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公众号开通2周年

发布于 2021-09-15 16:34

今天,是我发布的第200篇
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些
回看早年的文字,发现这些年不间断地思考和笔耕是有益的,经年的积累能让人蜕变,通过不断地操练打磨,思想更成熟,行文更老练。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最大的改变是更“真”一些,能让读者看到一个鲜活的、有态度的个体跃然纸上。
为何我们大多数时候总是包裹着的?因为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看法里,活在世俗的评价标准里,于是我们在虚拟世界吹起一个个Bubble(气泡),在这些五颜六色的Bubble里看似“精彩”地活着不停地卖弄着自己囊中羞涩且一知半解的学识展示着自己浮于表面并不深刻的思想,再加上多数人出于礼貌地褒扬与赞赏,渐渐的连自己都信了,几乎要以为那就是真实的自我——一个很有见解、很有才华的自我。但不论如何,都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当接触的人越优秀,就越觉得自己的肤浅;当认知的边界拓得越宽,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Bubble总有破灭的一天,到那时,被Bubble包裹之下的“自我”将无所依附,从空中坠落后摔得支离破碎。与其辛苦地扮成一个“假我”,不如坦坦荡荡地做真实的自己,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完美,不够优秀,但她在学习,她在成长。
我们发表的有关表层文化的观点,更多地反映了我们自己的观点,而非那个文化的实质;同样的,我们所以为的自己,也并非那个真实自己的全部。也许只有在镜子前、镜头下、甚至黑暗里,才能看到另一个真实的自己。
前几年有一个名为《又见自己》的摄影展,276位摄影参与者卸下“面具”,在没有化妆和任何后期制作情境下,表达出真实的情绪,呈现出真实的自己。我也曾组织过一次团体拍摄,请导演捕捉那些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的最颠覆、却也最真实的表情,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有情绪,有情感,有个性,有力量。导演在后期制作时特地将照片做了锐度和饱和度的处理,使表情更深刻、更鲜活,但刻意保留了眼角的细纹和脸上的斑点,这些岁月的痕迹让生命显得更真实。尽管有些人还没有勇气面对那个或许不够完美的自己,但照片中所有呈现的状态,正是源于那个内在的自己。如若能坦然接纳这些岁月的馈赠,为另一个真实的自己而动容,则体现出内心的成熟和自信。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中有句话:那时候你是年轻的女人,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特地来告诉你,与你那时相比,我却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生活不断做减法才能保持内心的从容和淡定。“面具”戴久了,会不认识“自己”,当我们能离“真实的自己”更近一些,将对生命有更多的体察和感悟,会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

感谢读者
作为一名写了十几年专栏的老作者,发现时常感到有些“失落”。以前写纸媒专栏,渠道少,读者多,阅读量大;现在自媒体发达,传播速度快,但各种文字淹没在海量信息里反倒不着痕迹。
于是有热心人帮我“出谋划策”——用标题党、八卦爆料来博眼球,也常有人说要帮我“运作”,我都一笑置之,我从来不靠爬格子吃饭,写作于我是一种兴趣和习惯,有思虑时随手记两笔,没想法时从不勉强,有时虽有主题却不知从何处下笔,但坐在电脑前不一会儿就思绪泉涌。写字的过程,既是思路梳理的过程,也是再学习、深思考的过程。如若为了迎合市场、把兴趣和习惯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就违背初衷,得不偿失了。艺术家王小慧老师在她自传里的一句话:“凡做一件事前先问自己,这件事是我自己真的想做,还是别人想让我做,如果是别人想让你做的,你就要掂量一下是否值得去做和你是否有条件去做(包括时间、精力、兴趣等),如果条件不够就不要做。”快速增粉固然令人兴奋,但相比数量,我更看重我的文字是否真的能让他人产生共鸣、获得启发、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令我欣慰的是,虽然增粉速度缓慢,但粘性很强,极少掉粉,其中不乏企业家、学者教授、各领域精英、热爱学习的年轻人、以及积极进取的长辈们。感谢读者们对我的鼓励,让我不断寻求进步,和大家一路相伴成长。期待明年九月,遇见更真、更好的自己!
知识的累积引发价值的提升
知识是个圈,你知道的越多,圈的半径就越大,你不知道的就越多。当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智慧。智慧使你有能力去判断不在你知识圈内的东西。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不能。
当年在美国西部山区,因森林多,经常出现野火。为了居民安全,当地消防部门规定,一旦出现火情必须在12小时内扑灭,但不管他们扑灭了多少场火,每到秋天海上季风吹过来时,一定会烧起一场漫山遍野的森林大火。更奇怪的是,根据当地记载,这个地方以前是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火灾的,而大火出现的时间刚好跟当地消防部门开始灭火的时间一致,换句话说,可能正是因为灭火导致了大火。后来的调查证实了这个猜测。
灭火为什么会导致大火呢?其实不难理解。大火需要的是燃料,假如提前着几场小火,就等于提前把燃料烧光了。但假如你把这些小火都灭了,不让它们烧,就等于把木头留了下来,给最后的那场大火储备了足够的燃料。意识到这点后,当地消防部门专门研究了一套扑灭森林大火的方法。这套方法的核心不是灭,而是烧,提前把干枯的树木烧掉,烧出一个隔离带,这样大火来时就蔓延不开了。
这里面其实体现了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四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信息:指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基本事实。比如,哪里着火了?烧了几天?
  • 第二个层面是数据:指对数据的概括总结。比如,发生几场火灾?造成多大损失?
  • 第三个层面是知识:指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着火了应该怎么扑灭?
  • 第四个层面是智慧:这是最高级的思维能力,指针对同一个现象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出解释。比如,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灭火方式,这叫掌握了知识,但假如你知道这场火的背后有哪些起火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扑灭,这就叫智慧。智慧是判断、选择和驾驭知识的能力。要想掌握这个能力,你必须要针对一个问题,掌握足够多的思维模型。针对一个问题,只看一本书是不够的,累积的过程,是获得从知识到智慧的价值转变。
让我们一起学习,终身成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