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和扎克伯格都追捧的「元宇宙」,到底有多神奇?
发布于 2021-09-14 17:41
最近几天,科技圈什么最火?
不是5G,不是机器人,也不是自动驾驶。
而是一个横空出世、吊打一切的的超级概念:元宇宙!
今年3月10日,“游戏乐高”Roblox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元宇宙概念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超过400亿美金,直接翻了10倍,短短三个月市值就超过了老牌游戏大厂艺电。
“元宇宙”概念迅速崛起,并呈燎原之势。善玩新概念的科技巨头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场博弈,苹果、腾讯、微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早在2020年12月,马化腾在腾讯内部刊物提到一个跟元宇宙非常接近的概念:“全真互联网”,称其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
今年4月,字节跳动斥资90亿元收购VR硬件创业公司Pico,再度为“元宇宙”概念吹了一波热风。
同样在4月,游戏公司Epic Games宣布已筹集到10亿美元投入其元宇宙计划。
5月,微软公司宣称正在努力打造“企业元宇宙”。
7月底,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喊出了“all in 元宇宙”的口号,表示希望在未来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并且当下Facebook有约20%的员工都是在AR/VR事业部。
就在中秋快要来临之际,阿里又推出了一款名为NFT的数字月饼,号称是来自元宇宙的礼物。
......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企业或产品贴上“元宇宙”的概念,就会立马引来注意的目光。甚至,已经有人吹它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态!
听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真的是“爆发了小宇宙”,还是说了个空气呢?
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南派三叔在《盗墓笔记》结尾写道,“小哥”张起灵在青铜门后看到了“终极”,而这个终极却一直仁者见仁。
如今,时代也许给出了一个互联网“终极”形态的想象,那就是元宇宙。
元宇宙这个词,最初源于1992年的一本科幻小说《雪崩》,书里是这样描绘元宇宙的:
“只要带上耳机和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连接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另一个三维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尽管书中有详细描述,但是元宇宙仍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1、元宇宙是游戏么?
当我们提到元宇宙、提到虚拟世界,总会想起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头号玩家》,这部描绘虚拟现实游戏的电影。
那么,元宇宙是游戏么?
按照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公司的说法,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八大要素,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游戏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级形态。
技术方面,两者还有很大差距;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元宇宙才刚刚起步。
只能说,未来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戏为起点,发展为互联网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数字化娱乐、社交网络,甚至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
2、元宇宙的4大特征
关于元宇宙的说法,不是游戏就是虚拟,概念还是很虚。有没有更具象的总结?
华安证券曾对元宇宙的核心特点进行了四点总结:
第一是同步和拟真,虚拟与现实高度互通。
第二是开源和创造,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可以在元宇宙进行创造,形成原生虚拟世界,不断扩展元宇宙边际。
第三是永续,元宇宙平台不会“暂停”或“结束”,而是以开源的方式运行并无限期地持续。
第四是闭环经济系统,用户的生产和工作活动将以平台统一的货币被认可,经济系统是驱动元宇宙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引擎。
简而言之,元宇宙是沉浸式的虚拟空间,用户可在其中进行文化、社交、娱乐活动,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对虚拟资产和虚拟身份的承载。
2021年,元宇宙的元年
刚才说到,1992年《雪崩》这本小说里就提出了“元宇宙”这个概念,时隔29年,怎么突然就火了呢?
