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想》(2021-258-978)

发布于 2021-09-15 02:21

新四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舞团 江苏省歌舞团 - 正义之声—100首优秀抗战歌曲集


《人类的思想》第978期目录

一、左 非 :夜越来越长(八首)

二、湄 :一场对美的朝拜(组诗)

三、牧雁人 :替 身

四、刘章建 :辛丑秋夜雨

五、田 力 :凌晨,在工厂(八首)

六、梁 衡 :深巷里的老墙

一、左 非 :夜越来越长(八首)

1、 月光曲

湖上

你说翡翠
我就指着
这一湖水的满绿给你看

你说莲
我就想到
千手观音拈花的微笑

羊脂玉在月光中沉潜
一到六月他便点亮一盏灯
看她在空中结籽

     

2、糖纸


轻轻打开它
就打开了一扇旧时窗棂
一座村庄
一条河流
院子里蝴蝶的斑斓
蜜蜂在夹竹桃上的尾刺
如雪的麦场
飘飞的芦狄
紫色的梧桐花春天广播的小喇叭
这一切
一如这些糖纸的胶着的时光
扉页里跟随我多年
直到我山穷水尽 
直到我柳暗花明


3、夜舞交响曲

西尔维娅普拉斯这个美国女人
现在几乎占据着我的全部
至少从冬至到现在视线不曾游离
所有的休闲时光都在浸泡

我双手上的《夜舞》在灯光下旋转
一个世纪的浪漫与伤痛
她怀里黑猫温顺可爱
月芽一样的眼白机智突兀服帖
她反复撕裂的灵魂
她怀抱柔情犹如怀抱夜色
双臂孤独  无力
黑色水晶在幽暗处闪着光亮
穿过天堂的黑色失忆症
她说
她谜底一样的人生短暂而疯狂
在血里歌唱,在火焰上舞蹈
她深爱的灵魂
也深爱着深渊


4、秋天深了

该走还是留下
一条路伸向两极
双腿钉在原地被撕扯着

假设再加点外力
你细小的暗示
就会使我瞬间改变心意

离枝桠远点离天空远点吧
一辈子都在风中飘浮
拿捏不定

最后一枚棋子
还没有落下
一场细雨绵绵
从紧攥的掌纹里渗出


5、火焰

谁说那些树叶枯萎  那是火焰
点燃了季节火势朝你我蔓延
那条河流清澈映照我红丝巾上的花纹
微风在水面上吹拂
我们的影子在其中安静从容
鸟巢把天空举的更高
枝桠密织着林间空地
红黄油彩大块涂抹着远处的烟岚
如果不是你唤我时有树叶从额头
滑落
我的双脚在厚厚的落叶间深陷
我差点把你误作我的爱人
把眼前的繁华误以为是昨日
把秋天误以为缤纷的春天


6、大雪

冬天深了夜色很凉
你已寒意彻骨
我也是
触及到外面厚厚的大雪
堆积在你的胸口
你温暖不了自己,向何人取暖
温度一降再降
院子里叶子飞来飞去
旋转,停顿
一片遮了你目,一片乱了我心
不见悲喜
找不到故乡的来路
夜越来越长
长过三千白发


7、 落日
 
我喜欢落日
从树叶缝隙间筛下来
那些笔直的树木投下暗影
分割着暗处的分行
高举的火把失去了鸟的鸣响
它们渐渐习于安静
你我的脚步声时有时无踩着一片树叶上
我摆弄着风中的头发
把衣衫整了再整唯恐在你面前败露
羞惭
这宏大的背景仿佛一场重大的叙事
惊艳着林中秘密
我驻足沉浸于层林尽染一场大片的录制中
不可自拔


8、镜中

仿佛久未谋面的朋友
已习惯每天与自己打个招呼
哪怕在镜中与另一个自己
默默对视一会儿
我说我不是你的皇后,身边也没有
侍女
我要陪自己静坐一会儿

【作者简介】左非,本名赵文涟。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歌作品发表《扬子江诗刊》《中国诗人》《四川诗人》《当代诗人》《滇池》《时代文学》《澳门月刊》《山花》等。2016年山东省第十七届诗歌高研班学员,2017年浙江二期鲁院班诗歌班学员,多次在全国诗赛中获奖。出版诗集《羽化的灵魂》。(来源 :流光诗歌)

