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美育教育的意义双减政策下,美育教育的意义

发布于 2021-09-15 08:19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自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超越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

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一、双减政策,家长真的读懂了吗?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信息量巨大的文件尘埃落地后,如蓝海中的水雷,激起千层浪花。

不难发现,总结减负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教育回归为“初态”,也就是孩子的学习任务主要在学校内完成,而不是在学科类教育机构中“内卷”,从而最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所以,虽然双减确实扑灭了学科类教育的熊熊大火,但是真正读懂政策文件的家长,真的会对孩子的教育松懈吗?

二、减负后,娃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很明显,国家这次出了这么多素质教育政策改革的“组合拳”,绝不仅仅是做减法

没有了铺天盖地的校内作业,所有学科类的培训班被关停,意味着孩子们的课后时间变得充裕,然而这突然增加的课余时间,打乱了家长的计划,也让一些家长们犯起了难:难道是让他们周末他们无聊地躺在床上玩ipad、在电脑前玩电子游戏?减负后,娃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但是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减”,在政策中强调还有一项“增”: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增加艺术拓展实践的机会,鼓励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艺术自我修养。

事实上,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就曾多次吹响美育的号角,美育相关的教育话题也多次上了热搜,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美术素质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孩子们的课后学习方向不言而喻。


            
同时,政策也在另一方向表明国家对于人才的定义也更加多元化,国家在也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随着国家现行政策对学科类教育管控的不断收紧,美术特长已经成为学生们进入“重点名校”的敲门砖。美术学习需要系统专业的规划培养,让学生逐步从小升初循序渐进到高考,通过名校名师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进入重点高校。

对儿童少年来说,学美术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01

从心理的角度论美育的作用



蔡元培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有三种:一是知识,二是意志,三是情感。知识属于科学,意志的表现是行为,属于伦理学,情感属于美育。这种伟大而高尚的行为,是完全发动于感情的。

人人都有感情,却不一定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因为感情推动力薄弱。而美育正是培养感情推动力的。这就从心理的角度论述了美育对人的高尚行为的作用。

蔡元培还认为,艺术能使人养成高尚、勇敢与舍己为群的思想。为什么呢?他同样从理智与感情的心理关系方面进行了说明:知航空之理论者,或不敢冒险而飞行;何哉?

感情兴奋之时,非理智所能调节;感情沉滞之时,非理智所能活泼也。孰调节之?孰活泼之?曰艺术。因为艺术是超于利害生死之上,而自成兴趣的。


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美育为什么能培养人的同情心呢?蔡元培认为,因为美感具有“感情移入”的作用。例如,图山水于壁上,可以卧游;观悲剧而感动,不觉流涕;这就是感情移入的状况。


02

从美和美感的角度论美育的作用


  


美育是如何对人的心灵陶养和高尚行为发生作用的呢?这还得从美和美感的本质与性质说起。蔡元培认为,从美的诸范畴来说,有崇闳(即壮美)、都丽(优美)、悲剧、滑稽等,崇闳包括至大、至刚两种类型。

美的对象,何以能陶养感情?蔡元培认为,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性,二是超脱性。一瓢之水,一人饮了,他人就没得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足。

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长人我的区别、自私自利的计较的。而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造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齐宣王称“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陶渊明称“奇文共欣赏”,这都是美的普遍性。

美的作用,是超越利用的范围的。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脱性以透出利害的关系;所以当这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且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些品质就是由于感情的陶养,而源于美育。







蔡元培认为,美育还能使人们养成宁静而强毅的精神。美感有两种,一为优雅之美,一为崇高之美,从容恬淡,超利害之计较,泯人我之界限,例如游名胜者,初不作伐木制器之想;赏音乐者,恒以与众同乐为快;这样的超越而普遍的心境涵养惯了,还有什么卑劣的诱惑,可以扰乱他么?

崇高之美,又可分为伟大与坚强之二类;存想恒星世界,比较地质年代,不能不惊小己的微渺;描写火山爆发,记叙洪水横流,不能不叹人力之脆薄;但一经美感的诱导,不知不觉,神游于对象之中,于是乎对象之伟大,就是我的伟大;对象的坚强,就是我的坚强;在这种心境上锻炼惯了,还有什么世间的威武,可以胁迫他么?

艺术素质和艺术思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能力和素养。

我们需要的艺术基础教育方向也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有艺术眼光和艺术思维的综合人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