式,支持每一所高中学校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实现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向“全面育人”的转变,进而优化高中教育生态格局。
多管齐下
推进整体育人方式新变革
记者:接下来,上海将如何巩固新高考改革成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贾炜:下一阶段,上海将在新高考改革已形成的实践积累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一是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双新”课程改革,着力推进“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加强“五育并举”,落实“大中小幼德育课程一体化”、学科德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等各项工作。二是全方位明确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基本标准,推动实现高中校舍建设从行政班教室向学习空间延伸,教育装备从共性标配向个性化定制延伸,信息化应用从产品使用向网络环境建设延伸,师资队伍从校内向校内外兼容延伸,课程教学建设从建构落实向管理服务延伸。三是探索实施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构建涵盖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和治理能力四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改,进一步驱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办学水平提升。四是继续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探索将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与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改革相衔接,指导高中学校带动初中学校联动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整体育人方式变革。
— THE END —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02日第06版
(记者:仲立新 任朝霞)
本文仅用于分享交流,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