很简单,时机问题。天马行空的想象,提早了就是疯子;把握住时机的,才是天才。
1、技术的突破
元宇宙在2021年成为风口的原因主要在于硬件、软件的日趋成熟。
软硬件方面,5G将端到端的时延控制在10ms以内,使得3D视频等弱交互内容观看流畅度大幅提升。
从产品上看,AR、VR产品确实放量明显。2021年,虚拟现实穿戴设备制造商Oculus的最新VR产品销量持续超预期,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于虚拟现实的想象。
云计算、芯片、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刺激了元宇宙的概念复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已经摸到了元宇宙的门槛,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
2、日益扩大的需求
如今,全球世界范围内疫情的不确定性还在不断减弱人们在物理世界的联系,也加速了数字世界的完善。
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留存和交互的时间更多,对虚拟世界的需求和服务便更加开放和认可。
3、资本的追逐
互联网这几年确实没什么大的行业主题,虽然区块链算是一个互联网的分支,但2017年之后,互联网就再没有高潮了,平淡到没有新概念,所有的业务都试过了,所有的新东西也都试过了。
互联网世界正处在一个缺乏下一代创新技术平台的空缺期,而元宇宙就成了这个背景下的宠儿。
从 Roblox 将 「Metaverse」写满自己的招股书,Facebook 宣布要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元宇宙已经被寄予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厚望,大批科技公司争相高举元宇宙的旗帜呐喊,生怕自己被定义成古典互联网公司。
字节跳动将布局这一战场视为击败腾讯的关键,正如Facebook将元宇宙这个战场视为取代谷歌关键一样,从国内到国外,巨头们牟足了劲儿,把元宇宙当成了公司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
有了资本的加持,元宇宙至此火得一塌糊涂。
元宇宙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备受资本追逐的元宇宙概念,已经让许多相关或不相关的公司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投资,资金疯狂的涌入游戏、AR、VR等相关行业,大有元宇宙明天就能够建成并且被全世界用户所接受的态势。
1、元宇宙会一夜到来么?
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那么多公司都在谈论元宇宙,但元宇宙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是一个当前技术还不能实现的超前 " 概念 "。
如今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如同2005年Web2.0时代的智能手机。当时Windows Mobile和塞班楚汉争霸,直到2007年iPhone的诞生才成为智能手机的标杆。
当前关于元宇宙的初步共识认为,人们的社交网络,正从平面化的1.0、2.0时代,向立体化、沉浸式的3.0时代迈进。
元宇宙并不会一夜到来,至于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需要十年?二十年?我们谁都不知道。
2、元宇宙的技术壁垒
虽然相比较于几年前,元宇宙的软件、硬件技术都有相应突破,但离真正的规模应用、实际盈利还有遥远的路程。
比如,目前AR和VR设备仍然存在缺陷,无法完美贴合用户的需求:图像渲染和视频质量影响用户临场感、逼真度,只有当VR达到16K之后,才接近于人眼的‘完全沉浸感’,而市面上VR设备的分辨率最高支持到4K。
从性能上说,现有VR设备的算力负荷大,功耗过高,直接影响续航。此外,真VR需要大带宽、低时延网络,目前5G渗透率仍然很低。
元宇宙目前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实现技术的突破才是关键。
元宇宙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尽管对于元宇宙什么时候到来,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我们也很难预测到未来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但是,元宇宙已经开始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变化了:
美国著名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全球1230万游戏玩家成为虚拟演唱会观众。
家长们在沙盘游戏《我的世界》和Roblox上为孩子们举办生日派对。
2020年,疫情导致高校毕业典礼无法正常进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我的世界》里复制了整个校园,邀请大家上游戏举行毕业典礼、还有扔帽、礼成环节。
全球顶级AI学术会议ACAI在《动物森友会》上举行研讨会。
Roblox影响了整个游戏生态,吸引的月活跃玩家超1亿人,创造了超过1800万个游戏体验。
......
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元宇宙里的故事。
游戏这个元宇宙雏形,触发了人们对“元宇宙”的期待,更让我们窥探到了关于元宇宙的未来。
写在最后
当然,如果人类未来完成了从现实宇宙向元宇宙的数字化迁徙,那么技术限制、金融服务监管、侵犯知识产权、伦理边界等诸多现实问题也将伴其同行。
这些都需要人类不断地思考,制定出对应的准则。
不管怎样,道路上曲折的,前途上光明的。
还记得大刘在《三体》里的那个经典论断在我们的耳边嗡嗡作响:
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往虚拟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