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发布于 2021-09-15 05:41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注解: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上一章阐述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的道理。有余,损掉,通俗的说,也就是弄死它。不足,天道给补足,那么也就到了生机行进的时候。如果柔弱到了极致呢,那么天道就可以无有穷尽的以道补之。本章接着上一章,进一步阐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莫过于水。道德经多处以水喻道,为什么呢,因为水和天道一样,至柔至弱。水驰骋于万物,无所不能通利。道,比水还要柔,柔到了无有。

道就像宇宙之水,无处不在,无处不驰骋,无处不通利。以无有观之,天下最致密的物质,都空旷如星际。我们现在的观测工具,可以看到很小的微观粒子,而微观粒子之间,并不是互相紧挨着的。它们之间的空隙,按照结构上的比例看,和我们所看到的星空中的天体一样,互相都离的那么遥远。

以无有入无间,驰聘天下之至坚,就是这个道理。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攻万物,通利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克。故日,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是喻指道,驰骋于万物之间,而万物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而不得不易谓之道,此谓不易之易。道之体也。

水之性,亦有不易之易。至柔至弱者,道也,不易之易。

坚强者,物也。变易之易。凡变易者,皆有气数。

阳极则阴生,物壮则老,物老则死。

凡不易者,其寿死而不亡,同于道,齐于天地。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者道之用,强者物之利。道可胜物,物不可胜道。

柔者道之虚,刚者物之坚。无可胜坚,坚不可胜无。

天下人都知道,道可以胜物。但是天下人都不知道,该怎么以道胜物。

是以圣人云:

所以,圣人说。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社稷主,就是指国家的君王。

水若道,圣人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圣人贵道而不处于物。众人贵物而恶道。

以俗观之,世人所好,不过富贵显达荣耀贤能于世。世人所恶,不过不器不物不荣不显。不器不物者,为世之垢。

圣人不欲见贤,是以受国之垢。处道而不处物,物物而不物与物,以道莅天下,方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以人之道有为,助人之生,日益生,益生日祥。以世人观之,不益生,日不详。

以天之道无为,达人之生,日贵生,贵生日王。以天道观之,贵生者,日长久。

受国不祥,不为人之道,不益人之生。而为天之道,而贵天之生。

合于人道者,是为天下臣,合于天道者,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反者道之动。

美言合俗,正言合道。美言若正,正言若反。

玄德,与物反矣。正言,与世反矣。


《至道经典》学习群邀请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为子孙后代的伟大而学习。

心正则身正,身心同提升!

如何才能知周万物而不惑呢? 
见素抱朴,而寡欲,
做个真正有思想的中国人

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八年

辛丑岁:八月 白露

欣赏,请点这里!

延伸阅读: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贤於贵生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什么是华夏文化

墨武文华书院『公益读书会』邀您一起读书,亲子共学共修

墨武文华书院『经典研学周末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