二、湄 :一场对美的朝拜(组诗)
1、冷兵器
 
盛夏七月不寒而栗
泠泠咄咄逼于热
在生死之间反复辗转  
 
这是不是很像爱情?
不一定夺人性命
却会让人
在得到和失去之间
动摇如钟摆    
 

2、沙湖
 
无限珍惜可能的每一滴水
向偶尔路过的白云致意
向地底的深处竭力汲取
向遥遥相望的黄河借取
 
一声惊呼  一泓碧潭
突现茫茫沙丘深处
天光云影徘徊  绿树青草环绕
 
生命可以璀璨如奔腾的江河
可以平淡如一池清泉
可以花团锦簇纵横恣肆
可以寂寂无名独守一方
 
珍惜和坚守
创造了荒漠中的奇迹
 

3、贺兰山
 
白云凝滞  大山静默
石上隐隐的刻痕如婴儿的胎记
踜蹭的山石变得柔软
 
山石间  时有岩羊
卧于石上  俯瞰如帝王
跳跃于峭壁  如履平地
 
游人来了  像一阵风吹来
指点  聒噪  拍图    
绝尘而去  像一阵风吹过
 
不变的  是大山的苍茫
与石缝间苔绿的生生不息
是亘古的寂寞与不灭的生机
 

4、杭州
 
是钱塘王的杭州
是白蛇青蛇的杭州
是苏小小的杭州
是白居易的杭州
是苏轼的杭州
是岳飞的杭州
 
浩然正气和奸吝之气在此交锋
神话、历史和现实在此交错
在街角  一不小心
就会撞上传说中的人物
 
西湖荷叶接天碧
梅妻鹤子世所奇
最绿最江南之地
你不来就我  我来就你
年年来归
像是一场对美的朝拜
 

5、西湖
 
三潭斑驳  泛着时光千年的苔痕
湖水深浓  蕴蓄风月无边的故事
 
蝉鸣聒噪  遮蔽鸟鸣的清丽
游人海海  打破老藤浓荫的宁静
 
冬日的西湖方好
黑白的画面  斜阳余晖涂上一层淡淡的光泽
 
或能随着张岱去看雪
或遥遥地致意他的孤绝
 

6、孤山
 
梅已去  幻化千万身
隐于翠微
鹤已放  亭前似见展翅
似闻鸣啾之声
 
有梅可共语
晨昏明晦  一刻的欢欣
一刹的失落  皆不积块垒
有鹤可共戏
山水意趣  幡然一悟
歌之蹈之  抒怀解颐
 
疏影横斜  映照自由自足的喜乐
暗香浮动  氤氲自适自持的洒脱
清风明月本无主  自我即为主宰
不必庙堂之上  唱罢登场的往复
 
清晨走过  孤山顶上的平台
有人在打坐  吸纳天地之气
 

7、上海
——兼致2021毕业生
 
时间平顺,梦想平顺
像黄浦江的潮,水平面
总在不经意地抬高
 
徜徉江边,你们青葱的脊背如此坚挺
端起卡布奇诺,大西洋仿佛就在杯中
而豫园的小笼
更像你爱听的沪语吴音。温软,滋润
 
过外滩,渡浦东
水面和你心中会划出
比万国建筑更富变化的曲线
逆流而上,是来路,也是新征程
 
顺江入海,将从世界里拎出新的时空
弯腰捧起江水,或许你会发现
它有你血脉的欢欣与颤动
 
你抛起的硕士帽,高于外滩的钟楼
也高于家乡的榉树及那只
勤于布谷的鸟。但将低于
被你目光牵着向上的脚步
 
荡胸生层云。出蓝!青未了
【作者简介】湄,沪上某高校副教授,诗作见诸《安徽诗歌》、《青年诗人》、《诗歌文学网》、《风华诗刊》、《新诗简》等。好旧体诗词,亦爱现代诗。(来源:海诗刊)

三、牧雁人 :替 身
又是一个暖冬,来年的春天
也没下雪
候鸟回北方去了
鄱阳湖地区的水面,滩涂,草甸
和堤岸,河道,山坡
只留下羽毛和白色的鸣叫声
东南风扬起漫天羽毛
仿佛缤纷的雪花
一个小女孩欢叫着追赶
她的裙子飘飞像一只鸟儿
         2021-6-2

【作者简介】黄玉生,笔名牧雁人,江西兴国人,居南昌,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上百万字。出版散文集《残景》。创作诗歌、歌词各数百首。其中,作词歌曲《亲爱的你不要哭》,2014年《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排行榜列前三。组诗《马》刊登于大型新诗丛刊《星河》杂志。诗歌《袖》获中国诗歌流派网微诗栏首期同题赛《微妙》金珠奖,《故宫》获中国诗歌流派网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印度洋赛季优胜奖。诗歌《中美贸易大战》及评论刊登环球时报英文版,英国泰晤士报转载。诗歌《亡魂》获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国际联赛”优秀写手奖。微信hys70186335(来源 :中国诗歌网)

四、刘章建 :辛丑秋夜雨

我没有想到

这个初秋的夜雨

会肆虐成疯狂得

噼里啪啦

不知道即将秋收的稻谷

能不能承受住

上天格外的恩赐

还有那些

没有收获的包谷和花生

那些红薯

那些黄豆

时令的错位

没有获得植物的青睐

反倒让人

替植物担忧起来

如果我是那些无辜的草棵

如果我是那些卑微的生物

如果我是贫困村里的人

如果我是撤离带的村

如果我是可能泄洪的库

一切皆有可能

我知道

我听雨的时候

不仅那些植物

还有那些

那些防洪的人

那些扶贫工作队的人

都在枕戈待旦

都在高度警惕

他们

都在和雨

做一场

你死我活

的争斗

听着窗外的雨声

越来越响

我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我希望明天是

晴朗的太阳
晒干洪水
晒干路径
晒干思想
不凉
【作者简介】刘章建,现居陕西洋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行走的记忆》、杂文集《英雄不问出处》等作品。(来源 :汉风悦读)

