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内蒙古?你了解内蒙古吗?你可能对内蒙古一无所知

发布于 2021-09-15 06:52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你好,我是内蒙古,这是我的介绍

姓名

在中国的正北方,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她形似一匹腾飞的骏马,亦似一只展翅的雄鹰。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草原民族和草原文明,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生活着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这里创造了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这里,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住址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这片辽阔的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并存,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防线。

身高体重

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家庭成员

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众多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55个民族。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2534.0万人,比上年增加5.4万人。

自我介绍

谱写“模范自治区”繁荣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上世纪50年代就被誉为“模范自治区”。从此,虽然经历曲折,但始终坚定信仰,一心一意谋发展,终于走向了今天繁荣富强、美好和谐的新生活。

8月的内蒙古大草原,时而天高云阔,羊群徐徐,马声嘶鸣,驼铃叮当,时而彩虹与雨水相连,青草在云层透下的阳光中闪着微光——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这是祖国正北方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策马奔腾实现腾飞

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携手奋进,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宝贵经验,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民族团结犹如草原的阳光,滋养着各族兄弟姐妹的幸福生活。

70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6.8万元,较70年前增长595倍和137倍。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系列优惠政策及内蒙古各种发展优势集聚的有利形势下,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不断完成追赶和超越,三次产业不断趋向优化合理,从1947年的76.7∶7.1∶16.2演进到2018年的10.1∶39.4∶50.5。

转型升级在全区铺展出草原文化新画卷。呼和浩特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适宜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充沛的电力保障,使一个个数据中心纷纷在青城落成并投入使用,期待着呼和浩特成为“中国云谷”。

春华秋实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内蒙古发展的战略安排。全区上下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绿色不仅成为内蒙古生态的底色,更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理念。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是以保护生态为基准的,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上下充分认识到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只有以绿色化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才能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此,内蒙古坚持推动产业升级,引导鼓励支持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做大做强绿色产业规模,逐步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统筹优势科技资源,攻克技术瓶颈,建设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水、土壤、大气污染治理攻坚,综合施策,弥补短板,为全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七网”纵横重塑草原

内蒙古幅员辽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较大。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水利网、能源网、市政网、通信网“七网”建设,让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形成了“两小时生活圈”“工农业安全阀”和“键对键办公室”。

“七网”正在重塑草原。70年前,内蒙古没有机场,如今自治区12个盟市实现了民航运输机场全覆盖。此外,自治区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城镇道路、供水、排污、燃气、供热和地下综合管廊日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换代,从“村村通电话”到“乡乡能上网”再到“宽带内蒙古”,内蒙古高水平铺就信息高速公路。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规划,延伸“七网”、升级“七网”的新一轮建设热潮正在兴起。

铁路运输通江达海

曾经驼铃声声,而今车轮滚滚。中欧班列使草原铁路货运进入发展黄金期。其中,经二连口岸站出发的中欧班列从2014年的6列增长到2018年的1052列,今年上半年出入境班列已经达到713列,经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开行线路也由2013年首条增至29条。2018年,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2850多列,占到全国近50%。其中,内蒙古18个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65%的陆路过货量,承担着中蒙之间95%的过货量。

壮阔70年,草原铁路的客运业务也在突飞猛进。1958年草原铁路开行旅客列车4对,到2019年开行旅客列车80对。当年旅客年发送量346万人次,2018年发送旅客3556万人次。如今,呼包鄂集城市间“公交化”开行动车组列车,为内蒙古构建起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草原铁路依托铁路运输优势,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精准连接各盟市和外省区旅游景区,陆续推出“万里茶道”“北疆天路”等12条“坐火车畅游内蒙古”精品旅游线路。

电力外送连年领先

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试验田”,内蒙古电力工业的改革一环紧扣一环。2003年初,华电集团进入内蒙古,拉开自治区电力建设市场化序幕。2004年厂网分开,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新亮相。

聚合资源、区位、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内蒙古超前进行开放式的电力建设。五大电力集团、京能、三峡等企业进入草原,全面发展火电、风电、光电。2002年,全区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000万千瓦。到今年6月份,全区发电装机达到12490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在全国连年领先。其中,风电装机达到289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962万千瓦,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超过30%。截至今年6月30日,内蒙古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超过2亿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达到1156万千瓦;风电最大发电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38万千瓦,新能源接纳能力再创历史新高。

最新自拍照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