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 跻身全国试点,南通如何探路”双减“?
发布于 2021-09-15 05:52
国家“双减”政策发布后,南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一起,成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内唯一试点城市。8月27日,南通正式发布“双减”实施意见。
全面实行“双减”的南通,为全国、全省探路。“双减”给南通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南通版的“双减”,有哪些具体举措?南通又如何在“双减”同时,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
“双减”显效:学生甩掉沉甸甸的书包
“双减”目标:社会教育焦虑明显缓解
“双减”底气: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
“双减”之后, 家长该干啥
郑 焱
在南通采访教育局副局长朱全中时,他的手机响了。朱全中说:“有一个朋友发了条微信,说现在‘双减’了,家长解放了,他可以天天出去喝酒‘掼蛋’了。”讲完后,这位中学校长出身的副局长轻叹一口气。
“双减”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必须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部分学生“偷跑”“抢跑”,必然导致焦虑情绪蔓延,形成一人站立、全体起立的“剧场效应”。“双减”,需要家长、老师、培训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协同减负”。
而“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回归教育本质”。“双减”之后,孩子们有了大量课余时间,这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家长将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同样会使“双减”效果大打折扣。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双减”工作所针对的,正是这个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家对推进“双减”工作所下的决心之大、所采取政策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