五、田力 :凌晨,在工厂(八首)

1、凌晨,在工厂

凌晨五点,天快亮了
在古代,这个时辰应该叫
寅时,或者五更。可能
还会有巡夜的梆子声。我还没睡。我随手翻看这本
叫《零度》的杂志
这本杂志已经寄给我
有些时日了,我现在才读,觉得有些
对不住编选它的人了。厂房外的树
又长高了一点点
凌晨五点,厂房外的花,又被工厂淌出的油
染红一点点。哦,春天了,我扭开
这台半旧的收音机,电台里又在播报工业明胶
以及
菲律宾和南海诸岛。哦,春天到了
我披起旧棉袄踱步,在厂房里,从这台机器,走到
另一台机器。


2、淫雨霏霏

他练习在雨水里睡觉
不撑雨伞
不穿救生衣,不扶
白水泥的柱子
并且行走。并且梦到喜欢彩虹的人
三五成群
一下一下用扫帚
清扫扩音器里的杂音
并且公交车盛开着生铁的花,在凌晨
他练习在雨水里睡觉,梦里
自言自语说着湿漉漉的话。这场雨已经
足足下了两天,一些白颜色的鸟
偶尔慌慌张张
飞一下
废墟里的鱼,偶尔踉踉跄跄
吐出一口水泡。没有谁突然跑过来
抱住他,也没有一条闪电
慢慢照亮他


3、在低处

相对于彩电塔
附近那座矮山,就是低处

相对于那座春天开花,冬天压雪的神社山
不远处的高炉
就是低处

相对于淌铁水的高炉
马丁炉就应该算是低处

相对于马丁炉
炉子底下的渣道沟绝对就是低处

几个穿旧工装旧绝缘鞋的人
用大板锹清渣
天快黑了
他们还在往低处清,看不准他们的面孔


4、劳动湖公园

她退休以后
他又在工厂里干了三年,也退了
他有狼吞虎咽的毛病
腰不好
酒后手指发抖
她知道这些。那些草刚刚泛绿
脚踩上去
毛茸茸
长椅子上也新刷了油漆,而他喜欢
旧衣服上的旧油漆。她头发
塞进帽子里
后来剪短了,似乎她
永远都是短头发,用左手拿筷子,嗓子憨,晕车
穿大一号的
绝缘鞋
腿上有痣
他知道这些。涟漪中有一些
穿丁麦穗小鱼
如果
湖水平静
风只吹岸边春柳,和春杨
那这么多年,油泥里的异香
就白白地
涂抹了旧工厂的旧天空


5、关在笼子里的钢水

不是狮子、虎、豹,不是大雁、鹰、丹顶鹤
不是动物,却是
动的物

是滑动、扭动、转动、鸣动、律动
是不动了,然后再动
是喊它是什么
它就是什么的那样动

是矿工那样动,是烧结工那样动,是化验工
那样动,是仪表工那样动,是皮带运输工那样动
关在笼子里的钢水
泛着花
像一只纤纤小手轻巧地拍着脑门那样动


6、铁

它的身前身后
身左身右
全是和它差不多模样的铁

早晨醒来
它发现它的身前身后
身左身右
堆着的全是和它差不多模样的铁

昨天夜里它实在是困急了
甚至不知道自己
是怎么由红变黑的,甚至不知道自己
是怎么由柔软变僵硬的


7、六箱

这一次是六箱
弓下身
只看脚下,不必看远方。起初
是一箱、两箱、四箱
终于从某一次开始
是六箱
从一月开始,还是从四月开始,从二十岁开始
还是从三十岁开始
从夏天开始
还是从秋天开始
都无关紧要。这一次,是六箱,干完了这趟活儿
就是五月了,劳动了的人
就过节了


8、倒了又站起来的树

又下雪又刮风的时候,它紧贴着
铁皮外墙
倒在了地上
我们都说,这下完了
看,树根儿都撅出来了一半
天暖和起来以后,它倒伏在地上吐绿,长叶子
仿佛藤蔓一样
这几天
我们再从它身边走过去
它居然扶着铁皮,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
这一棵
死里逃生的树,这一棵
身上留着疤痕脸上沾着污泥浊水的晃晃悠悠的树
【作者简介】田力,辽宁鞍山人。做过有轨电车售票员,炼钢厂工人。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留在工厂的指纹》(来源:工人诗歌)

六、梁  衡 : 深巷里的老墙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来源 :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