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热水到底怎么喝才健康

发布于 2021-09-14 11:40


每当家里有人生病时,长辈总会再三地叮嘱“多喝热水”,仿佛喝热水是万能的。喝热水真那么管用吗?热水到底该怎么喝呢?

  

喝热水的说法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数千年前,热水还不叫热水,叫汤。《黄帝内经》中提到:“病至而治之汤液。”《孟子·告子上》亦有记载:“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另外,在古代,热水是比较珍贵的。因为烧热水需要柴火,来之不易的柴火多数时候被用来烧饭或沏茶。所以,一般普通家庭多数时候都是直接饮用井水或者泉水,而只为老人和生病的人供应热水。

热水究竟应该怎么喝才有益身体健康呢?




要喝温度适宜的水

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6~37摄氏度,内脏的温度比人体表的温度稍高一些,因此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是最适合人体摄入的。温度过高的水,尤其是大于65摄氏度的热水,容易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增加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凉水或者冷饮,不仅容易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痉挛,而且还让胃肠道担负起加热食物的额外工作,加重胃肠道的工作负担,久而久之易导致胃肠道功能不良。

安排好喝热水的时间


饭前半小时少量饮用热水,可以缓解空腹高胃酸引起的不适,还可以唤醒胃肠道,为接下来的进食做好准备;午睡后体液蒸发,人容易感到口渴,此时可以适量喝点热水;下午3时~4时,身体已经有些疲惫,此时适量喝热水不仅可以调整精神状态,还能促进代谢,有一定的减肥效果;睡前1小时饮用不超过200毫升的热水,可以补充夜间经呼吸和皮肤表面蒸发消耗的水分,稀释夜间升高的血液黏稠度,对身体有益。

热水不是越多越好

大部分人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每天按照时间段分次饮用,每次饮水量以100~200毫升为宜。

以下情况应特殊对待:发烧、腹泻、参与高温作业、运动量大的人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患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胸腹水、水肿等疾病的患者需要适当减少饮水量,以免影响病情。

晨起一杯白开水

很多人特别讲究晨起一杯水。他们认为晨起喝一杯蜂蜜水、淡盐水,或柠檬水,有益身体健康。

其实,淡盐水的配比很难把握,人们自行配比,往往很难达到合适的浓度,而过多地摄入盐分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胃病患者如果喝柠檬水,则会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如果喝蜂蜜水,则有血糖升高的风险……

所以,最简单的还是喝一杯普通的温的白开水,少量频饮可以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唤醒机体的代谢。

多喝热水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热水干净、卫生,还能补充水分,喝对了对身体是有益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胃虚寒的人喝热水确实可以温煦中焦脾土之阳气,有利于脾胃对食物的运化吸收,从而产生营养精微,对人体是有益的。

作者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科主治医师 王晨晓(若有侵权 联系删除)

01
02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